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海西游记

海西游记

穿越柴达木

格尔木市内。海拔2780米。
今天的计划是在格尔木休整一天。
早上7点醒来,一个少有的自然醒。没有了上路的压力,睡觉也踏实了很多。我轻轻起身,洗漱后下楼,检查小哈。经昨天这般折腾,除了一身泥巴,一切正常。
老婆一觉睡到9点钟,终于睡个好觉。她深有体会地说:不缺氧的感觉真好!其实,格尔木也还接近3000米,很多人在这里一样有高原反应。看来,从西藏下来,高原的概念已经改变了内涵。
早饭后,老婆洗衣服,我去洗车。
洗车店就在宾馆旁边。等待中间,一个老长城车主跟我聊了很久。这是一个很有头脑、很有正义感的基层干部。黝黑的皮肤,棱角清晰的脸庞,目光里一股男性的英气,一个地道的青海本地人。听说我刚从西藏过来,他谈到跟他的局长去西藏出差的经历。他们到一个乡去,乡政府接待他们喝的是茅台、五粮液酒,抽的是中华烟,乡干部一人一辆丰田越野。他的局长才坐猎豹。局长很吃惊。当地乡干部说,他们有的是钱,每年对口支援他们的单位都给他们几百万,根本不问钱花到哪里去了,没钱就再找他们要,很容易的。那些乡干部根本没有一点事业心,只会花天酒地。他对这种“支援”很有点异议。
听到这些,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联想到一路上在藏区遇到的那些烦恼,真有些不吐不快。
第一,关于景区的孩子。在西藏期间有一点感受,就是在比较偏僻地区的那些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的是纯洁可爱、好奇天真,那是我们每一个去西藏的人都希望看到的天堂里的小脸!而几乎在所有的景区,那些孩子们脸上全无纯真,只有贪婪。他们会说的那几个汉语词汇就是“铅笔、饼干、糖、钱”,这让我很难受。在加乌拉山口,我给那个让我拍照的小姑娘一包饼干,在其他姑娘和那几个壮汉的抢夺中被抓成粉末,我甚至没有看到最后到底是谁拿去了。很多旅游提示都说要带点小礼物,如铅笔、饼干之类,在藏区给孩子们散发。我想了很久,总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不是因为差钱。如果游客的到来,教会孩子们的只是讨要(我不想用“乞讨”这个词),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游客不要把自己看作上帝,你的那几块饼干除了给你自己带来一点高高在上的满足感之外没有任何益处,这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能够改变的,只是他们的淳朴!我们都是外人,不远千里、万里来到那里,很快就会离开,远远地看一看,不要打扰他们。你的所有花费,就是对他们的贡献。如果你真的愿意多做些善事,带上你的心意,不管是铅笔或是其他任何东西,在你经过的任何一座学校,交给老师,让他们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得到这些东西,难道不是更好一些吗?当然,如果能像梦野那样办一所希望小学,或者像秋趣她们那样直接走进一所学校与孩子们亲近,那才是真正为藏区孩子们的成长所做的利益众生的大善事!
第二,关于布施。在藏区,最让人不解的,就是那些五大三粗身着批单的年轻人的乞讨。我的建议是:绝对不给!按照洛绒活佛的说法,藏传佛教教义不允许这样做,他们多半是假僧人。认真想一想,每座寺院里都有严格的寺规,讲经、诵经、念经、辩经,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那里有闲工夫出门乞讨。更何况,藏民把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捐给寺院做了“供养”,不就是用来供养他们的吗?哪里还需要出门乞讨度日。真正需要布施的,是那些磕长头的人们。他们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为了心中的那份虔诚,匍匐在漫漫长路上。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人们的布施,这也是藏族同胞的一个传统。肉旦加告诉我,帮助那些“转山”“转湖”的人就相当于自己也走了同样的路。而那些接受布施的人,接过布施,无论多少,都是双手拿在头顶轻触,以示谢意,脸上洋溢着感恩和快乐,绝无贪婪之相。对这样的人施以爱心,助人悦己,才是积了一份功德!
洗完车加油。拉萨到格尔木1330公里,用油93升。百公里油耗7升。好玩的是,昨天晚上油价刚涨,我们竟然没有感觉。这里调整后的油价比西藏境内调整前的油价还低!
回到房间,老婆的衣服也洗得差不多了,又是一大堆。挂了半个走廊。
午饭,自己下面条。买了烧鸡、猪蹄,一堆小菜,外加啤酒。俺的要求不高,只要有烧鸡就知足了。
午饭后,老婆继续睡觉,才睡到四点钟。看来被高反折腾得不轻啊!
我继续整理小哈。换空气滤清器,检查机油、轮胎气压等常规项目,清洗发动机舱、后备箱,最后全车打蜡。出行以来最彻底的一次大扫除。
正在弄车,看到一男三女一人拿一个氧气袋,年纪都不轻了。不用说这是准备进藏的队伍。他们把氧气袋放进一辆最老款式的1.3升两厢夏利。我一下子就笑起来了。这个老男人不简单,一辆夏利就敢带着三个老女人去西藏。真有魄力!
我的车搞好了,老婆的觉也睡好了,上街采购,看看街景。
我们对格尔木的印象很好。城市不大,很干净,城市规划的很有条理。道路很宽,双向六车道,中间还有绿化带。自行车道、人行道都很宽。格尔木人也很友好,很和善。印象很深的是,路上有很多大牌子写着市长电话的号码,这可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仅这一点,这个市长就不简单!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竟然有这样漂亮的一座城市,真是令人赞叹!
从外边回来,发现那几个准备进藏的人就住在我们隔壁。我们进去给他们介绍了青藏线的情况,他们当然很高兴。那是宁夏银川的一家人:老男人,老男人的老婆,老男人的姐姐,老婆的姐姐。他们的准备还算充分,至少知道带一把铁锹。可夏利就那么点地方,再加上四个人的衣物,还能装什么呀?无论如何,面对他们的勇气,我们只有敬佩!
非常不幸,格尔木的片片也失踪了,只有这些干巴巴的文字。可惜的是那60元的大套间的照片,足抵得上任何一个城市的三星级酒店的商务套房。绝对的高性价比。我发现不见的片片都是小卡片相机拍的,应该不是我对小相机的忽视吧。在格尔木就不能再怨高原反应了吧。
D31日。
7月1日。格尔木—若羌。840公里。
今天是7月1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们将结束藏区的行程,开始新疆的旅行。
不到6点钟就起来了,发现隔壁的四个人没有一点动静,停车场的夏利也不见了。待退房时才知道,他们已于凌晨3点出发了。向我们学习呢!后来他们打来电话,在风火山被阻一天,直到晚上才放行。他们于7月3日到达拉萨。
收拾,装车,早饭。7点出发。
今天的计划是,出格尔木向西,走格茫(格尔木至茫崖)公路,穿柴达木盆地,翻阿尔金山,到达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若羌县。
从西藏进入新疆的道路可以有三个选择。一是走新藏线,即219国道,从拉萨直接向西,到达新疆的叶城。二是走兰新线,穿过青海,从甘肃的红柳园走312国道,到达新疆的哈密。第三是走青新线,走315国道,或走格茫公路,到达新疆的若羌。在做计划时,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原因很简单,前两种方案会使我们的环疆游走更多的重复路线。而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当新兵的时候去过若羌,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当然希望故地重游。

