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印象

久闻阆中古城大名,但却一直没有机会一游。
这次在阆中匆匆半日,却留下很深印象。

首先是古城原貌保护非常好,基本上将老城与新城分隔建设,古城面积比我预想的大多了。
其次是古城文化遗迹丰富,人文景观价值很高,名人辈出,确实名不虚传。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大半天时间我们只参观了华光楼、中天楼、汉桓侯祠(张飞庙)、贡院、风水馆等少数几个景点,还有许多景点未能游览,甚是遗憾。不过,古城风貌已可见一斑。

没想到的是,阆中古城与重庆一样,都滨临嘉陵江,可谓与我们“同饮一江水”,重庆位于嘉陵江下游。作为主妇的我们,大家在匆匆忙忙观景、逛街之余,也没少采购当地的特色产品,包括为家人,为朋友采购。如著名的各式各样品种的阆中保宁醋、张飞牛肉,以及阆中蒸馍、手工布鞋、丝巾等,似乎人人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而我此行对三国著名人物张飞“同志”的丰功伟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不仅仅认为他是一个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将”,或者只知道他“头在云阳(重庆),身在阆中(四川)”等肤浅的认识上了。知道当年刘备曾派张飞领军住守阆中城达7年之久,为保护阆中平安立下汗马功劳。再有就是通过对阆中“贡院”的参观,使自己从文学作品或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场景,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

至于“风水馆”,那个口若悬河操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男讲解员,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至于讲解的内容,我早就忘到九霄云外,或者说是自己根本就不相信那些自认是“封建迷信”的东东。另外,5日晚我们在古城中住的“水码头”客栈也古色古香,几乎全为木质结构,青砖碧瓦,雕梁画栋,非常有传统民族特色,让大家一进去就兴奋不已,都说像电影里面看到的客栈一样。当然其居住面积之“袖珍”,也很少见。在那样的环境下,我自然睡得不如家中安稳踏实。

由于“三八”节正处春暖花开之际,每年的“三八”出游,都让我们里里外外为家为工作忙碌不停的女士们放下一切,走进自然,淋浴春光,自然开心不已,感觉真好。

附网上综合编辑资料:
阆中市简介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余脉,西依剑门臂腕,自古为巴蜀要冲,川北重镇。幅员1878平方公里,人口86万。阆中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有23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阆苑仙境”之誉。“锦屏春晓”、“嘉陵秋水”、“云台仙风”等自然景观和张飞庙、滕王阁、巴巴寺等名胜古迹交相互映,斑斓生辉,引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不朽诗篇。
阆中是雄踞川北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厚重,现代文明气氛浓郁,名胜古迹、人文、自然景观达200多处,也是三国旅游热线上的一颗名珠,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中胜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珍贵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异彩。阆中盛产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各类农副产品,是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阆中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盛产保宁醋而闻名于世。1915年保宁醋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张飞及张飞庙简介
张飞,字翼德,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员猛将,在三军中取敌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与关羽共称万人敌。张飞死后,人们为纪念张飞,曾于各地修建了不少的张飞祠庙,其中最有名的是长江三峡上的云阳张飞庙(现在正搬迁新址中)及阆中的张飞庙。阆中的张飞庙,其正式名称是“张桓侯祠”,因其死后被封为桓侯,全祠占地十余亩,由古建筑群、张飞墓及后花园组成。该祠位于阆中古城内,当年张飞率兵镇守阆中,也被害于阆中,所以阆中张飞庙应该是所有张飞庙中最有价值的一座。

阆中贡院简介
阆中贡院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种制度。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0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