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7-28 兴城游记
北京几乎一周都是阴沉的天,27日早还刮起起大风,想想原来的约定肯定得取消了,醒来后也一直赖在床上看书,不愿起床,直到快十点了,领导说,活动照旧,客户马上就到,才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起行.
也怪,出了北京后,天气渐渐好转,也没有雨,也没有风,只是天空还是不万里无云.京沈高速上一路畅通,约摸一点车到了山海关收费站,这时透过左面车窗可以看到山坡上有连绵的长城”那是不是山海关啊?”我惊呼!但指示牌显示得过收费站后仍有9公里.到了一分岔口,看到路旁有好几个年轻妇女在拦车,说是给带路去山海关,可以省高速费,可以省门票,但我们四人哪敢啊,径直开车奔收费站了.奇怪的是到了山海关城墙下了,仍有人在说可以带我们走绕城而不需门票.不过门票也够黑的,只卖通票, 现在保留的就是城门楼子和一瓮城,天下第一关的扁高高挂在城楼上,城门也是石制拱形的.高约20米.瓮城只有两面开门.登陆上城楼,透过城墙垛可以远望长城.城楼上有64个箭窗口,城墙垛口中央有一小孔,城墙下方有一孔,而我们几位都奇怪那是如何使用.只感觉古时候要功城确实不是易事.
因要赶往兴城,老龙头,民宅,长城博物馆,孟姜女庙都没再去.往城内中餐,才见到整个县城就是围绕古城池而修建.

约摸五点到了兴城,从路口可以看到古城门楼,但径直开到海边,想找着合适的地把车停好后,再过海去住到菊花岛上.但因找不着合适的地方而耽误了时间,进海滨后远远看到轮渡离开码头.此时兴城海滨还不属于旺季,人并不多,只见岸边马路上几位年轻人骑着带顶篷的小车,沙滩上一些人在玩水,有些人在溜马,水面上有几辆快艇在做着各种动作.无奈我们前往码头问了第二天的开船时间,并在海边找了海逸假日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后又奔回古城.

古城还算比较完整吧,但其规模比平遥要小多了,现保存的主要就是鼓楼,城门,两牌枋和其他古建.在步行街上有两座牌枋,均立于崇祯年间,皇帝为表彰他们驻守边疆有功而建,形制均为五开三间,但高度不一,上石雕刻有简繁之分.枋中央注有玉田(准确否忘记了)二字未知其意.步行街两旁小店内多卖用海类产品做成的工艺品,例如用贝壳做的风铃声,大海螺(有一专业名词),手链等.约摸两百米的街道,铺面挨得非常紧密,货品非常奇,卖啥的都有.
逛完古城步行街,我们驱车又回到海边,选择了一海景房吃海鲜,看着窗外的天空由蓝变黑,我们也酒足海鲜饱.夜晚的天空布满了星星,朋友们都开始辨认大熊星座,开始争论到底哪颗星是北极星,哪颗是启明星. 可惜海水太凉,我们都不敢下水.

我躺在海边的沙滩,听着海浪声,仰望着天空,好舒服啊.
第二天我们赶上了八点半的轮船,人还真多,几乎都坐满了.约摸的四十分钟的到了菊花岛上.这坐岛是渤海湾最大的一个岛屿,地震前与兴城相连,到七月份时槐花开,香气扑鼻,八月份岛上会开满野菊花,因此后期更名为菊花岛.上有近三千名住户,70%以捕鱼为生,30%靠旅游业为生.我们坐浏览车来到的第一个景点是大龙宫,入大门不久,有一棵普提树,树下一八方井,从中能绞出清澈的淡水,有山则有水,岛上的居民饮水不成问题.大龙宫曾毁于大火,现为新修,但从几百多年的菩提树上可以看出这曾经确有寺庙,在岛上有十几棵,确属罕见.但树与我曾在北京五塔寺上看到的石雕刻饰不太相似.其后来到怪石滩,是在海岸边的石头丛,我从石头缝中看到许多小小的薄的带状绿色植物,我以为是小海带呢,但老乡说那是海白菜.我还在一褪去了海水的石头缝中找了小螃蟹.驻足海边,让海浪冲涮着你的双脚,真过隐,只可惜时间太短无法再去沙滩走走.在坐船回兴城时,与两位同是北京过去的人聊起,他们昨夜就在岛上住了一宿,离海边就步行两分钟的距离,远离城喧哗.非常安静,还能吃着新鲜的海鲜.早晨坐小机动船和渔民一起出海捕鱼,可惜无功而返.

两天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真是意犹未尽啊,下次再来一定得计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