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嘉峪关游记

嘉峪关游记

西北扫荡式行摄日记(十四)天下雄关--嘉峪关

    今天一天的行程非常紧凑,从早晨6:30 出发,三进丹霞,拍到了晨光、雪山映衬的丹霞壮观风景;加上前两篇介绍的肃南祁连山草场(还没来得及贴,下篇补上)和长城第一墩都是十分经典的景点,都是在这一天行程完成的,真可谓马不停蹄了。待我们到达嘉峪关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虽然光线有些暗,但是嘉峪关的雄伟壮观还是深深震撼着我!择其感动我的镜头贴于此,与博友分享天下雄关的神奇。

夕照边关

远观嘉峪关全貌

“天下雄关”碑,在嘉峪关城楼西面。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后又移至关西165.7米处。碑坐南向北,碑高3米、宽85厘米。“天下雄关”四字,每字高59厘米、宽45厘米。右上刻一行小字:“嘉庆十四年肃州总兵李廷臣书四字。”

驼队路过嘉峪关

【资料】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资料引自网络】

旅游地图

嘉峪关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