驶离格尔木

进入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盐泽”。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盆地。面积约25.6万平方公里,周围有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脉环绕。盆地底部海拔2600-3000米。柴达木盆地在地理上属于环形结构,四周高山环绕,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高山、荒漠戈壁、风蚀丘陵、平原草滩,平原最低部分因流水积潴,形成许多盐湖和沼泽。(此段摘自网上)
出格尔木市区不远,就进入柴达木盆地的荒漠戈壁。黑黝黝的柏油路面笔直地伸向远方,直抵天边。道路两边全是广袤无垠的沙的海洋,被梭梭草凝固的一个个沙包像是阵阵翻滚的海浪。
发几张塔里木的片片。

沙漠戈壁

干涸的盆底
格茫公路上车辆很少,道路很好,我俩算着,若是这样的路况,尽管今天路途不近,也不会太晚到达若羌。
这一路没有什么城镇,地图上标注的什么大灶火、小灶火也都是柴达木油田的单位,大约是为输油管道加热的。一路上的大标语也就是“钻孔偷油,国法不容”、“年产油气一千万”之类的油田专用语。路上还有很多宣传牌,上面清楚地写着举报偷油的电话号码和奖励办法,看来偷油者还不少。路两边最具油田特征的“磕头机”真的是不少。走在这条路上,风景是单调了一点。偶尔也能看到路边有牧民赶着马群、羊群走过。
刚出格尔木时还是晴天,进入沙漠腹地,成了多云。这样倒好,不太受罪。走在大沙漠里再顶着大太阳,人可真要烤焦了。

