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延安游记

延安游记

西游记——黄帝陵

我们是炎黄子孙。“西游”计划的下一个目标是黄帝陵。炎帝陵国内有三个,湖南、陕西和山西各一;而黄帝陵则独一无二,位于陕西黄陵县。
2007年7月7日上午,参观了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我们踏上了去往黄帝陵的旅程。一路上为刹车报警灯闪的问题,四处寻找汽车修理铺,最终一无所获。从壶口到黄陵130公里,花了三个多小时(不过还吃了顿午饭),下午一点多钟,来到黄帝陵的轩辕庙。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是黄帝轩辕氏的陵墓。轩辕黄帝(前2697-前2599年)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为五帝之首。1961年,国务院公布黄帝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编为“古墓葬第1号”,黄帝陵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陵”。
我们在黄帝陵参观的景区主要分为两片:轩辕庙、黄帝陵。两处相隔近1公里,有景区内部游览车往来搭载游客。
进了景区先到轩辕庙。轩辕庙,也称黄帝庙,最早建于汉代。据说门额上悬挂有程潜先生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可惜我们无缘得见。
轩辕庙


轩辕庙俯瞰

黄帝手植柏。据说是黄帝亲手种植,如此算来该有4000多岁了。


这棵古树,这么多人围着看说明,当是汉武帝挂过盔甲的柏树“挂甲柏”吧?

黄帝脚印

碑亭中,蒋中正题“黄帝陵”

碑亭中,“黄陵八景”

轩辕庙 文明之祖

轩辕庙景区最宏伟的建筑,当数黄帝陵祭祀大殿(也称轩辕殿)。它是举行高规格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黄帝陵标志性建筑之一。现如今每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以及连战、宋楚瑜来大陆祭拜轩辕黄帝,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黄帝陵祭祀大殿(轩辕殿)是新建的,由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2006年1月建成。轩辕殿坐落在三层石台上。这座石造大殿每面由10根圆形石柱(四周总共36根柱)围合成方形空间,其上为巨型覆斗屋项,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大殿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铺砌,隐喻传统的“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华夏大地。殿内上位安置着7米高,重200吨的花岗石碑,上面铭刻着黄帝浮雕像;殿外檐下正中悬挂着“轩辕殿”隶书匾额。
黄帝陵祭祀大殿——轩辕殿 

轩辕殿石柱

轩辕殿内,黄帝浮雕像,顶中央的圆形天光
轩辕殿内,黄帝浮雕像 

祭祀广场一角

乘景区游览车去往达桥山山顶,瞻仰黄帝陵冢。下车后,首先看见路旁立一石碑,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我们是下车了,今天的文武公仆,到此不知是不是也要下车呢?

往上走不远,就是真正的黄帝陵了。看,这可是“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分类号 第1号”呢。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上有数万株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之中。
黄帝陵冢前的祭亭,亭中央石碑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为郭沫若所书。

祭亭后面,是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

“桥山龙驭”后面的土包,就是真正的陵冢了。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的土筑高台“汉武仙台”,为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

民国20年建的碑

古木参天
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看五千年历史去陕西,看五百年历史去北京,看五十年历史去上海。到黄帝陵转了一圈,觉得此言不虚。黄帝陵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倒不是那“桥山龙驭”的古墓,那毕竟是后人建的衣冠冢;也不是汉武帝的“汉武仙台”,它修于明朝,已经不是原装的了;更不是气势恢宏的黄帝陵祭祀大殿,它落成不久,还有待历史的检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陵区内那么多那么多的千年古柏,它们鲜活着冷眼观世,见证历史;是陵区内那肃杀的气氛,不由得令我心生敬畏之情。
我们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骄傲。

旅游地图

延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