圌山寻塔(万里长江第一塔)
中午离开“总前委”在丹阳买了一份外卖就直奔汽车站,目标:丹徒。
丹徒圌(chui)山濒临长江,逶迤蜿蜒,雄伟挺拔,单一个“圌”字,就令人神思悠悠。

网上关于圌山的交通资料: “圌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大港镇附近,要想来此你可以先座火车到镇江,然后坐到大港的汽车或大路的汽车.坐到大路的汽车方便一点,可以直接在山脚下车.如果坐大港的汽车,有快客,公交车24路29路到大港镇,然后换乘小三轮或是出租车.”

可惜,我是从丹阳方向过来的,不是镇江。到了丹徒后,下车转公交到“港务总公司”,然后再转车。本来听说有公交的,在港务总公司门口的确也看到公交站台了,可是一打听,班次出奇的少,好在此处3轮电瓶车奇多。

抵达圌山脚下后的第一件事——吃饭,出来玩真辛苦,吃饭时间都没有。都说圌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果然不假,山脚下还有烈士们的安息之处,借贵宝地一用了。
英雄山:圌山扼长江江防,成为拱卫镇江和南京的门户。唐代这里便设有谯山戍(即镇海军),宋代建圌山寨,宋将韩世忠在此屯兵抗金,韩营、韩桥等遗址至今犹存,并已沿用为地名。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沿江入犯圌山,遭无为州同知齐思率军痛击,斩首百余级,齐思等21人也壮烈殉国。明天启年间倭寇再次来犯,参军毛文龙率部迎战,杀得倭寇狼狈逃窜,从此不敢再生覬觎之心。1842年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发动扬子江之役,圌山炮台守军英勇杀敌,打得侵略者魂飞魄散。
东霞寺

东霞寺位于圌山脚下,与南京栖霞寺遥相对应。唐宝历年间建,旧名“显考褒亲院”,盛时有寺庙房屋近百间,历经战火,现仅存大雄宝殿3间,厢房11间及前门门楣上“敕赐东霞寺”石刻寺名。

东霞寺与圌山


圌山雄姿

圌山原名瑞山,是数千年前小秦王用神鞭吆来的,秦始皇认为"瑞"有王者之气,怕出圣人来夺其江山,便将"瑞"字的"王"字旁去掉,外加一个"口",意在困住瑞气而不出。但是,千百年来,这里依然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大江南北的芸芸众生来此观光揽胜,寻秘探幽,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圌山为宁镇丘陵东端最高峰,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造就了丰富的自然景观环境,层峰峭壁,奇石嶙峋。
“万里长江第一塔”报恩塔

报恩塔位于圌山之巅楞俨寺侧,砖石结构,塔平面八角形,高七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附近群众有“清明”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当地群众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

网上的资料都显示此塔是“秦观阳”所建,可是塔上的石匾确是“陈贵阳”,不知道这二人有何渊源。
秦观阳,镇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贫寒,经悬梁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鼓励后辈认真读书,倾其历年积蓄建成此塔,命名“报恩塔”。后来,此塔竟成长江航道上的标志。溯江而上,这是航行者见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箭洞

圌山上洞穴很多,但均非石灰岩溶洞,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譬如箭洞,地质学上称为天生桥。
箭洞位于主峰西南山脊,顶高百丈,远看有如悬空而架的天桥,两边巨石突兀,中间山壁洞穿,传说是后羿射日时一箭误穿而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