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成都游记

成都游记

成都,今夜怎能将你遗忘 (上)


成都是天府腹地,不属于川西,因此,我将它剥离了川西之行,独立成篇。
成都花前月下美女如云,成都富足闲适人杰地灵,成都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成都历史悠久雅致精明,成都平静淡泊激情亢奋,成都复水重城沃野千里,成都美食养胃举世闻名……数不尽的优越奠定了它天府之都的地位。
更重要的,它与我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我今夜无法将它遗忘。
昨晚一夜未睡着,康定逼仄的小旅馆,墙壁不隔音,狭小的空间有限的氧气,很快被我和猫换成了二氧化碳,闷闷地坚持到天蒙蒙亮,赶紧起床,逃出那个可怕的地方。
到街边小吃店吃炸酱面和醪糟蛋,却根本没有四川小吃特有的味道,十一黄金周,让老板商人们赚得钵满坛满,代价是各地的风味招牌被糟蹋得惨不忍睹。
八点,豪华大巴准时发车,告别康定向天府成都飞驰而去。一出康定,路况就非常好,一路顺风,心情也随之晴朗起来。十点半,途经历史名城泸定,非常干净漂亮,可惜时间不允许下车瞻仰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雄风,遗憾地留待下次。
似乎才打个盹儿的工夫,便已是下午三点,我再次站在了成都府南河旁。
去年刚考上成都西南交大的侄儿灏子在车站接我们,打的回到索玛花酒店,见到那几个外语说得溜顺的服务员小女孩,竟像见到久别的亲戚般亲热。只是才几天时间床位从30元/床毫不留情地涨到了40元,让我清醒地知道:黄金周出行,需要加倍付出人民币,更需要随遇而安的心理承受能力。
赶紧放下背包冲进浴室,洗去川西积攒的艰辛风尘,顿时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时间还充裕,可以让我从容地欣赏这座西南第一大都市的风采。

成都我并不陌生,曾经很多次与它亲近。记忆中一幅幅画面或彩色或黑白,或浓墨重彩或水墨桃花。
第一次到成都,是许多年前。跟着在中原从戎的丈夫,从河南部队驻地一个小县城出发,经成都去他的家乡,拜见从未见过面的公婆。
老公最要好的战友的舅舅,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小罗到火车站接我们,把行李放到他家位于老南门附近很久无人居住的老房子里,陈设简陋得只有一张陈旧的双人床和一个带抽屉的小立柜。陪我们逛了武侯祠,小罗送我们到位于市东南的水碾河,在老公的另一位转业了的战友刘××家中住宿。
深夜,刘家人都睡着了,怀有身孕的我和老公担心放在罗家的行李被人偷盗,给刘战友家留下一纸便条,半夜三更长途步行跋涉了两个多小时,从水碾河到南门,几乎横穿成都市南部,赶回罗家简陋破旧的小屋……
那一次成都留给我的,除了这夜的艰辛,还有让我无法忘怀的麻辣兔丁和红油凉粉、以及三毛八分钱一碗的回锅肉。
第二次到成都,距第一次近十年。刚改了行离开三尺讲台,跻身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独自一人接受单位指派,到成都四川财经学院学习新工作必须的系统知识。
住在西门车站旅馆,六个陌生人一间房,每天一元钱的伙食标准,吃得我成天饥肠辘辘。成都的冬天不兴烤火,旅店冷得无法睡觉,只能靠热水袋焐脚,三个月的工夫,无聊的课余时间逛遍了成都市大小公园和商场。
遗憾的是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川西如此美不胜收,课余时间只去了成都附近的青城山和都江堰。
那一次成都留给我的,除了一份优秀的结业成绩单,还有在成都茶馆泡出来的嘈杂声里闹中取静读书学习的功夫,以及两角钱一碗的鲜美“龙抄手”和麻辣浓香的“夫妻肺片”。

最难忘的是前年九月,出差新疆,曾三次途径成都转道,至今记忆犹新。
去时,新建的双流机场宽敞现代气势非凡,让我这个来自夜郎国的女子大开眼界,对“恢宏大气”这个词有了直观的认识。
飞机按时昂首冲向星光闪烁的广袤夜空,平生第一次夜航,从舷窗往外望,五色缤纷的灯火清晰地勾勒出成都的轮廓,正中间呈一较暗方块,大约是市中心广场,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面八方辐射,仿佛一个巨型发光的蛛网,美仑美奂!
飞机上的广播不停地唱着刀郎,沙哑苍凉的歌声伴着机声隆隆,我仿佛触摸到成都强壮的脉搏和心跳。
望着机翼下闪闪烁烁忽隐忽现的万家灯火,想到这些不计其数的灯里却没有一盏属于我,看似近在咫尺却远得无法触及,悲凉和伤感突然不合时宜地袭来。
一片云飞来,宛如一袭黑色沙巾蒙上成都的面颊,机翼下那片辉煌的都市灯火变得如同阿拉伯少女般神秘。
从兰州返回成都等待转车,有半天的闲暇,不喜欢逛商场,便和同事们分手,独自孤零零沿宽敞笔直的人民路从北往南闲逛。路中间两行法国梧桐枝叶茂密遮天蔽日,人行道上高大的槐树遮掩了天空,空气里散发着熟悉而又陌生的麻辣味道,满大街“三天硬似钢”、“奋战三月不软”、“一炮到天亮”的性广告也仿佛浸透了麻辣味。

