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莆田游记

莆田游记

湄州,刺桐花开的时节

    渡轮汽笛的长鸣,向湄州岛宣告着我们的到来。
    从莆田的文甲港出发,到湄州岛也只不过一、两公里的航程,我们乘坐的“天妃号”渡轮不消二十几分钟,就到达了这座充满温馨和宗教色彩的海岛。
    
    图  远眺湄州岛
    湄州岛位于湄州湾北部,因地处海陆之际,又形如眉毛,故称湄州。海岛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1.3公里,海岸线连绵曲折,风景秀丽。
    踏上湄州岛的那一刻,我心中突然涌起一种我终于来了的感慨,仿佛完成了一件庄严的历史使命,心灵中有一种解脱,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图  湄州岛上的刺桐花
    湄州岛码头旁是一条新修不久的马路,整洁的绿化带边种着一排排开满鲜花的树。这花儿既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桃花、杏花和樱花,百媚千娇,光彩夺目。也像梨花和李花,似行云流水,瑞雪铺地。它的外形犹如一簇簇、一团团跳动的火焰,在没有任何绿叶的枝头随风舞动,如同节日的焰火,舞得热烈,红得赤诚,使人心动。听当地的导游说,这叫“刺桐花”,是莆田、泉州一带特有的花。刺桐花分为两种,一种在冬季开放,一种在春天开放,每年的三月正是春季刺桐花盛开的季节,它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图  妈祖庙大门
    沿路缓缓走去,我们首先来到了湄州岛妈祖庙的大门口。这是一组兴建于70、80年代的仿明清风格的建筑群,据说原来的妈祖庙建筑均毁于文革时期红卫兵之手,现在的建筑是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和信徒又重新筹资兴建的。
    
    图  妈祖庙朝天阁
    步入山门,只见门的两侧有两尊金刚力士状的神像,号称“千里眼”和“顺风耳”。想那妈祖之神,是保佑渔民出海打渔平安归来的神,自然需要“千里眼”和“顺风耳”帮助打探风云变幻,为出海的渔民作出“天气预报”。第二道门称作“仪门”,从下面望上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拢眼细看才发现,原来门楣的匾额上大书“圣旨”二字,这里肯定是奉旨兴建的,怪不得给人一种仰望高山的感觉。
    
    图  新建的妈祖庙部分建筑
    其实关于妈祖的传说早在宋雍熙四年(987年)就有了,到了宋宣和五年(1123年),朝廷派使臣出使高丽,途中船遇风浪,十分危险,忽见桅杆上闪出一道道红光,顿时风平浪静,转危为安。使臣回来后上奏朝廷,宣称有妈祖保佑才化险为夷,于是皇帝下旨,赐庙名“顺济”。此后,从宋至元、明、清历代均有赏赐,妈祖的称谓也从“夫人”、“圣妃”直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等一路高升。
    
    图  新建的妈祖庙大殿
    清代时,福建总督姚启圣和靖海侯施琅也都曾在此大兴土木,修建庙宇,将妈祖敬为神明,但一般百姓还是喜欢将妈祖与其他高高在上的神仙区分开来,仿佛这“妈祖”就是自己可以倾述一切的老母亲。其实这也不奇怪,这妈祖之神原本就是生活在百姓之中的一员,本来就是有名有姓的普通人。
    
    图  湄州岛上的妈祖像
    “妈祖”系宋代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出生在湄州岛上一户普通林姓渔家的孩子,因出生后从不哭啼,其父为她取名“林默”。林默从小聪明孝顺,熟悉水性。8岁可以读诗文,且过目不忘。10岁礼佛,13岁得一道士指点,授以“玄微秘法”。15岁为人治病济贫,常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难渔船。28岁那年九月初九(987年)这一天,为救海上遇难者而身亡。民众中传说其羽化升天,从此,一位农家女走上了神坛,并逐步成为中国历史上与黄帝、孔子一起享受民间祭祀的“中国之神”。
    
    图  妈祖庙前的大印
    妈祖庙的正殿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巍峨高大,殿分上、下殿,中间有天井相连,倒象一座朴实的农家民居。大殿正中高悬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神昭海表”牌匾。大殿的供桌前摆放着香烛、水果、点心等等,甚至还有家中常用的色拉油,可见妈祖之神与老百姓有着多么亲近的关系。我们步入正殿,只见一位梳着“帆船式”发型的老太太,正虔诚地在妈祖像前祈祷,然后又反复地在妈祖塑像前向地上摔着一对“鸳鸯鱼”状的木制品,那专注的神情让人感动。听说这是当地的一种求签形式,根据“鸳鸯鱼”出现的不同正反面来确定凶吉。同行的朋友出于好奇,也照猫画虎地求上一签,擎出一看,竟是上上之签,顿时兴奋不已,如同中了彩票大奖,乐得合不上嘴。众人也一同祝贺,皆大欢喜。
    
    图  湄州岛上远眺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妈祖庙大殿前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与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的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联是十个“齐”字,加一个“戒”字;下联是十个“朝”字,加一个“音”字。读起来应是“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
    妈祖神还有一处与其它神仙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妈祖庙的大殿神位上供有两尊妈祖像,一尊称之为“出巡妈祖”,一尊称之为“镇殿妈祖”。也就是说这俩位妈祖一位只在殿中镇守,而另一位则要担负深入民间的重作任。1997年出巡妈祖像曾到台湾作了100天的巡游,在岛内引起轰动,成千上万的民众参加了迎奉活动,至今台湾岛内还有5000多家从祖国大陆妈祖庙“分灵”过去的妈祖像。有趣的是,在朝天阁里供奉的是一尊黑脸妈祖像,看上去肤色油黑,倒是很有点“劳动人民的本色”。据说是当年分灵去台湾时,因在海上航行数月,日夜焚香供奉而熏黑了脸,故而也称为“黑脸妈祖”。
      
    图  新建的妈祖庙中的各色人物
    1998年,经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在湄州岛的南北中轴线上,新建了一组规模宏大的新妈祖庙建筑群。在岛的最高峰,由厦门大学艺术系李维杞教授设计了一尊高14.35米,用365块花岗岩雕砌而成的妈祖立像。象征一年365天,妈祖天天都在保佑着这14.35平方公里的湄州岛。
    
    徜徉在新建的简洁明快、精致典雅的妈祖庙里,尽管整座建筑精工细作,殿宇宽敞,但总是令人感到没有老妈祖庙那种烟熏火燎的“人气”,没有那里热闹,看来文化这东西是深入到人的骨髓中的东西,不是一、两座新建筑或几许形式上的东西就可以改变或替代的。
    引人注目的是,在新建的妈祖大殿两侧,塑有12尊与妈祖文化有关的历史人物像,其中郑和与施琅均在其中。当年的郑和七下西洋,都曾在妈祖庙前祈颂经文,也正是妈祖用她那神奇的力量保佑了郑和舰队的远洋之旅,使之创下了那一段丰功伟绩。
    漫步在湄州岛上,耳畔回响着大海的涛声,心中涌动着对妈祖之神的亲情,愿我们的生活像火红的刺桐花一样竞相开放,愿始祖的在天之灵保佑人们未来美好的生活,照亮所有人的前程。
    枯木肇灵沧海东,
    参差宫殿萃睛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
    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
    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生,
    千里桅樯一信风。

莆田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莆田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