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广安游记

广安游记

龙腾牛跃.代市地伏龙寨

传说,代市地伏龙寨是条伏地的龙!

是不是龙不管,地伏龙很出名是事实。解放前,华蓥山地下党经常在代市、绿市一带活动,地伏龙寨是重要的聚会点。

走代市至长伍的土公路,老远就见地伏龙寨。一路上小车不少,有点车水马龙的味道。沿公路两边建有很多瓦厂,这里成了广安渠河东岸的砖瓦生产基地。

顺支公路进去两里,就来到寨下,我们走访了寨下的老乡。

地伏龙寨是反白莲教时修的。代市自古是大场镇,市场繁荣,生意兴隆,发财人多。在那乱世,有钱人谁不想图个安全?这地伏龙离代市最近,地势又高,当然是建寨的好地方。

说起寨子,有两个亮点:一是寨子命名奇特。传说修寨时,请了些高士来命名。有人说寨子象条牛,寨上中间那条凸起的山脊梁,象牛背脊;更多的人说寨子象条伏地的龙,寨北的三垒石是龙头,寨上的山梁是龙脊。况且沾龙气祥瑞,必然福星高照。两泼人各有说词,争论不下。有好事者打圆场,综合双方之说,将寨子名为地伏龙寨,寨上的脊梁取名牛背脊,才了却一场嘴吧仗。二是代市发财人多,寨上房子多。因寨上地势窄,只能绕牛背脊周围修建,大家都上寨来造房屋,终于修成一条几百米长的环形街。很多房子的檐口、翘角都伸到寨墙外,寨下打望,成为一大景观。

我们从西门上寨,寨门没了,部分寨墙尚存,保留着古寨的遗韵。寨呈南北走向,为条形。长约二百多米,最宽处不足八十米。却是一寨跨二村,北半截属金山村,南半截归水池村。前几年,寨上有三户人住,如今都迁下寨了,只留下断墙残壁。寨上土质肥沃,麦苗青绿,长势可人。一匹山岩顺寨子走向耸立寨中央,就是牛背脊。该脊高约十米,长有近百米,脊背宽处有十米左右。我们上脊,登高一望,极目天地宽。脊背南头,一座巨大的通讯铁塔直耸云宵,成为古寨的最新骄傲。

寨上原建有三个碉楼,南头、北头和中间牛背脊上各一个,还有炮楼、炮台。最高处设峰火台:东与平安寨、得胜寨;南与绿市寨;西与仁和寨、蒋家岩寨、三台寨;北与太平寨、大良城寨遥相呼应。一有敌情,便点起烟火,发出警号,相互策应。寨上的辽望和防御功能可谓强矣!怪不得华蓥山地下党看中这里,常在寨上活动。四八年,川东临工委决定发动华蓥山武装起义,成立“西南民主联军华蓥山纵队第五支队”,下设两个总队,代市起义队伍为第一总队,并在代市地下党员贺天策家秘密研究,具体布置代市、观阁起义的有关事宜。起义期间,地伏龙寨成为重要联络点和聚会点。

仅存的东门嵌在悬岩绝壁间,山路陡峭,难于攀登。门虽完好,内门洞却已封堵。找遍寨门上下里外,竟无一字,无法考证准确的建寨年代。寨墙保存较完整,上面爬满藤蔓,似一道绿色的墙,给古寨留着一丝生气。

地伏龙寨与佛结缘。寨北有三垒石,山石奇特,山岩高耸。自古建有庙,称三垒石庙。而今,又建起简易的庙房,三三两两的拜庙人来来去去。寨南曾大量采石,现留十多米高的峭壁,石纹奇异,形象古怪。听路人说,其中最高者为观音立像,正轻盈而来。初见也大吃一惊,认真细看,又并不象。似与不似,天知地知!

离开地伏龙寨,已是正午。寨下公路两边,许多人家正在宴客,鞭炮轰呜,吵吵嚷嚷。几家瓦厂边,停了些小车。不管是窑主的车,还是来客的车;无论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在这乡村,无不彰显着主人的高贵!想必都是发了财,衣锦荣归,都在串乡访友呢!

今非昔比,而今的发财人省了很多心,不必象地下党、游击队那样秘密活动,不必害怕土匪、棒老二抡劫,不必上寨子去修房造屋。倒是越过越萧洒,越来越张扬!

我忽然觉得,代市这地面发财人越来越多了。

地伏龙,莫不真是条伏地的龙,就要腾飞!

 

广安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广安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