天阴沉沉灰蒙蒙的,心也阴沉沉灰蒙蒙的。
成都,这个我不该孤独却无比孤独的城市,让我感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深深的无法解除的芥蒂和距离,以及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心灵反差。
路边有很多网吧,小心地挑了一家位于楼上的,在门口犹豫踌躇了很久,我鼓足勇气平生第一次跨进网吧大门,问守门的小伙子上网如何收费,想找个电脑把相机储存卡上的照片导到U盘上。
小伙子毫不掩饰满脸狐疑,公安干警审犯人一样上下打量审视我,眼神像乡下人看到了外国佬,抄着地道的成都腔不无敌意地问:
你想做啥子?
我上网。
你到底想做啥子?
我上网呀!到网吧除了上网我还能做啥子?
小伙子叫来一个像是老板的家伙,看怪物似的把我全身上下看了个遍,也没有排除对我的怀疑和歧视,最后大概觉得反正只要我给钱,会不会用电脑不关他的事,才收了我十元押金,打开了电脑。
网吧里十几个年轻人各自在电脑上或玩游戏或聊天,不时用一种莫名其妙的好奇而排斥的眼光向我侧目。也难怪,网吧向来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的地盘,我这样年纪的女人贸然闯入,自然格格不入。但十几天没上网的与世隔绝感,加上相机CF卡也确实快要满了,我也顾不得许多。
所有的电脑都没有USB接口,根本无法导出相机里的照片。我只好失望地上网冲浪,登陆我的博客、登陆阳光、登陆蓝天、登陆雅虎、登陆hotmail……熟悉久违的网页界面让我逐渐忘却了时间和烦恼,很快2个小时过去了。
出了网吧,夜风温柔拂面不寒,路上行人反比白天还多,很多人牵着小狗在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上遛着嬉戏,想起我的丑丑,此刻恐怕也在市西河边散步吧?越过府南河上的万福桥往回路走,陌生而又熟悉的空气渐渐将我溶入这座闲适的城市。
这次成都留给我的,除了第一次夜航的新奇感受和第一次走进网吧这个中老年禁区的尴尬,还有人民路上“六品火锅店”的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以及你只要叫一声“妹儿,加点茶”,那甜笑着的服务员小姑娘便脆生生地答应“嗳,来咯——”直让人心旷神怡的麻辣馨香。

等流浪猫洗完澡,收拾停当,和灏子一起三人出了门,叫了出租车直奔武侯祠,严格讲是直奔与武侯祠一水相隔的“锦里”古街。
到成都不到锦里,就像到西藏不到拉萨,到川西不到雪山,到上海不到外滩,到贵阳不到花溪一样,至少我是这样看锦里的。
据说它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时光荏苒,这条紧挨武侯祠的古街随时间流逝逐渐破旧衰落,对国家级文物保护景点武侯祠形成了隐患,于是有关部门投入巨资耗时三年,成功地让川西古镇昔日的繁华在现代都市重现,成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

在全长仅350米的这条古街上,几乎浓缩了成都所有民风民俗的精华。
茶馆、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应有尽有,酒旗招展店幡林立,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不屑于都市的繁华,淡泊地铺陈灰墙青瓦,典雅质朴,那一抹抹飞檐流畅的线条和轮廓,仿佛流逝岁月的印记,默默地将昔日的精致刻画成永恒,将都市最平易的真实在这里悄然流传、凝结,时间的痕迹点滴在青砖碧瓦间散落。

正值国庆长假,南来北往的游客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闲逛流连,恣意享受着市井百姓本土家常的草根生活,寻找着自己需要的东西,遗失、向往、宁静、祥和、厚重,甚至颜色、甚至味道……
满街的蜀锦蜀绣、川菜川戏、竹筷、灯笼、盖碗茶、蚕丝被、中国结、漆器竹编、张飞牛肉、三大炮、叶儿粑、肥肠粉琳琅满目……捏面人、转糖画、雕刻、剪纸、吹拉弹唱的艺人们一丝不苟忠于职守,沿街店铺里的成都妹子纤巧秀丽无比养眼……不经意地,忽然一声裂帛般的琵琶古韵从对面茶馆流泻出来,直让人恍如时空倒流,回到了三国时代,或置身于江清月白的浔阳江头。

在锦里逛了几个小时,边看边吃边拍照,领略享受着成都的吃文化、绣文化、尤其是茶文化。
站在一家茶馆门口,我饶有兴致地长时间看那“茶博士”提一把至少二十多斤重的巨型铜壶,滚烫的开水从几尺长的大茶壶嘴中飞流直下,点入茶桌上小巧精致的茶碗里,滴水不漏,那身段那功夫与舞台上表演的京剧名家武生行当绝无二致,堪称世界之最,让人从心底叹服喝彩。
这一绝技早在我第一次到成都便刻在了脑海里,以后每次去蓉,都要专门寻个茶馆坐下,观看欣赏,感受成都人的茶馆乐趣,看茶博士满堂穿花提壶掺水的硬功夫,看茶客们在茶馆里按摩、掏耳朵、打牌、搓麻、摆龙门阵、炒股、谈生意……其乐无穷。

夜色降临,意犹未尽地出锦里,见街口树一大广告牌,锦里摄影竞赛征集作品,回筑后将在锦里摄到的照片挑了几幅自以为得意的,从网上投到竞赛论坛后便不再过问。数日后,锦里给我寄来一套精美漂亮的明信片,代表锦里古街全体街坊向我表示感谢,给我带来一份惊喜,此乃后话。
猫、灏子闹着要吃“兔头”,找了很久才找到位于七道堰街的那家猫曾经去过的食府,要了几只麻辣兔头和几盘川菜,大快朵颐,慰劳我们在川西数日吃斋的肠胃。
深夜回到索玛花,猫和灏子余兴未了,又上街找地方玩去了。独自躺在散发着洗衣粉微香的床上,连日绷得紧紧的神经突然放松,未等及他们回来,便沉沉地睡去。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