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游记
丹东游(五)永陵及猴石
29日上午在回家途中顺便游永陵和抚顺猴石公园。
清永陵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起连山脚下,是努尔哈赤远祖,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叔父的陵园,可称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坟。永陵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前建在盛京的3座祖陵之一,是“盛京三陵”之首。里面有努尔哈赤祖先的4座陵墓和两座陪葬墓,是中国清朝皇家陵寝中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既具备中国皇家陵寝的传统格局,又保持了清朝先世女真族以及满族文化的本来面貌,是满族文化特色最浓郁的帝王陵寝建筑群,同清朝其他皇家陵寝有着显著的区别,具有明清其他皇家陵寝所没有的文化底蕴。
永陵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始建于1598年,清天聪8年(1634年)称兴京陵,顺治16年(1659年)尊为永陵。陵寝占地约1.8万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院内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四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封建帝王陵寝。建筑群以“八景”、“八绝”称奇,既继承了汉族文化特点又体现了满族风韵。永陵是著名的清初关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座落在沈阳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兴祖福满:承袭父职任建州左卫都督,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其为后来清朝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1648年,被顺治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
景祖觉昌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率长子礼敦剪除称霸一时的硕色纳、加虎两个部族,使建州左卫站稳了脚跟,他的后代子孙又使这里成为龙兴圣地。1648年,顺治帝追尊他为景祖翼皇帝。
显祖塔克世:景祖觉昌安第四子,清太祖努尔哈赤生父。1574年因协助明军剿灭建州女真名酋王杲有功,授职建州左卫指挥。1583年,在古勒山之战中与其父觉昌安同时遇难。1648年,顺治帝追尊其为显祖宣皇帝。
第一,开创了清朝帝陵的建陵制度。清朝帝王陵寝与中国明朝以前历代皇家陵寝制度的重要区别在于形成了“昭穆相同的兆葬之制”,即入关后的帝王大体隔代分葬东、西两陵,这种制度起源于清永陵。
第二,具有独特的陵寝建筑规制。清永陵是中国明清皇家陵寝中微缩的精品。宝顶是在地面上封土的小小坟丘,下有墓圹而无地宫,这在中国皇家陵寝中极为罕见。
另外,永陵4座牌楼直线排列,四帝陵和两陪葬墓共处于一座陵中,形成帝系子孙、君臣共葬一陵的特殊规制,这在中国明清帝王陵寝中也是独一无二。
第三,保持了中国少数民族原始的文化传统。其始终保持了满族传统文化个性。陵寝正门及东西侧门设对开的木栅栏门,这是满族先世“树栅为寨”的民俗遗风,在中国帝王陵中仅此一例;同时,只有清永陵保存了满族先世的土坟宝顶和子孙死后团聚一处的家庭坟院传统。列入标准:
1.清永陵最突出地代表了女真族及清初满族的丧葬习俗和陵寝建筑规制,又多方面吸收了汉族的建筑艺术与文化理念,并给以后清朝陵寝的规划布局以持久的影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二条标准。
2.是清王朝统一中国前的历史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条标准。
3.是最具特色又最有成就的满汉合璧丧葬礼制的代表作,规划精巧,环境优美,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四条标准。
此后,努尔哈赤率八旗劲旅冲出辽东山区,大败明朝军队,占领了东北重镇辽阳,在城外筑新城“东京城”,作为都城,同时选定附近的阳鲁山再建祖茔,将其父、祖、妻、儿及兄弟子侄等人墓迁葬于此,叫东京陵。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在沈阳改元称帝,建立大清,敕封先祖墓地为兴京陵,追封四祖为王。顺治元年,清王朝入主北京,君临天下,1648年顺治为四王追尊帝号,而他们的墓葬也变成了帝陵。
1651年,陵山敕封启运山。1653年,顺治首次开始对清永陵进行改建、扩建,如启运殿、东西配殿、方城、神功圣德碑亭等均在此时建造。
顺治十六年,尊祖茔为永陵。康熙年间,永陵部分建筑又重建、改建,使永陵建筑规制趋于完善并成最后面貌。
清代帝陵中大都建有神功圣德碑亭,而道光帝的慕陵却未建功德碑,而且,此后的各帝陵也不再建。
史载,当年为道光皇帝修建万年吉地之时皇帝曾下建陵诏书称,“我自即位称帝以来,没有任何功绩可以称述,无法与列祖列宗相提并论而建功德碑,否则只能让后人讥讽,断不能立此功德碑。”
其实,道光皇帝并非故作姿态,为显谦逊所言。翻开史书便可知,道光年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片的国土割让给西方列强,大量的白银作为赔款拱手相让,实乃天朝大国之奇耻大辱。道光皇帝岂只是没有功德?
