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广州游记
广州游记
怀圣寺(伊斯兰教)
怀圣寺在市区光塔路,内有光塔,又称光塔寺,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清真寺之一,与扬州仙鹤寺、泉洲清净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626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派门徒4人来华传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经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登陆,开始在中国传教。贞观元年(627年),阿布·宛葛素和侨居广州的阿拉伯人捐资修建了这座清真寺,为纪念穆罕默德,故取名“怀圣”。怀圣寺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被焚,7年后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规制。1949年后,怀圣寺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风络。

光塔高35.46米,底径8.85米,它的圆形塔身、笔尖形的塔尖显示了阿拉伯特有的建筑风格。青砖砌筑,底为圆形,表面涂有灰沙,外壁光平,塔身上开有长方形小孔用来采光。塔内有二螺旋形楼梯绕塔心直通塔顶,顶上原置金鸡候风仪,为停泊江岸的商船指示风向,后毁于飓风。在古代,光塔路以南不远便是珠江岸边,光塔白天悬挂旗帜,夜间则悬灯与塔顶,通宵达旦,也扮演为货船导航的灯塔角色;后来由于水位退潮,珠江往南后退了三公里。
该寺平常不对外开放,寺内正门,中门上悬挂清代光绪皇帝御笔所题“教崇西域”匾额;进了中门,便是唐初贞观元年建的“望月楼”,再进去就是元代围栏环绕的礼拜大殿。该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