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安徽游记

安徽游记

踏春搁船尖,漫步石潭村

连日几场阴雨,气温降至10余度,一切似乎回到了早春刚脱下毛衣那会儿。拿出本已收进衣橱的单外套,而那早晚的些许凉意似乎也有意提醒我,春天快过去了,是时候理一下今年踏春的那份记忆了。
说到春天,一年四季之中,最期盼的也莫过于春天。不需忍受那严寒冷酷的冬天,不再穿着那厚重的棉衣,在热情如火的夏季到来之前,春光明媚、万物苏复、草木萌生、烟雨江南、杨柳依依,所有这些,总在不经意间到来,又在慨叹中悄然逝去。
春天,尤其是近几年,不管在北京还是南京,似乎都是一个步调,短暂而急促:刚脱下毛衣,就直接换上衬衣,迎来了夏季。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的都晚,持续的时间久一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多降了几场雪,多了几分反复无常。趁着春天的脚步放缓,一睹江南之春来到,唤醒那颗已近乎冬眠的心脏,放飞自己的心灵。
在3月20日南京南郊的南山湖、石塘竹海春游意犹未尽之后,远方的未知和那片嫩黄的油菜花也在遥遥呼唤着我的心。3月27日,8位驴友相约,清晨6点半,雨花台南大门,2辆车,开始了今年的踏春之旅。

(石塘竹海)
说起石潭,大家耳熟能详。石潭东去不远的搁船尖景区,可能相对陌生,如果说那里是《倚天屠龙记》历史故事原型地,或许会有些许兴趣。以往每次出行,我都会查阅相关资料,大体设计个线路,唯独这次,由于近来工作太忙,出发前夜才买好食品、收拾好行囊。由于有意山顶露营,穿了冲锋衣,包里带了抓绒衣,毕竟春天的山顶凉意十足,更何况要早起看日出。
8点10分铜陵界,9点15过太平湖大桥,10点至呈坎,一路穿过多处隧道,11点在歙县金川乡三阳镇停车午餐,之后车行又几里,于12点50到达搁船尖景区大门,此处为中坑村。说是景区办公室,更像是几间村里的办公室,几名工作人员见我们来了,便从不远处过来开了门,让我们买票。幸好提前在网上订的票,优惠票35一张,还算公道。停好车,放下不必要的东西,带好露营装备。
13点,面朝北方,步入景区,此地海拔550米。

(景区入口)
搁船尖,一个石灰岩地貌景区,在整个华东地区,可见的石灰岩并不多见,这也算是我愿意来此的目的之一。虽然在景区介绍小册子上写着“最神秘的高山喀斯特地貌、世界仅存的明教总舵遗址”、“倚天屠龙记历史故事原型地”,但这毕竟是一个新景区,此刻看更像是一个原始自然景观地区,一路上也只三两游人。
我们此次的路线主要是自然景观: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景区,登上光明顶,赏春之日出。另一个目的就是看看大家体能,为后面背包登黄山做个热身。十门九不关是指十道连续的喀斯特地貌岩壁,好似屹立千年的石门群。九门洞开,一门关闭,故曰十门九不关。
由于要及早赶至光明顶下面的福泉村吃下午饭,然后要在天黑前登上光明顶,是以在上山的途中,并未流连于拍照,只有几次短暂的休息。
风景在远方,在路上,更是在身边,在每个人的视觉、触觉、感觉中。寻常生活,平常琐事,有时更能打动人心。一段小径、一条小溪、一朵小花、老奶奶那回头一瞥,在她眼里,我们这群人也成了风景。

(第一门:朝天门)

(连心潭)