因此,有人说,清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位时丢失了国土的君王,死后陵寝不能建立功德碑。
神功圣德碑亭
走进正红门,迎面可见一字排列的四座建筑,这就是著名的神功圣德碑亭。
碑文为清世祖福临御制,用满、汉、蒙三种文字,汉文居右,满文居中,蒙文居左。驮碑的动物似龟又不是龟,传说龙生的九子之一的赑屃。它是其中的一个,因其寿命长而且善于负重,所以,古人在建筑中大多用它来驮石碑。“摸摸赑屃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赑屃背,一辈子不受累,摸摸赑屃牙,想啥就来啥,摸摸赑屃尾,一辈子不后悔。”
坐龙
在神功圣德碑亭还有重要一景值得观看,那就是在券门两侧门础立石上的浮雕坐龙。它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浮雕,龙首狗身,共16条。两只前爪直立撑地,尾部卷坐壁底,像狗一样坐着。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说,狗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而满族的祖先因游牧、待猎,所以,也崇尚狗,称其为天龙。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因此,坐龙便诞生了。
启运门
再往北走,来到了启运门,它是方城、宝城的门户,也是祭拜的必经之路。门上有99个门钉代表皇家建筑,横9,竖9。地位越低,门钉越少,百姓家的门只有两个叩门栓,穷人家则一个门钉也没有,所以以前的百姓又叫做“白丁”启运门两侧顺山红墙正中分别建五彩照壁,上面雕有蟠龙、行云及海水江涯等图案,四角雕饰祥云和缠枝莲。青砖瓦脊,乍看如琉璃烧造般色彩艳丽,蟠龙意态生动,栩栩如生。据说,这种泥瓦雕塑的仿琉璃照壁在清陵中是唯一的,是永陵建筑中值得研究的特色之一。
启运殿
进入启动门,一座大殿映入眼帘,它就是启运殿。启运殿为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面阔三间,殿高13.5米。殿顶正脊上浮雕8条戏珠行龙,两端的剑把头上分别透雕“日”、“月”二字,寓意祖先的神灵保佑清朝江山像日月一样永在。也有说法,日在右而月在左,寓意反“明”。大殿前后开门,直通宝城坟院,正面及两厢绕行檐柱回廊,居高临下,气势非凡。
绕过启运殿,来到了一个不规则的半圆形院落,名为宝城。城后半部分缭以罗圈墙,两侧墙角各有一惊人雀风铃。宝城建有上下两层高台,上层为四祖宝顶,同民间土坟大小相当。兴祖宝顶居中,面对神道。其左后侧为肇祖帝后衣冠墓,没有封土,平地立标。
传说,兴祖福满墓前,原生长着一株巨大的古榆,高数十丈,荫庇数亩,枝干洁屈,状若神龙。1778年,乾隆皇帝东巡到此,封此树曰“神树”,并御制《神树赋》一篇,将其刻成卧碑传世。现仍存于永陵宫。东西两侧有配殿。西配殿前有焚帛亭。启运殿的后面就是宝城了。坟冢分为上下两层、东西排列。第一层台面上左葬礼敦、右葬塔察偏古;第二层台面上,正中葬福满,两侧葬觉昌安、塔克世,孟特穆葬在福满的东北侧。宝城的前部还有“神树”及环绕神树木的琉璃螭壁。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但其始建年代最早,经过全面修缮,面貌已焕然一新,金顶红墙在绿树掩映之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清永陵神树传说
永陵的风水
猴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园区由猴石森林公园和钢山森林公园两部分组成,分别规划为猴石、岗山两大景区,总面积5675公顷。猴石景区中心有一块酷似“金猴拜月”的天然巨石耸立在山峰之上,公园由此得名。
猴石景区始建于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七月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猴石景区总面积2400公顷,景区狭长4.5公里。园区平均海拔520米,最高峰海拔1131米。公园由山门服务区、山峰山景区、柱云峰景区、佛顶峰景区及原始森林等景区组成。
森林公园内怪石嶙峋、千岩竞秀、万石争奇。金猴拜月、林海行舟、骆驼回首、柱云险峰、启运石、天成弥勒大佛、观佛台、如意神龟、双灵寺及我国目前最长的天然夹扁石等40多处自然及人文景观。
吃完午餐,随便走走看看,今天的旅途就结束了。
上了一样菜,林蛙,我没敢吃,看他们吃的,都不忍心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