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阿坝游记
2010年9月4日(周六) 若尔盖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坝北部。若尔盖湿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原始的高原湿地,只是我们对她知之甚少。其地跨四川、甘肃两省,总面积达100万公顷。在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名列第一。红原大草原是她的近邻。如果我们不深入其中,我们甚至区别不出草原与湿地的分别。我们的印象也只把她归入松潘草地,并因红军长征经过此地而知名。 黄河第一弯则在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处。河流纵横,沼泽遍地。黄河自青海流入甘肃四川之后,环流于玛曲、若尔盖,并与白河相汇合。黄河在这里盘曲回转。你的心胸会开阔到无边无际,远至地平线上的云朵,黄河细如线条,甚至如一抹浮云般混入天际线,我们无法想象她后来的雄浑和奔涌。经过这一弯曲,黄河在此毅然折向西北而去了。 广大和辽阔。只看到成群的牛羊,沼泽中的水草,倒映着云影的湖泊。你还会听到水鸟的叫声如天籁,直入心灵。这里不仅仅有人类,还有更多的生物在此生息繁衍。花湖里的水草有的开始泛黄,有的晕染成红烈如火的颜色。如果是一片冬雪飘临,此处的生机该做何处置和打算?这里适合流浪的灵魂栖居吗?你的心情会随着毡房的炊烟和牧歌飞升天外吗。 阴云笼罩,细雨飘忽。大地空濛,万象凄清。 早晨8点,赴黄河九曲第一弯。过川主寺就沿着213国道前行。这一道路曾因2008年的四川地震而闻名。取消了原来的购物安排,200多公里,驱车四个多小时。过若尔盖县时,天气阴雨,路滑不能快行。若尔盖到唐克乡60公里左右。在唐克街边,司机找到一家清真店,以为会很干净,但一进屋,什么都黑黝黝的,是一家子人开的店,好像女儿有点残疾。30元做了一大碗羊肉汤,香得不行。每人又都吃一大碗烩面,才觉得身上有一点热气。 一路草色弥漫,路边丘陵逶迤,皆披草色。或油绿新鲜,或枯黄泛红,时而开阔,时而促狭。山坡凹处,或远离路边的开阔地,有毡房冒烟,牦牛群黑黑地点缀其中。羊群则如白团,皆无声无息,如静止般。甚至听不见牧歌,听不到人声。 虽然没有阳光,天色亦雨雾加杂,依然感觉到心情爽朗,伴着车中的音乐和老歌,想要歌唱一曲。有一些村落很小,用大字标语写着是某某牧民定居点。 在一镇边小亭购票,车行不远,草场开阔起来,河道弯曲。到一山丘下,就是景区了。山坡向阳处,有一寺庙,围绕其间的是大片的村落,新旧建筑参差其中。在山岗上有一白塔。远远地见三个藏族妇女在转塔。衣着破败,神态迷茫。互致扎西得勒之问候。这是进入藏区向人示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依山建木栈道,可登临山顶。此时黄河已在视界里盘曲回环,不知边际了。冷雨飘忽,令人瑟缩。拾阶而上,回望黄河,依稀可辨其曲折轨迹。河道纵横,却分不清流向和源头的所在。只有明亮的涂抹,掺杂着黑土,草色以及墨绿的灌木丛。再到高处,黄河其状如蛇,曲蜷盘桓。有一处转弯,竟在180度对折,两处河道几乎平行,却背道而驰,实是奇观。更远处,河道不辨所以,隐入地平线,不知去向。而刚才路过的村落,已缥缈如烟般。 脚下有野花,谓之鸡冠,状如菌类。蓝色花朵亦不少,不知其名,这是在冷风寒意中唯一绽开的花朵了。 从山岗上观景下来。到平坦处,想更近地进入我们刚才远观的河流。草丛丰茂,有藏民骑马牧牛,吆声不断。有马匹在草地上俯首吃草,或黑或白。俯身拍它们,就如地平线上的剪影般,静止不动。河边泥泞,不可靠近。河水清澈,涟漪微起,静得看不出水流的方向。有飞鸟掠过。黑白相间的背翅,不知其名。 我们只流连了一个多小时。面对平静的河床,实在无法想象这就是我们母亲河的源头和上游。就是这样一条静静的河流,一路积蓄着能量,千里之外,开始它的汹涌咆哮了。 看门票上的照片,美艳惊人,晨昏光影,秋色斑斓,实在是难得一遇。 归途停在一处草地边。草色渐枯。泛着红色。不断地见到水流,时见沼泽般水系和水塘。车如行驶在漫卷的油画之中。草色毡般舒展开,不知边际。见一高岭上石砌碑状物,有红五星闪烁,说是红军纪念碑。此地看来确有不少红色遗迹。来去的路上,都有一头老牦牛,形体硕大,在路旁吃草,感叹它大到没有伙伴,孤独到离群索居的程度。 回到若尔盖县城,住在大藏阳光酒店。是当地的三星级酒店,宣传语竟为“纯正星级血统的服务”,有点夸张。但进店便感到浓厚的藏族味道,一是强烈的腥膻,二是墙壁上藏族风格的油画,三是昏暗的色彩。在酒店二楼就餐。餐厅各包房都以当地乡镇地名命名。晚餐米饭很难吃,但几个青菜在此高原地带都价格不菲,苦瓜,土豆丝,西红柿鸡肉,猪肉莴笋,牛肉,甘蓝以及木须汤,还算适合北方人口味。吃到第一顿能下咽的饭。看到路边人们种植的青菜,就是这桌上的莴笋了。 雨中逛小城。临街多店铺,藏民颇多。新华书店很少,都是藏文课本,看到有阿来的《格萨尔王》,唐卡及绘画作品。到一音像店,有藏族本地歌手的歌在放,很吸引人。经营者是一主妇带一孩子,看似憨厚的外表,实则比内地汉人还精明。藏族妇女多黑色脸庞,脖子上红色串珠,腰间系宽大银鉓,衣服色彩沉重,常有普鲁披在身上,二人或几人同行,行色匆匆,不知目地。凡有藏民看守的店铺,皆有浓重的膻味,不可久留。 想到作家马丽华探访藏民老奶奶时受到怜悯。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永远也不可能进入别人的生活,连起码的走马观花都不是。 21:00,看旅游卫视,有《行者》栏目。——让世界听见,朱哲琴音乐寻访之旅。朱哲琴在谈恒河火葬,骨灰扫入河流,人最终就是要回归微尘。说其得到少数民族亲善大使,如果子成熟般,自然落地。早年听过她的歌,看来这几年朱哲琴已不再受物质的束缚,白衣飘然,似乎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了。 茫茫宇宙,人类何其渺小。我们能成为人类,肉体躯壳赋予了情感、欲望和灵魂,又是何其幸运。六祖慧能听《金刚经》而顿悟。我们凡愚之人,会在哪一个瞬间哪一个地方,顿悟人生呢。这世界是否有顿悟的法门?转经的人们,店铺中氤氲的香氛以及法器,是指引我们飞升的捷径吗。 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