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广东游记
有中国第一火山湖之称湖光岩景区的楞严寺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八座古刹之一。 火山爆发形成的湖四周,山峦环抱,青峰兀立,松杉苍翠,竹影婆娑。湖的东、西两面,有雌、雄狮山各一座。 陡峭的雄狮岭是环湖山势的最高点,状如伏狮,雄峙湖东。有天然的奇岩、古藤、榕根,火山地理现象珍稀罕见。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湖光岩主要古迹楞严寺,居于雄狮岭下湖畔岩洞,依山傍水,肃穆古朴。 楞严寺火山石围墙 楞严寺初建于隋代,称“灵惠候祠”。至北宋靖康七年(公元1126年),释琮大师借白云岩洞为佛堂,号称“白云禅庵”。时禅宗盛行,此寺名声大震。“白 云禅庵”一直香火不断。到清代,才更名“楞严寺”,“楞严”取自《楞严经》,表示佛法坚强的意思。清代康熙二十年(公元1618年),知县宋国用增建寺 室,开办“湖光学社”。 楞严寺面湖正殿门楣上方有“湖光镜月”几字,有资料说由释琮大师所题,然而我所见,题写人似乎为陈兰彬。 楞严寺正殿“湖光镜月” 楞严寺面湖正门有对联: 湖水苍茫 客到路从花外问;岩山寂历 僧归门向月中敲。 据说此对联也是我国第一任驻美公使、吴川陈兰彬所题。 楞严寺对联 寺左侧山门有楹联:洞口留仙眠石榻,门前送客步云梯。 寺内两联为: 湖光色波心空空色相;岩云封洞口眇眇枢机。 湖水澄清十里松涛宣法意;岩山毓秀万年皓月印禅心。 楞严寺已在近年扩建修整,寺堂结构平衡、深邃、严整统一,砖瓦木石所造的飞檐、门楼、台阁无不体现东方古典建筑文化的神韵。寺堂内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 息,寺内环境幽静,绿树扶疏,古木苍翠。贴壁而建的大雄宝殿后壁,宋朝宰相李纲题写的“湖光岩”三个大字,镌刻在岩壁上。 李纲 (1083~1140),江苏无锡人,曾担任宋高宗时期的宰相。因抗金受到佞臣的诬陷,建炎三年(1129年)被贬海南。途经雷州半岛时,楞严寺住持释 琮,因与李纲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专程把他接到湖光岩相聚。李纲与释琮坐在山顶上饮酒倾谈,暂时抛开了被贬的抑郁之情。当晚,月光皎洁,映照得湖 面流光四溢,湖边岩壁上波光熠熠,奇伟壮观。李纲陶醉于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水光山色美景,挥笔写下了“湖光岩”三个大字,后由工匠把他题写的“湖光岩”三字 刻于白云岩上方。 湖光镜湖烟波浩渺 湖光镜湖烟波浩渺 然而年深日久,岩壁上的草木,把字迹遮没了一些,要有心寻找才会看到,我把镜头拉近才拍下的,很为看到几百年前刻上的真迹而高兴。后来在游道的岩壁上,也看到李纲墨宝“湖光岩”三字。 宋代宰相李纲摩崖石刻“湖光岩” “湖光岩”几字在大雄宝殿后上方 游道岩壁上“湖光岩”几字 从刻有“楞严寺”三字的山门进入,门扇两边的墙壁上,各有很多名字,那些名字都是重建楞严寺捐赠财物的善长仁翁。名字上方,有两块题记。题记后写有:2003年岁次癸未仲春 黄王甫敬书并镌刻。我觉得写与刻及图形的配搭均不俗,拍下来留作纪念。 重建楞严寺题记(左) 重建楞严寺题记(右) 楞严寺正殿外右侧,竖着一块金字的碑,碑文是顺治皇帝的一首长诗。看过此诗后,我有点感叹:古今中外,不乏野心勃勃打爆头想挤进各级领导班子做人上人的 人。然而这个顺治皇帝,却对生在帝皇家大大不以为然,甚至牢骚满腹。他羡慕僧侣,希望进入寺庙过出家人生活:……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 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王家?…… 顺治皇帝长诗碑 真是人心难测,各有各的想法。得到的不想要,得不到的出尽法宝,打爆头去争夺。 (《顺治皇帝诗》附于文后,我本来把拍得的照片放大打字,并且已经打了不少。后来,到网上去找,找到发上网的顺治皇帝长诗的几个版本,把其中一个较好 的,以我拍下的石刻放大对照过了。还有音乐配唱版本,若想听佛教音乐配唱,自己又不想去找的,可发短信给我,我会发给网址)。 欣赏过千年古刹楞严寺,还仔细地欣赏了刻有“楞严寺”几字的二米多高的大香炉,我从已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石阶拾级而下,向寺庙右侧的诗词阁廊走去。 从石阶拾级而下去观看诗廊 楞严寺诗廊 诗廊岩壁上,刻有很多名人题咏,有李纲在告别时专为释琮写的两首诗,一首是《赠琮师》,一首是《还至城月别琮师》。 李纲诗《赠琮师》 李纲诗《还至城月别琮师》 诗廊岩壁有郭沫若先生“题湖光岩”行书刻石:“楞严存古寺,点缀岩光湖。一亭编炮茂,几树洁檀珠。惜无苏轼迹,但有李纲书。拂壁寻诗句,三韩有硕儒。” 这首诗,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春游览湖光岩地质公园时,在感叹苏东坡到此一游,所写下的诗句没有被保存下来,但却欣喜地看到了湖光岩美丽的风光,看到了宋宰相李纲题写的“湖光岩”墨迹,并为众多的名人墨客留下的题诗感动而手书的。 郭沫若诗 诗廊有董必武副主席于1964年2月游湖光岩的亲笔行书题诗:四山围一湖,湖水明如镜。山边有岩洞,岩与湖光映。异镜本天成,妄报白牛应。昔有避世人, 逃些求心证。释琮飞锡至,寺名楞严命。邀友李丞相,玩月题名胜。岩花随时开,湖照影亦净。经历变乱多,荒芜塞山径。人民翻身后,岩湖面目认。工余作休沐, 领略清幽韵。 诗廊还有陈毅题写的《满江红》词一阙。1963年,陈毅游览湖光岩,作《满江红•雷州半岛》,词风豪放浪漫:“冬犹暖,秋如夏;凉风动,炎氛化。计经年二万,火山爆炸。留得湖光呈碧绿,闻名我亦来言驾。再十年人物与江山,难描画。” 董必武诗 陈毅题写的《满江红》词 诗廊外的游道边,有块巨岩石刻,使游人注意到这儿有个诗廊。这块石刻,只有红艳艳的一个大大“诗”字,非常醒目。这是苏东坡的字,总算也领略了一下苏公墨宝。 苏东坡的字 诗廊有阁楼,可曲曲折折地上到三层。上 诗廊阁楼时,从没有墙面遮拦视线的楼梯向下望,墨黑的火山岩旁,古树长势不凡,古藤贴岩攀爬,似添若干野趣。阁楼旁边,山顶上的流水,从诗阁旁大岩石和长 得很茂盛的鸡蛋花树旁汩汩而下,使人想到“高山流水有知音”。诗词阁廊壁上诗词的作者,均作古久矣。我们也只是匆匆地欣赏凭吊一下。 诗廊外茂盛的古树古藤 诗阁观看高山流水 从诗阁观看高山流水 游道旁也有个诗廊入口,门楣上题字“诗馨”,没有题写人落款。应该是什么名人题刻的吧。因为字体圆润秀美,显然笔墨功力深厚。 从游道观看,诗词阁廊面湖依崖,被绿树、花木和岩石环绕,有石有树有水,就有灵气,远远望去,白墙黄瓦,雅致清幽。 从“诗馨”门可进诗廊 从游道观诗廊 从游道观诗廊 然而进到诗词阁廊后,看到清洁搞得不太好,也可能因为去浏览的人少,无人理会。有的游人或什么别有用心的人,在这些历代大儒诗文石刻的空白处乱写乱划, 对景区文物很不爱护,让人痛心与寒心。也可以说,是对死人的不尊重。去旅游,常常觉得,教育真的很重要,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 附:顺治皇帝自叹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自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伽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累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也披如来三尺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疏九河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