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宿迁游记

宿迁游记

龙王庙--乾隆行宫两天游记

终于有时间回忆那两天的游玩经历了,赶上年假期,去宿迁的龙王庙-及乾隆行宫玩了一趟。

首先去了座落于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周围红墙,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宫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龙王庙--乾隆行宫 ,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

禹王殿,也叫观音殿。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重檐硬山,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1高的须弥台上,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镏金大字的朱红匾额一块。大殿的明间南海观音趺坐在莲花座之上。二楼的楼板是由304块纵横组合的绘有龙风呈样彩色画面的木板吊制而成,对对龙风翩翩起舞,多姿多态,各不相同。东西两头暗间,分属方丈室和藏经室,由暗间扶梯登楼即可进入顶层。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位于正宫两侧的东宫和西宫,这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虽经近三百年来风雨剥蚀,柏树、柿树、槐树、杨树仍苍劲挺拔,枝翠叶绿,其中的黄杨树(又名千年矮),进人《世界名花草大全》。

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双重围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六大部分。最南端为古戏楼,额枋上悬挂 "奏平成"鎏金匾一块,上下门悬有"阳春""白雪"金匾各一块。

清代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都是从"河清""海晏"牌楼门进出的。广场北侧是山门,亦称禅殿。禅殿大门的两旁,置放两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狮,雄狮重2.8吨,雌狮重2.76吨。石狮的造型为前脚直立,后脚盘曲,昂首挺胸,雄强威猛,象征着大清帝国不可凌辱和中华民族不可侵犯。整个石狮的造型生动,用料考究,省内独一无二,国内屈指可数。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七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

该建筑群位于古老的大运河畔,北临骆马湖,南接废黄河,东连马陵山,又与省级森林公园连成一线。其地理位置傍湖连水,交通方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300多年来,龙王庙行宫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和专家学者不断地研究、探讨。同时,她又以其独特的宫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龙王庙行宫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整体呈长方形,双重围墙。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清晰,错落有致。自南向北,整个建筑群分为六大部分。最南端为古戏楼,额枋上悬挂 "奏平成"鎏金匾一块,上下门悬有"阳春""白雪"金匾各一块。

 

龙王庙的行宫前拍照留念,然后畅然的离开了

宿迁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宿迁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