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邵阳游记

邵阳游记

蔡锷故居行:“老”导游讲述的将军故事

“老”导游,实际上不是导游,是蔡锷故居管理员的老伴。

 大妈告诉我,老伴原来是村里的小学教员,算是村里的文化人,也熟悉蔡锷将军的一些故事,退休后就承担起故居管理员的职责,一个月四百元的工资。今天老伴身体不好没有来值班,她站在垄岗对面的门前看见故居门前停了一辆车,还看见我在瞎转悠,估计是来游客了就急急忙忙的赶过来,正好碰上想打道回府的我。

蔡锷将军像

 大妈非常地热情,见我相机没有电就打开值班室让我插上充电器充电,并趁着充电的功夫打开展室的大门让我参观。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她的爷爷和父亲都见过蔡锷。大妈说,这个小地方的名字叫蒋家冲,蔡姓就唯独将军一家人,将军家的后人很多都定居国外,还有些叔伯亲戚的后代也都是在广东和其他地方开公司,很少回来。

 蔡锷夫人和子孙合影照片

 按照家谱的记录,蔡家的远祖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由河南迁居到邵阳的(好像我们何姓也是同期由江西迁至邵阳),到将军这一代已经是第十八代。

 将军出生的时候取名叫“艮寅”,据说将军的母亲在他出生的那一天甜睡中梦见自己躺在屋后山坡的松树下,突然一只老虎扑进自己的怀里,一觉醒来小孩呱呱坠地。“艮”为山,“寅”为虎,虎出松林之坡,故字“松坡”。这到底是个真实故事还是民间演义不得而知,但从家谱上看,第十八代的辈分应该是“松”字辈。

蔡锷将军的母亲

将军少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宝庆神童”的美称。十一岁那年,父亲带他去宝庆府应考,因为个子小,父亲便让他骑在脖子上。有个考官叫江标,见状就问少年蔡锷: “怎么子将父做马啊?”少年蔡锷立即回答:“父愿子成龙嘛。”江标大喜,把蔡锷叫到跟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问道:“你能在这上面写一万个字吗?”少年蔡锷略一凝神:“能!”,迅速在纸上写出“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十二字呈上。江标见后称赞不已:“此乃神童也!”。

蔡锷天生聪慧,从他漫长的求知之路,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个大知识分子。七岁就开始读书识字,十三岁就从宝庆名士和著名的维新学者樊锥为师,十五岁就通过院试成为县学生,十七岁考入谭嗣同等创立的长沙时务学堂,从师梁启超。后来因为戊戌政变学校停办到武昌求学两湖书院被拒,只好去上海考公派出国留学生进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和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蔡锷为禄丰李氏节妇所题匾额

 不知道将军的日语是不是能像日本人那样叽里呱啦,但将军的书法写的漂亮,诗句对的工整,文章构思流畅,就连他起草的作战命令都是一篇篇优秀的檄文和书法精品。

 “绝壁荒山二月寒,风尖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 这首诗是蔡锷亲率护国军北上讨袁,路过赤水山乡十有感而作。姑且不论将军讨袁的坚定意志,单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蔡锷早年之作《军国民篇》,《致湖南士绅诸公书》,慷慨激扬,透彻犀利。其《告别蜀中父老文》传诵长久,可称名篇,“锷行矣,幸谢邦人,勉佐后贤,共济艰难。锷也一苇东航,日日俯视江水,共证此心,虽谓锷犹未去蜀可也”之句,至今读之仍感人之心。

蔡锷将军诗词和作战命令手迹

 按常理来说,满腹经纶文才四溢的“白面书生”蔡锷可以当教授可以当作家,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和“革命”“军队”搭界。但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特殊的人才,腐败无能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蔡锷也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在“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的感叹声中,一九零零秋回国参加了武汉举行的“自立军起义”,事泄失败,师友多遇难,蔡锷幸免。为抱国恨家仇,从此改“艮寅”为“锷”,立志投笔从戎,再次东渡日本先入日本东京成城学校自费学习陆军,继入陆军士官学校,从此开始了他“军事救国”的生涯。

身着戎装飒爽英姿的蔡锷

 年轻英武年近二十三岁的蔡锷,以“中国士官三杰”的称号回国报效祖国。“监督”,“帮办”,“教官”,“总理官”,“总参谋官”,“学堂堂长”,“中央评判官”,“总办”,“参议官”,“标统”,“协统”,这一串长长的头衔,我数了好半天都没有数过来,但记录了蔡锷在中国新军的建设历程中所走过的痕迹。

