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延安游记

延安游记

铿锵西北行之 黄帝陵

西北,陕西省境内以华山、渭水流域为中心的地域,那里有无法车载的神话故事,有无法斗量的历史掌故,其层层的腑脏,积淀了七千年的华夏文明,而宋代以远的中国历史大剧,都在三秦大地上揭幕与谢幕。
偶的西北之旅,早在计划之中,繁事绕身,好事多磨,延宕了一年之久,终于成行:5月28日,带着少年时代对骊山、潼关、渭水、长安、华山、敦煌、黄帝陵、烽火台、黄河瀑布的旧梦,携带着妻子踏上了开往西北的列车。
之一    祭拜黄帝陵
5月30日早晨,从西安出发,一路北去,眨眼之间,平原早过。车前方,重峦迭嶂,云雾缥缈。从车窗里向两边望去,苍翠的山峦,白白的云雾,高高的桥梁,深深的沟壑,仿佛是移植人间的仙境。
逆行的山川伴随着起伏的思绪一路驰奔,时光在刹那间回流:信使时代以前的先人,从中原郑地,溯渭水西上,融合当地部落,越秦岭征西戎,跨天险战蚩尤,黄帝军事集团统一了华夏诸部。在功成业就之后,军政首脑于一百二十岁的垂暮之年,乘黄龙升天了,部属及其后人就把首脑的衣冠葬在中部(黄陵县旧称)的桥山,以为祭奠的去处,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
纵观华夏民族的历史,从史前文明到现在;横看华夏民族历代的英雄,从三皇五帝到孙中山,子孙昌盛,枝叶繁茂,文化绵延传承,心想,那黄帝的陵墓所在,一定是天下第一的风水宝地了。
思想中车轮在飞速地前进,又过了一道梁,眼看着前方的青山绿水,想必桥山就要到了,然而,大巴并没有停下来,依然在大山中穿行,蜿蜒北去。
跟车的导游,小杨,前年大学本科毕业,学文的,对陕西、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说起来,像背书一样,只要嘴到故事就来。关于黄帝的传说,杨导的说法跟司马迁《史记》上说的一模一样,就偶的内心来说,希望听到另外一种、或另外几种不同于司马迁的说法,可是没有。根据后人的考证,司马迁的许多记述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有许多记述无疑是错误的。关于黄帝,没有人去较真,没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进行所谓的考证,因为人们愿意相信,黄帝就葬在桥山,桥山上独一无二的大墓,那就是真正的黄帝陵寝,并非夏人或者华夏人出于某种需要的有意创造、制造或杜撰出来的故事,除非傻瓜,就像基督教徒,没有人去考证上帝的真伪,凭的是信心。
和我们同车的,来自山南海北:福建的、东北的、湖南的、山东的、四川的、两广的……各自操着各自的方言与蹩脚的普通话,偶有交流。大家都在寻祖,寻找人文的共同祖先,与血缘的关系,也许有,也许无。
3个多小时的行程,高速公路上,除了急转弯,汽车基本平稳,不像人的心,海浪般地狂跳,而于狂跳中希冀着的那个梦,那个珍藏心中多年的梦,早一刻的出现。
中午时分,抵达了目的地。
面前巍峨浑厚的桥形高山,上面布满了郁郁葱葱数不清的古柏,森严中透着神秘,神秘中透着威仪,威仪中透着阳光。桥山的四周,流淌着深不见底的碧绿的水,那水流过的深峪,人称沮河。有来自西北的风,不时地吹过,吹过沮河,扶摇桥山;兼有五彩的祥瑞,笼罩在翠色与碧色的上面,像华盖在风中微微的飘动,这一切给黄帝墓带来了无穷的灵气。
入得山门不远,越过沮水,有明代砖木斗拱结构的轩辕庙,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庙院内,一棵身体斑驳、老干新枝的苍柏,记载了七千年的峥嵘岁月,据说那树是黄帝本人亲手所栽。

黄帝的身高,积古今中外,无人能比,那双硕大的脚印,以之推算身高,恐在五米左右。人类的身材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说黄帝是神人。

离开轩辕庙,面前展开的,是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坐落在轩辕庙北侧的轩辕殿宇高达数丈,坐东朝西,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的两边,狂风中猎猎的旗帜,哗啦、哗啦、哗啦啦的驳驳作响,犹如万马奔腾,犹如黄河咆哮,这些年的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的活动,就在这个咆哮奔腾的广场里举行。

辞过轩辕殿,步登桥山,气喘吁吁,来到“文武官员在此下马”处,是谁题的字呢?没有时间考证,古往今来,帝王将相莫不在此下马落轿,想我匹夫,就是爬,也要爬到黄帝陵前。

将要到达山顶,一座高大的夯土堆,仰视举目方能见其峰,啊,黄帝陵!

 

 

导游说,不!这是汉武帝修的祭台。当年武帝跨过黄河北征朔方匈奴,凯旋而归。为彰显武功,感谢天神,路过桥山,祭拜黄帝,命将士一人一柸黄土,一夜间筑起数丈高台。高台身上附有台阶,北面的台阶77级,南面的台阶78级,所谓七上八下,上对了方位台阶,神灵才会保佑。

汉武仙台的东北方,坐落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陵寝,这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皇帝陵前,荆子用力撞钟三下,报知先祖,后世子孙远道而来;祭坛前面,荆子热泪盈眶,深深地一躬,献给始祖,您的不肖子孙,今天给您报到来了。

 

想我先祖颛顼、熊绎一脉,兴起于楚,沉寂于宋元,历经数百代,子孙后代辗转迁徙,今遍布全国。虽然是普通百姓,作为黄帝的后裔,有感于先祖的功业,内心惊怵!

黄帝陵寝,历经数千年而完好无损,得力于全体华夏子孙的共同保护,包括黄帝11个无姓氏儿子的后裔,现在我们周边国家的民族,也负有同样的责任。就是当年十恶的日本人轰炸陕北,他们也避开黄帝陵,因为从源头上说,他们也是黄帝的子孙,只不过,是不为黄帝所肖的子孙。当初无奈漂流异乡的庶子,对留在家乡承继家业的长兄,怀有莫名的恨与妒、燥狂与虐狂,但对祖先或许心存敬畏,这大概是当初日本人的心态,虽然有很多的国人不愿意承认日本人是黄帝的一支旁脉,但是,偶要说,至少日本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和黄帝有着血的渊源。这段血的历史,这个血的教训,在祭拜黄帝的时候,我们没有忘却!

历史已经远去,现实犹在面前,草塑华夏民族、草创华夏国家的第一人——永远留在了天上和桥山的黄帝,将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

简单的祭拜之后,怀着敬畏与依依不舍的心情,下午15点30分,偶离开黄帝陵,继续北行,过宜川,望延川,向晋陕交界地,另一处旅游景点——黄河壶口急奔而去。

旅游地图

延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