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漳州游记

漳州游记

闽南游踪·漳州:客家围屋二宜楼

离开厦门,直奔漳州。
放下行李,马上找车出发,去参观想往了多年的客家围屋。原来打算去60公里外的南靖县,参观当地人称为“四菜一汤”的田螺坑土楼,听说那边正在修路,于是改道去了40公里外的华安县二宜楼。

南靖田螺坑土楼
闽、粤等地的围屋是客家人的一大发明创造,与北方的四合院、西北的窑洞、西南地区的“杆栏式”、“一颗印”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所谓客家人,本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语系也要算是汉民族的八大方言之一。他们原是出自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自东晋以来的1500年间,前后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南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客家民系。
第一次迁徙是为了躲避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而渡河南下,为避免和黄河以南的原户籍居民发生混淆,遂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二次迁徙是为了躲避唐末的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客家先民又从皖、赣等地迁往江南的南部、闽西北和粤北。第三次迁徙在宋代后期,由于女真人和蒙古人相继入侵,许多客家人卷入了保卫宋室的勤王战争。宋亡后,只好退往更为偏远的粤东北。第四次迁徙是在清初,朝廷鼓励客家人移民川、桂和台湾,朱德元帅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第五次迁徙发生于太平天国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领袖大都是客家人,起义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地理位置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客家先民几度南迁,来到了地狭人稠的山区,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他们先是搭起茅寮、木屋栖身,逐渐改建成土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堂屋、杠屋、围龙屋、方楼、圆楼等客家传统民居。这些民居虽然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坚固性、封闭性、安全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突出的共同特点。

二宜楼位于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的大地村,据说是第一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客家土楼。二宜楼的开基祖蒋仕熊在家中排行第二,曾在安溪、漳平等处开垦荒田数百亩,聚攒了些财富。他请勘舆家为他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自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起,惨淡经营,历经12年才建起了这座大楼,以供蒋氏聚族而居。景区内除二宜楼外,还有蒋仕熊的孙辈建起的东阳楼和南阳楼。


闽粤一带的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虽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却至今安然无恙。二宜楼的墙壁上薄下厚,最厚处竟达2.5米。夯筑土墙之前,先要在墙基处挖出又深又宽的墙沟,夯实后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两米来高的墙基,接着才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制成“熟土”,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的糯米饭和红糖,以增其粘性。夯筑时,还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经反复夯筑,外面再抹上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土墙坚固异常,宛如钢筋混凝土,具有极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二宜楼正门

土楼围墙
何谓“二宜”?听当地人讲,此二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内宜外、宜家宜室、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未见土楼之前,总还是不能理解这番含意。
客家土楼从选址到平面空间的组合,都体现着客家人重视“天人感应”,追求“天人合一”,并崇尚自然的理性选择,是对地形、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优选“背山”是指朝向阳光,有利于日照、通风并能阻挡冬日寒流“面水”可以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农田灌溉或水利交通。坡地上的树林竹丛,有利于防洪排涝,水土保持,更为农具的制作提供素材。

二宜楼远望

周边的丘陵地带
二宜楼楼门朝西,与同属蒋氏子孙的南阳楼、东阳楼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楼背后层峦叠嶂,山丘逶迤。山前地势开阔平缓,两条小溪于楼前交汇后流向西南,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青山绿水与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这也就是“宜山宜水”之意了。

田畴
周边环境
客家土楼规模庞大,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二宜楼至今保存完好,仍为蒋氏聚族而居,共住有36户220多人,是一处以祠堂为核心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平面直径为73.4米,内环平房一层,外环楼高四层,除门、厅、梯道而外,被平均地分成了12个扇形单元,共192个房间。中心地带的大内院作为公共场所,占地约600平米,广场内设两口水井,周遭是又宽又深的排水沟。

中心广场地面

古井

排水沟渠
正对大门设在中轴线尽端的祖堂,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各家都要挑着供品到这里来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内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脚踏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一座祠堂将合族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祖堂正门

祖堂正门外视

祖宗神位
二宜楼兼有单元式和内通廊(筒子楼)式两种圆楼的优点。土楼内环的平房被分呈12组围屋,围屋各有自己的天井,设有厨房、餐室与客厅,称为“透天厝”。“透天厝”外环楼房的一至三层为卧室和仓库,四层为自家的祖堂,各有楼梯上下。土楼内,以走廊、巷道、楼梯连通每一个房间、厅堂和天井,居民的生活与交往十分方便。而由厅堂、天井和若干房间分别组成的生活小单元,使得住户虽多,却也能公私兼顾,各得其所。故谓之“宜家宜室”。

扇形单元俯视

“单元”门

透天厝内
透天厝:自家单元的天井
楼内的居民,门内是自家天地,户外是家族世界,楼外是绿色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确实是“宜内宜外”。而在家族内部的空间分配上,“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故称“宜兄宜弟”、“宜子宜孙”。

从“单元门”透视天井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