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川渝行(2)——遂宁灵泉寺
参观完观音菩萨三姐妹中二姐修行的广德寺,我们接着就去了大姐修行的灵泉寺。
灵泉寺位于遂宁市城东灵泉山,与广德寺隔涪江相望。据《舆地记胜》记载:灵泉山,隋开皇中,因大雾晦暝三日而解,忽有释迦石像立于其所,遂建寺,号圣佛寺。北宋真宗赐名资圣院,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后,命名为灵泉寺。因绝顶有圣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涸”,故沿用至今。自隋开皇年间(581—600)迄今,该寺已历经1400多年风雨而不衰。下图是灵泉寺导游图。

据介绍,灵泉寺依山递进,三大群体坐落掩映在密林之中。山麓为下庙区,有大雄殿、天王殿、古佛殿、藏经殿、牌坊等;山腰为梅山书屋区,有梅山书屋、梵音亭、千龙壁、二十四孝图等;山顶为上庙区,有观音阁、观音洞、五佛殿、地藏殿等。山下有座万佛广场,广场中心的莲花金座上,塑有高6.19米高的观音三姐妹金色塑像,因为6月19日是观音菩萨的出家日,这是遂宁作为观音故里的标志。下图是网络图片——万佛广场的观音三姐妹,实际上可能就是三面观音。

遗憾的是,离开广德寺时,下起了绵绵细雨,没法让我们慢慢从山脚走到山顶,只好直接乘车到半山腰,从这里进入上庙区。
来到上庙区的门口,看到“巴蜀胜境”坊,突然发现这个地方曾经来过,但那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巴蜀胜境”坊前,两头雄武的雕龙,在它们脚下,各有一只大法螺。上回介绍过,法螺是佛家八宝之一,它象征佛之说法犹如螺声之远扬,广被大众。佛经说:“若加持螺,诸高处望,大声吹之,四生之众生,闻螺声灭诸重罪,能受身舍己,等生天上。” 佛家还云:见法螺,如见释迦。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则说:“若为召呼一切诸天神,当用宝螺手。”表示螺声为召集众神的鸣示。

走进山门,顿时感觉这里的香火似乎比广德寺的更旺。虽然小雨淅沥,但五佛殿旁、地藏殿前、观音阁下,到处都是烧香礼佛的游人。据说,自宋、明以来,遂宁每年都有三次由信众自发组织的观音朝山香会活动,每年妙善(观音)的生日(2月19日)、出家日(6月19日)、涅槃日(9月19日),遂宁及周边六七十个县及省外信众,甚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信众也慕名前来朝山进香,游人如织,盛况空前。


位于灵泉山主峰观音顶上的观音阁,高7层(也许寓意救人一命,胜造七极浮屠),是整个景区的最高点,也是整个灵泉寺最大的看点。


观音阁内,立有高近20米的观音金身圣像,右手持净瓶,左手持杨柳枝,庄严肃穆,仪态端庄。

这里介绍一下有关观音身世的传说。据说,在西汉末年,印度佛教通过新疆等地,逐渐从中国的西部传入内地,当时最早向中国传入佛教的民族大月氏,随着民族迁移,来到了现在遂宁所辖的涪江边,成立了兴宁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在灵泉寺出家,最后得道成为观音菩萨。
另据元朝有人写的《观世音菩萨传略》记载,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妙庄的国王生有三个女儿,长女妙因、次女名妙缘、三女名妙善。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后,妙因,妙缘都听从父王的旨意出嫁了,唯妙善不愿嫁人。她说,人生富贵,如过眼云烟。不如得一名山净地,修成正果,再度众生,解救苦厄。妙庄王再三劝说,妙善公主誓不回心。妙庄王一气之下将妙善公主贬为庶民,赶出皇宫。从此妙善公主就出家了。后来,妙庄王染疾,百医无效。此时公主已修行得道,知父王有此一难,看在骨肉情份,她化成一仙人为父疗病,诊脉后,告知妙庄王,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眼,病才能愈。妙庄王认为妙因、妙缘是最孝之女,便传旨让二女献出手眼,二女不肯。于是,妙善公主让父王差人求神仙帮助,妙庄王差人去求神仙,妙善公主就将自己手眼取下,交给大臣。妙庄王病愈后,去拜神仙时才知救他的竟是自己的三女儿妙善,悲痛万分,求天地神灵帮助女儿恢复手眼,神灵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所感动,使妙善公主长出了千手千眼,后被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
只是这两个传说都说灵泉寺是幺女妙善的修行之所,跟民谚广泛传说的“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有些冲突。

且不管这些了,七层高的观音阁,可以逐层攀登观赏。登上二楼,基本上可以平视观音菩萨的脸部,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似闭似睁的慈祥双目和头顶上光芒四射的如来佛祖。
观音阁,真可谓雕梁画栋,且每层楼上都供奉着真人大小的一些佛像,登上塔顶,可以俯瞰灵泉寺全景,据说,天气晴好之时,还可远眺遂宁全貌和穿城而过的涪江水。


观音阁每层楼,都有8个高高上翘的檐角,错落有致,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檐角上都装饰有5个小动物,依次大抵是龙,因为他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最前面。龙后面是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第三个是狮子,代表勇猛、威严。第四个是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也是吉瑞的象征。最后一个是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据说,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形象的俗称,叫做“走投无路”,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呢。

越往上,就可以俯视观音菩萨了。

当你跪在观音脚下时,观音菩萨高高在上,俯视众生,仰望着他,你会觉得佛的高大庄严,觉得作为凡人的自我是那么的低矮渺小;可当你与观音比肩,甚至在他之上时,你也可以俯视着他,俯视着那些跪伏在他脚底的芸芸众生。虽然你不会觉得原本渺小的自己突然变得高大,但却会滋生出一种与跪伏在菩萨脚下不一样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