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抚顺游记

抚顺游记

大清朝的龙兴之地(上)皇家祖坟

建州女真古勒寨(今辽宁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火光冲天、杀声山响,在此攻打两昼夜的领军人物乃大明朝宁远伯、辽东总兵李成梁,寨内死守者为建州女真诸部势力最强的王杲之子阿台。李成梁镇守辽东,基本就是谁出头谁冒尖就灭谁,在取得边陲数十年“稳定”的同时,也给大明朝造就了很多敌人,尽管这种敌人基本都被他武力消灭了。以游牧为主的女真与蒙古部族一样,都属于穷得掉渣那种,没吃的没穿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抢劫。当年王杲率众抢掠大城市铁岭和辽阳一带,被李总兵灭掉,其子阿台逃脱并自立门户,经过八年苦心戮力地杀人抢劫,成功地完成了小土匪到大强盗的转型,建立营寨而且终于冒尖到被李总兵所“重视”。
(注:图片来源北镇市政府网,为万历八年钦命修建的李成梁功绩坊)

李成梁总兵麾军火攻两昼夜竟未能克,这时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为讨好李成梁,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阿台如果被灭,自己就是这片地头上的老大啦,于是来为李成梁作向导。另一女真贵族觉昌安见古勒寨被围日久,带着儿子塔克世也来到古勒寨,目的是想救出孙女,就是阿台的老婆,也想劝说阿台归降。本来觉昌安与尼堪外兰说好,他先去寨内劝降阿台,尼堪外兰在寨外等候。可能觉昌安口才实在是差,没能很快让孙女婿出寨投降,李总兵一催促,寨外的尼堪外兰就高声喊了句谎话:“天朝大兵既来,岂有释汝班师之理!汝等不如杀阿台归顺。太师有令,若能杀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游牧民族比较实诚,阿台部下有人信以为真,乱刀杀死阿台,打开寨门;李成梁或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知道该做什么,引领大军趁乱攻入寨内,不分男妇老幼尽屠之,斩杀两千两百余人,包括口才不好但救孙女心切的觉昌安及其子塔克世。然而对于李成梁而言,这实在无关紧要,多死个把人无所谓,在他的战斗生涯中,这只是次微不足道的战斗,尽管觉昌安算是他私交不错的朋友。尼堪外兰倒是高兴,虽然觉昌安是惨了点,毕竟讨好了李成梁、也灭了阿台,也算大功告成。但有一个人已经点燃了复仇的火种,他是觉昌安的孙子、塔克世的儿子。他那年二十五岁,他的名字,叫做努尔哈赤。

(注:两图均来源于网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画像两幅)

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里,大明总兵李成梁先后杀死女真建州部的重要人物王杲、阿台、觉昌安和塔克世,这四个人都与努尔哈赤有亲缘关系:王杲是他的外祖父,阿台是他的舅舅和堂姐夫,觉昌安是他的祖父,塔克世是他的父亲,加上堂姐,一共五条人命。努尔哈赤惊闻祖、父蒙难的噩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前往诘问明朝边吏道:“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明朝遣使谢过称:“非有意也,误耳!”。明朝归还其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相当于政府颁发的贸易许可证)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委任状)”。尽管努尔哈赤接受了这些“赔偿”,但他回到家乡即埋葬了先人、召集了族人、杀了头牛、举行了祭天仪式,拿出了祖上流传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宣布起兵。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女真贵族(自六世祖猛哥贴木尔世袭建州左卫指挥使),但当时的女真部落穷的很,地主家都缺粮,所谓贵族也只能维持温饱,努尔哈赤没能力给前人厚葬,只能在自家家族墓地给他们找到一块栖身之地。这块墓地位于今天的辽宁新宾县永陵镇,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位先人。

口罩驾车从沈阳上沈吉高速,那高速目前只修到新宾县的南杂木镇,半个多小时就不得不转上省道,后面的一百公里路还算宽阔平坦,顺着大路一直往新宾县城方向,永陵镇很好辨认,跨着马路修有一座高大的鎏彩牌楼。口罩在镇子里兜了两个圈子才找到去永陵的岔路,其实就在那牌楼的旁边,或许是被高大的牌楼遮住的缘故。一般在清皇陵陵宫前一公里左右,应该有下马碑,口罩没注意到,顺着那条柏油路居然一直驱车到了永陵正门。

清永陵始建于一五五八年,清天聪八年(1634)称兴京陵。到顺治十六年(1659)改称永陵,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从汉文化的角度上说,这里是大清皇室的祖坟所在。顺治五年(1648),清世祖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永陵陵园最初并没有修建殿堂楼阁,建筑均为青砖青瓦,肃穆庄严。随着清王室的强盛,这座清王室营造最早、安灵最多的陵园也日趋完善。康熙十六年,永陵改建,青砖青瓦变成了红墙黄瓦,陵园的规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现存的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一千多平方米。

进入正红门就是整个陵区,它由前院、方城、宝城三个部分组成,首先四座神功圣德碑亭映入眼帘,按中长次幼、左长右少次序,分别立有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显祖德皇帝的神功圣德碑亭四座,碑高六点一二米(含碑座),同时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洋洋数千言碑文,均是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它们座落在赑屃座上,至今仍显得颇有气派。

事实上,葬在这里的四位皇帝生前在历史上并无建树,只因子孙为帝而贵,才被追封存为“肇兴四祖”。清王朝入关进京后,历朝皇帝都建造单独陵寝,永陵的“四祖碑亭”就成为大清皇陵中的一曲绝唱。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南门称为“启运门”,东西有照壁相对,入门正中是永陵的正殿启运殿,这是祭祀拜谒祖先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大殿建在长方形月台之上,殿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四壁嵌饰五彩琉璃蟠龙,四门八窗。殿内有四座大暖阁,阁内设宝床;四座小暖阁,每阁之内供奉有两块神牌,阁前有八个龙凤宝座,四张五供案桌。启运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楹,西配殿前有焚帛炉一座。绕过启运殿便是宝城,俗称“月牙城”或“坟院”。

背后是一片连绵的山峰,据说有人从风水角度看山形,可以影射出从后金到大清三百余年的历史。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钦龙兴”之地,所以清代祭陵非常频繁,每年大祭六次,小祭二十四次,几乎终年香火不断。

永陵是满族祖先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三年与沈阳的昭陵、福陵一起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口罩对永陵的游览有些走马观花,一个小时后就驱车前往不远处的一座古城,那是满清的另一处龙兴之地。

抚顺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抚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