重九起义总指挥蔡锷

 很多朋友知道“武昌起义”,但“重九起义”可能不为大部分朋友所知。二十世纪初,清王朝日益腐朽,国内民主革命风起云涌。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十月下旬,担任新军37协协统的蔡锷来到昆明,多次与中下级军官密议,饮血为盟,决定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到次日中午攻占了昆明,十一月一日宣布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选为都督。重九起义是继武昌起义之后最早举行起义并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推动了贵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独立,为推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给,建立中华民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重九起义时的朱德

后来的“红军之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参加并见证了蔡锷领导的“重九起义”,因为作战勇敢由新军排长提升连长。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延安中央党校的一次大课上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中有两个老师,一个是蔡锷,一个是毛泽东。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参加共产党以后,我的老师是毛泽东,他是我现在的指路明灯。

袁世凯委任蔡锷为“全国经界局都办”的策令

曾经认真地看完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对孙淳扮演的袁世凯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平地说,袁世凯在推翻封建王朝走向共和的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孙中山联盟推翻了中国几千来的封建王朝统治,可以说称得上是一个奇男子、伟丈夫。

 蔡锷与袁世凯,这两个同时代的强势男人,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他们远无仇近无怨,而且在一九一二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蔡锷还认为他“宏才伟略,群望所归”。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为了维护共和政体,为了改良政治,蔡锷曾经真心“拥袁”,“二次革命”前后蔡锷的行动也说明了这一切。

为了不暴露反袁的活动“昭威将军”蔡锷还在拥护君主制的署名单上签字

 一九一三年十月四日,蔡锷由云南奉调至北京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担任多项不痛不痒的职务。即使在此时,他仍然对老袁持理解支持态度,试图帮助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厉行统一和建设,反对孙中山动辄兴兵,极力主张军人的“不党主义”。但老袁在自认为已经“稳坐江山”开始做起了“皇帝”梦,并且对将军开始防范,认为:“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而智深勇沉劲气内敛的将军也已明察秋毫,虚与委蛇不动声色。

云南首义护国五位将领之合影(中为蔡锷)

 蔡锷将军最后到底是怎么在老袁的眼皮底下离开的北京,好像至今还是个谜。但将军确实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巧妙地离开了北京,经天津,日本,香港和越南回到了昆明。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通电宣布独立,组成护国军三个军,分别从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并亲自担任第一军总司令。此时的老袁已经人心丧尽,内外交困,过了八十三天可怜巴巴过关门皇帝干瘾后一命呜呼。

 蔡锷是个大英雄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还是一个大帅哥,人们肯定会想象集英雄和帅哥于一身的蔡锷一定有“难过美人关”的爱情故事。《知音》中间的小凤仙的人物肯定是有的,将军那时为了麻痹老袁去过北京那八大胡同也应该有那么回事,但是不是像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描述的那么亲密就不一定了。

蔡锷和两位夫人及孩子之合影

 将军有夫人两位,一位是七岁时父母订的娃娃亲,武冈刘氏女侠贞。将军常年戎马倥偬,侠贞一直在老家伺候老母亲。还有一位就是潘蕙英,出身名门闺秀,和将军在昆明认识辛亥革命之后成婚,虽然共同生活的时间仅仅五年,但是彼此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据悉,潘夫人在将军仙逝之后将夫君的一缕发丝与自己的发夹编织在一起相伴终生。

潘夫人和儿子

 真的也好假的也罢,但在展览室里将军病逝后众人的挽联中确实有位署名“莜凤仙”登的挽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莜凤仙悼蔡锷联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八日凌晨二时,一代叱咤风云的爱国军事英才蔡锷将军终因积劳成疾,怀着对中国前途的深切担忧,怀着对国家不能做更大贡献的遗憾,溘然长逝于日本福冈医院,时年三十四岁。

孙中山总理悼蔡锷联

大妈讲述的将军故事结束了,我们慢慢的走到了展室门口,在即将锁门的时刻,我回头拍下了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里面的诗句精确地概括了蔡锷将军短暂而又精彩的人生:“将军抽出倚天剑,斩断帝王五千年。男儿从此不屈膝,中华复兴开纪元。”

展室书法作品

 大妈一声“去看看故居里面吧!”将我唤醒。随着老导游大妈,我迈过了门槛,步入了那三间正房带偏屋的蔡锷故居。

邵阳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邵阳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