15点,终于抵达福泉村,用时2小时,登山表上显示此处海拔950米。村里现在只有几户人家,为潘氏兄弟所居。此处的客栈,算是山里唯一食宿之所。景区内虽有其它小的住宅区,但是受制于地质灾害,人已迁到景区外。我们来的时候,有一队驴友正在此地吃午饭,装备比我们这些人要精良一些,身穿冲锋衣、冲锋裤、徒步鞋,背包亦为60L-75L的登山包,外面罩有防雨罩,单反相机,也是刚从山顶下来吃午饭没多久。在交流中得知,他们来自扬州,为了逃票,在凌晨3点多登山,可能因为夜黑迷路,中午才到的光明顶,2点多才下山,告诉我们他们从捷径下来,用了两个小时。在得知我们要去山顶露营之后,告诉我们山顶没有什么可以露营之地。对此,我们一笑了之,哪怕山顶面积再小,也会找到露营之所,要不搁船尖何来千亩高山草甸之称谓。
在老潘家洗脸,擦去身上的汗水和这一路的风尘,饱餐一顿,尤其是那平生第一次吃的炒油菜花,更是有种淡淡的清香。在老潘的指点下,弄清了山顶上的取水之地。
16点,8人,踏上了那条登山捷径。
捷径,正如字典里所说: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走捷径,意味着选取了一条最近的路,同时也预示着具备勇气和付出艰辛。
收起相机,拿出登山杖。在过了刚开始百余米平缓小道之后,辅一靠近山体,坡度立刻变陡,近乎45度的仰角,小径没有台阶,落满松针,有些松软,更有些滑,需步步小心。这个时侯,随身带的登山杖就派上用场了,没有登山杖的也在老潘家,拿了几根光滑的短棍,要不在这样的道路上可是举步维艰了。在半山腰,大家在一起休息之时,有人后悔上来了,说没想到这条路如此艰辛,体力耗费巨大,应该住在老潘家新盖好的木屋。不过业已至此,也只能坚持。小道艰辛,原本前后紧跟的队伍,也渐渐拉开了距离,只因那体力和拍照。为了鼓励大家,我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唱着《蓝莲花》那“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一《勘探队员之歌》,希望用地质人爬山涉水、那一腔热血来感染大家,好让整个团队前后跟紧,没有比什么能比下方传来的同伴的歌声来的开心了。
登山表的海拔,到了1400米的时候,感觉距离山顶很近了,夜幕也逐渐逼近。
18点,我第一个登山山顶,海拔1480米,用时2小时。较为平整的山脊段长20米、宽3米左右,尚且平整,具备露营条件,唯独草木枯黄且仅薄薄一层,未见一点草绿色。山里的春天,要比城市里来的晚一些;而山顶,则是春季最晚光顾的地方了。地面坚硬,且平整山脊仅在两山顶之间,恰逢风口,但别无他法,偏离了山脊,则地面坡度增大,无法扎营。
天已微凉,便迅速放下背包,套上抓绒衣,然后才搭起帐篷,找了石块砸好地钉,拉紧帐篷绳。不得不提的是,貌似草甸,实则下面石块不少,这在打地钉的时候深有感触。帐篷刚搭好,我的队友们也上来了,他们是沿途拍照,耽误了些时间。
帮助同伴搭好帐篷,这才回头收拾自己的住所,挂上露营灯,打开防潮垫的进气阀门,给充气枕头吹气,找了一堆干草,垫在脚底位置,只因搭帐篷时没注意那突出地面约5公分的基岩,不能将之拔出,只好找来一堆草垫起来了事。在得知大家不需要找寻水源之后,说一会儿就休息之后,也就躺到帐篷里先稍事休息。
19点30,帐篷外,明月孤悬,夜凉如水,冷风嗖嗖而非凉风习习,穿着徒步鞋、长裤、抓绒衣、冲锋衣还是觉得冷,缩着身子四下张望了没几分钟,也就赶紧回到帐篷里面,吃了点随身带的牛肉干,这才脱下冲锋衣,穿着抓绒衣钻进睡袋,带上备好的棉帽,即使这样,还是觉得有点冷。

这一夜,总也睡不踏实,醒了数次。被冻醒,被风的呜咽所吵醒,被同伴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的呼声所吵醒,时隔8年再次宿营野外带来的些许不适。最主要的还是携带的标的为舒适温度-8度、极限温度-15度的“普尔兰zeus350”睡袋所害,让我瑟瑟发抖中度过了一夜。好在“冷山2”三季帐篷还算不错,给我提供了足够的保护,防风绳拉紧后,外帐底部张开,跟内帐留有段距离,可以放鞋,同时即使外面风大,也影响不到内帐。
就这样,半睡半醒的到了清晨,发现自己近乎缩成一团,此时凌晨5点30分。天已亮,日将出,便迅速钻出帐篷,小跑几步,活动下僵硬的筋骨,暖和下身子。
一直等到5点58,太阳才露出淡淡的身形,若隐尤现,可是短短的2分钟过后,它就彻底露出真容,用“跃”字来形容或许更为恰当。
太阳出,温度升,不再缩手缩脚,也就有了心情四下眺望,北望清凉峰,细数那隐现于雾气中的一个个山头。将所带的面包吃完、牛肉干吃了剩下的一半,喝完了水,这才收拾帐篷、整理背包。

(北望清凉峰)


