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延安游记

延安游记

西行漫记--奔赴黄河、奔赴延安

从小到大学校或单位组织什么合唱比赛,大家唱得最多的合唱曲目之一便是《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唱得大家是慷慨激昂。
黄河真是黄色的吗?
黄河会咆哮吗?
这样的疑问长存于我的脑海已多年,尽管从电视记录片中看过黄河,坐火车去北方也途经黄河,但亲眼看一看黄河的壮观、亲耳听一听它的咆哮是我的一个美丽梦想。
8月24日清晨不到5点,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就被一阵敲门声给叫醒,“起床!起床!准备出发啦!”,我猛然睁开双眼,脑子一片混沌,模糊的视线盯在头顶上方一个拱形的轮廓上:唔,这是什么地方?我动一动身体,一阵酸痛传遍全身,意识逐渐恢复过来,哦,我们是住在窑洞呢,昨晚不是坐了十多个小时车、披星戴月赶到这里吗?自己不是比住五星级宾馆还兴奋吗?
对,今天是要去黄河壶口瀑布!
我忘了疼痛,一跃而起,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和吃早饭(这是临近黄河的一个民俗村),然后跟随团队向黄河壶口瀑布进发。
清晨的大地漫着一层轻纱,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这个黄河岸边的小山村还是静悄悄的,一路上看不到我想象中头系白毛巾在放羊的老汉以及他的羊群,只有我们的旅行车在默默行驶,连车上的游客似乎还是睡眼惺惺,未从昨夜窑洞的梦中醒过来。只有兴致勃勃的我,仍旧在睁大双眼看着车窗外的一切。“山西君县”,一个路牌一闪而过,原来我们昨晚已经跨过陕西的边界来到了山西,哈哈,这真是又一个意外啊!
我们的车行驶不到半小时,导游就告诉我们,黄河壶口到了,一车游人立刻惊醒,视线齐唰唰的都投向车窗外,导游用手指了指左前方对大家说:看到了吗?那个有水雾的地方就是黄河壶口瀑布。
话语间,车子已经停下,游客们争先恐后地下车奔赴黄河壶口。
这就是黄河?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站在河岸看去,只见河床大部分裸露,河中有一个不宽的河道有水在流淌。我迈着迟疑的脚步穿过河床慢慢向河道靠近,此刻的我有些许的激动,也有些许的疑惑。激动的是马上要见到想念已久的母亲河,疑惑的是,这个传说中的黄河壶口瀑布会不会让千里而来的我们失望?
现在已是清晨7点,太阳还没有出来,河边的风很大,刮在穿着单薄夏装的游人身上感觉冰凉冰凉,隔着河道还有段距离,我们就听见一阵阵巨大的水声,“轰隆!轰隆!”象征战的鼓声,随后,便看到眼前腾起一股同样巨大的水雾,这水雾,象轻烟又象薄雾,飘在人的脸上、身上,若有若无。
我跳过几块河床岩石,几乎是小跑着扑向我们的母亲河,壶口的一幕震撼着我的心:原来,从远处所见的河道不止一处,河床上还有许多条这样的小河道,河水在黄河壶口汇聚,欢快地奔腾着、以一泻千里之势倾泻而下,在这里形成一个壮观的瀑布群!站在平面上观看瀑布不过瘾,我便沿着一个称之为“龙洞”的洞穴深入到瀑布之下,站在底端仰视着从天而降的河水,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我感受着李太白所带给我们“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那诗的意境;也感受着《黄河颂》中“黄河在咆哮”的音乐意境。黄河水真是黄的!那黄龙一般的水流、那卷起的黄色浪花,都象是黄土地上一首激扬的信天游——它是那样震撼人心!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母亲河、离开壶口瀑布,我们一路向西行进,奔赴革命摇篮、红色圣地——延安。
经过4、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宝塔山下,年轻的导游带着我们站在延水桥边,面对巍巍宝塔,给我们朗诵着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作_《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
游人们静静地听着这位带着浓浓陕北口音小伙子的朗读,谁也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也许有人会想起那段红色历史、也许有人什么都想不起,那段历史离我们太久远。
离开已近干涸的延河,我们在王家坪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听身着军服的讲解员讲述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这些发生在陕北大地上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让共和国缔造者们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变得鲜活起来,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在伟人们所住过的窑洞前或伫立、或流连;在用黄泥巴、竹篱笆所筑成的大礼堂中或徘徊、或沉思,我仿佛看到战争中的伟人在此运筹帷幄,在血风腥雨中改写着中国历史,硝烟中的他们,是那样从容、又是那样镇定,更是那般富有雄才大略。
今天,我们在延安的窑洞前,把信天游唱起来!把安塞腰鼓敲起来!把火辣辣的秧歌扭起来!尽管延安的宝塔山已不再巍巍,曾养育着红色根据地的延河水再也没有“滚滚”的气势;尽管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会慢慢逝去,时间会冲刷一切!时间也将带走一切,但,历史,决不会忘记延安的这一切!
而我们,也决不会忘记历史!!

九曲黄河

(从平面看到的壶口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就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中的宝塔山和延河及延河大桥)

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安塞腰鼓)

旅游地图

延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