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漫游红海滩

闻名于世的“红海滩”,离我们的住处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此前,已去过多次了,不过都是在秋季里的八、九月份,因为听人们说,那时才是红海滩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去年七月二日,忽然接到我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打来的电话,说他正带着爱人和外孙儿驾车从上海过来,在回吉林的途中想到盘锦来看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盘锦外环路了……这消息令我们非常欣喜,连忙出外用电话引路。
这一家人都爱好摄影,尤其是我的学生,在吉林地区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了!接风后,正想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明日再考虑出外观光事宜,可是孩子却问:这里离大海有多远?现在能看到海鸟吗?……听我们说辽河入海口那里有“鸟类生态自然保护区”,众所周知的丹顶鹤、黑嘴鸥等许多珍稀鸟类就在那里繁衍生息,红海滩就在辽河入海口的左岸,孩子再也按捺不住急切向往的心情了,恨不得立即看到他朝思暮想的鸟儿们。大家只好放弃休息,立即驱车前往。一路上,孩子显得非常兴奋,不断地问这问那:这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呢?这里的海滩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我们只好把所知道的情况倾囊道出。

盘锦是一片冲击性平原,辽河两岸及海边大都是盐碱性土壤,只有抗盐碱的植物才能在这里存活。芦苇和碱蓬草就能适应这种环境,所以辽河两岸长满了高高的芦苇丛,连绵数百里人称“芦苇荡”。海边铺满了红红的碱蓬草,密似红毡,人就叫它“红地毯”。这是唯一一种能在盐碱土地存活的水草。每年四月长出地面,开始嫩红色,渐渐转深,十月由红变紫。它不用人播种,也不需人耕耘,就这样年复一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铺就这一片如火如荼的火红世界。每年春天从南方越冬归来的鸟儿们,就飞到这里高高的芦苇丛中,做窝,产卵,孵蛋,当它们的宝宝出生后,鸟妈妈就飞到附近的海边,捕小鱼小虾来喂养宝宝。当然鸟儿们都很喜欢这里,也就越来聚集得越多了……说话间,车子很快进入了保护区,可是看门人却说,现在鸟儿们都在外边打食儿呢,要等到天黑才能飞回来,只能看看笼子里的那几只鹤了。

孩子有些失望了,我们决定立即奔向红海滩!当行进在通向海滩的小路上时,马达声惊动了路两旁芦苇丛里的鸟儿,灰头莺,黑嘴鸥等扑啦啦飞了出来,撇在巢里的小鸟儿嫩声嫩气的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孩子忙喊“停车!停车!”还没等车子停稳,他就忙着跳了下去,对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接连按动快门,霎时间,打食回来的成群大鸟都飞来了,在空中盘旋鸣叫着。看了好一会,忽然孩子急忙钻进车里,找出一袋自己还未打开的面包来,我们以为他饿了,但是他自己并没吃,却蹲在路旁揉着一把把面包渣,喂起了蚂蚁!真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啊!他还想钻进路边的芦苇丛里,去看嗷嗷待哺的小鸟,被我们劝住了,那里说不定会有蛇的 。大约耽搁了半个小时吧,车子继续向“红海滩游客接待站”驶去。
看到没有多少游人,我们就疑惑地问了接待者:海滩红了吗?然而得到的却是令人意外惊喜的回答:红了!都有一个星期了。举目远望,在那天海之间红光闪闪的,不就是已经铺展开来的“红地毯”吗?车子开进停车场后,我们谁也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了。只见他一路跑着,一路喊着“红海滩——,红海滩——,我来了——我看见你了——!”孩子奔放的热情感染着我们,大家纷纷举起了照相机,想记录下眼前的一切。
第一个拍照佳境 当选那段全长 650米的“九曲廊桥”中间的海上平台。只见孩子沿着从岸边迤逦西行的廊桥,大步奔向那座大约有2000平米的观景台。等我们到达那里,他兴高采烈地说“我已经拍了30多张了!”。接着他又向前边跑去,哦!原来他发现了那两只趴在礁石上的大海龟和一只寄居蟹,而且大声喊道:“姥姥,姥爷——你们快来看啊——那个躲在贝壳里的是什么呀?”我给他讲了寄居蟹的生活习性,他听得笑了起来:原来它是个又懒又笨的家伙啊!

长廊的尽头,设有茶座,酒吧,和旅游商品专卖店,孩子把这里的一切,统统收进了他的镜头:蓄势跳跃的铜雕大鲤鱼,望天观云的老海龟,展翅欲飞的丹顶鹤……对于他来说都是新奇的,所以很有吸引力。不知不觉已经午后六点多了,想劝说孩子回走,可是他却央求说:让我再看一会儿吧!鸟儿正往回飞呢,我什么时候还能再来呀?一句话说的我们默默无语了。廊桥下泥滩上,是什么钻出了一个个小洞,从哪里还不断往外冒着气泡?这个现象引起了孩子的注意。他趴在栏杆上盯盯看着,终于发现了,从那里钻出来的竟是一只只小海蟹!看得兴起,他弯下身子卷起裤脚就想下去亲自捉几只了!尤其看到有几个小伙子捉了一塑料袋,再也忍不住了。实在没法劝阻,他姥爷陪他下到海滩上,和他一起捉了起来,半个小时的收获竟然有大半袋子呢!最后还是上岸拍晚霞的欲望,把他召唤上来了。

当太阳把最后一缕光芒洒在红地毯的边缘,照亮远方那道细细的弯弯的辽河水,任凭无数海鸟在河海之滨,迎着晚霞遨游,歌唱,翔集,大家纷纷拍下了这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幕壮观,一帘锦绣,才恋恋地登车踏上归途。孩子一路上只顾兴致勃勃的欣赏着他的战利品——小螃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