由于在3月12日年后第一次踢球的时候拉伤右腿,虽近来不疼,但总令我担心。昨天登顶至中途的时候,还帮同伴将其帐篷带至山顶,但是快到山顶的时候,右腿隐隐作疼,因此在下山的时候也跟同伴说清,我也只能力求自保。
7点10分,我开始下山,算是第一个下山的,此时尚有同伴在收拾帐篷,我先行一步,主要是对自己的右腿极度不放心。刚开始右腿虽有疼痛之感,尚可忍受。但到了8点的时候,右腿每屈膝一次,都是钻心的疼,无奈,只得挺直了右腿,先将右手的登山杖先行伸出,支撑好,然后再笔直的迈出右腿,随后才是左腿屈膝下来,就这样一步步挨下山来,8点半,到达峰底的老潘家,这半个小时里,我的右腿几乎就没有弯曲过,被4名同伴超到我前面,那种感觉尤其痛苦。要不是腿受伤了,何至于此。

在老潘家洗漱、早餐、休息,1个多小时一晃而过,我的腿也得以暂时的休息。
9点45,8人,原路下山。昨日忙于赶路,没怎么拍照;今日则受制于右腿,只安心于走路,少于照相。腿,走平路尚可,不需要屈膝。每遇一个个台阶,无异于一道道沟壑,步履蹒跚、寸步难行。若非路边的美景、瀑布、溪流、花香给我以享受,身边的朋友带来的欢笑,让我淡化了腿的疼痛,否则,孤身一人至此,我也会叫苦不迭、后悔不已了。


12点20,所有人回到出口,在我回望景区的路,抬头问天之际,恰巧看到浮云一朵,状如心形,惹我会心一笑,估计疲惫的同伴,此刻已无暇多顾了。

车后备箱里的果粒饮料,此刻仍旧冰凉,这一日来的疲惫,皆随着这份清凉畅然入喉。在此小憩20分钟,便收拾好喝完的饮料瓶和坏掉的登山杖。开始回南京,不过借道石潭村,看看那个油菜花盛开的世外桃源。
出了中坑村,坐在后车厢的我就不知觉的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已经快到石潭村了。此时油菜花正盛,各地往来车辆如梭、游人如织,车辆只能停在规定的停车场,就近吃了午餐,14点25,就已经开始步行前往大山深处。
石潭村位于歙县霞坑镇的山坳里,在这片山区的不少山坳里都有这样的小村子,只因石潭是离外界最近的一个,是以用此代指这片油菜花盛开的地方。
石潭村,徽派建筑,由于过多的游客造访,少了几分宁静,多了些躁动和行色匆匆。在这个春季,油菜花漫山遍野,我来到此地,不为摄影,不为写生,只为亲眼看看那传说中最美的油菜花之乡,感受下春天里那错落有致的油菜花田。

从村口沿着大路向山里走,一直走到所谓的最佳拍摄地点,用时1个小时。在那里,又遇到了在搁船尖老潘家见到的那些扬州驴友,或许是因为他们昨日凌晨逃票进山,过于劳累,造成现在状态不佳,且有位女队友腿部有些不适,他们就包了个车下山了。

最美的乡村之一,名不虚传!八九重青山掩映,一弯绿水环绕,白墙黛瓦,满目的青翠与嫩黄,好一处世外桃源。

在回停车场的途中,看到了数个这样的村子,或藏于青山绿水间,或高踞于半山腰之上,在外人看来是为美景,可是对于老百姓,进出一次大山,那是何等的不便。毕竟,我们可以来游玩,而他们是切实的在此地生活,一天又一天,每天双脚都走过类似或同样的道路。
回去的时候,选择了从石潭村内经过,此时游人稀少,更多的是当地上了年纪的老百姓,坐在那闲聊,细数那瓦片下漏下来的时光悠悠,而我也领略了徽派建筑那木雕的传神之处。


16点45,回到停车场,回南京。
在途中,看到成片的嫩黄,跟山里的油菜花田有所区别,山里的美在于一个空间、层次错落之美,而山间平地上的油菜花,则是连片,形如黄色的海洋,视觉上带来的冲击甚至更甚于石潭村所见。正如昨天经过太平湖大桥后,到搁船尖这段路所见的油菜花,不比在石潭所见逊色,或者可以说更胜一筹,真正的景色,或许就存在于路上,存在于那份不经意间,在于偶然,在于错过,在于我们的会议和惦记之中。

2010年的春季,我在搁船尖顶感受过,在石潭村领略到,在路上匆匆一瞥着,被点滴的触动着。春季之美,在于地区的差异性、多样性,更在于自己的所有感觉里。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