中灶火热泵站
难得一见的草地

那棱格勒河
大片的“磕头机”
14点14分,一块绝对小气的路牌上写着“新疆若羌552KM”,“茫崖镇5KM”。哇塞,感觉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了,怎么还有这么远呢!正好路边有一个加油站,工人告诉我们,还有二百多公里,有些地方在修路,这可不是好消息。几分钟以后,他的话就得到验证。
加油站附近是一座巨大的露天矿山,整个矿山弥漫着浓浓的烟尘,在矿山的下风方向,一条几十米高的烟尘带如一层浓雾覆盖在地面上,竟绵延几公里远。这里就是全国最大的石棉矿—茫崖石棉矿。

茫崖石棉矿
刚出加油站不远,宽敞柏油道路被一堆沙土阻断,边上立着一个小牌子,歪歪斜斜的写着几个字“新疆欢迎你”。清楚的车辙印告诉我们,要从这里下便道了。新疆用便道欢迎了我们!
不过,新疆的便道比西藏的便道还是要强多了。它的便道就是在戈壁滩上跑出来的车辙印,有些地段可能是以前的老路。只有在个别时候因为车辙印太多,需要认真判断。有一次,在冲上一处乱土堆成的小土坡后,竟然不知向何处去,还要下车找路。我对老婆说,有青藏线垫底,什么样的破路我都能对付!
走在这条路上真正让人窝火的,倒是已经修好但不让走的柏油路。这条公路所有路面都已经铺上柏油,但是所有的涵洞都把两端挖断。我们开始以为是道路没有完工,后来发现,那些大坑是道路修好后故意挖断的!到若羌以后才知道,这条路本已完工,因部分地段质检不合格,施工单位就把全路阻断,待不合格地段修好后再一块开通使用。真有水平!

宽阔的便道

涵洞两端被挖断
其实,还没有走进新疆,我的心早已经被往昔的回忆撩拨得心头撞鹿,我那用10年青春凝成的情结被一点点的松解开来。一路上,我不停地跟老婆叨念着四十一年前去若羌的经历。
1968年初春,当时我们部队在南疆施工,架设从乌鲁木齐到阿里的架空明线,就是使用电线杆的电话线。我跟随团宣传队,到南疆慰问架线部队,部队就住在若羌。我们出乌鲁木齐一路走,一路演出,走了四天才到达若羌。到达若羌的当天晚上就演出了一场。很多当地老乡听说部队宣传队要来,早几天就赶着毛驴车来了。演出场地周围停放了很多毛驴车。那场面可是相当的火爆。我们第二天去米兰36团演出,印象中那里是一个大石棉矿。回到若羌后,县领导找到我们,说很多老乡前一天没有赶上看演出,有的人甚至赶着毛驴车走了一个星期,要求我们再演一场。没啥说的,再演一场。第二场演出仍然是相当的火爆。两场演出的盛况绝不亚于今天的刘德华们。当时若羌人口全县三千,县城八百。看我们演出的人数绝对在千人以上,当时的若羌县城绝对的千人空巷!要知道若羌县的面积比浙江、江苏两省的总和还要大,全县三分之一的人看过我们的演出,仅这个人数就是个难得的记录呢。从那时起,若羌这个地名就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了。四十一年过去了,当年的帅小伙早已两鬓斑白、风光不再,今天的若羌则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了。
幸运的是,走了几十公里的便道之后终于重新驶上正道。这一段路在阿尔金山中盘旋,虽然一阵阵的雨水浇灌,但难掩阿尔金山的壮美。两旁的大山被云雾遮去了一峰顶,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谷中小河欢歌,草木葱笼。这简直是行走在一幅山水画卷的长廊中。遗憾的是雨中行车,全是车里随拍,片片质量打了折扣。将就点看吧!
发一组阿尔金山的片片。


阿尔金山
出了阿尔金山又重上便道。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浆把多处便道淹没。小哈在泥水中蹒跚前进。在一处有几百米长的泥浆路边,几辆当地的小轿车停在路边,看来已等候多时了。我们稍微犹豫了一下,决定前进。小哈总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轿车嘛!泥浆大约有三、四十公分深,没过大半个车轮,二档慢行,绝对不能熄火。还好,很顺利就过来了。
只是小哈不成样子了。

通过泥浆地带

进入若羌
20点整,到达若羌县城。
住锦苑宾馆。老板告诉我们,这里一年都难下一场雨,昨天下了一场大雨,是若羌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雨。前几天还40度高温,你们今天到的正好。什么叫运气!
看天色还亮,我先去洗车。那一身的泥巴可不能凑乎,尽管那也是运气的象征。
洗车回来天已经黑了。明天要好好看看若羌。
新疆第一夜,在甜蜜的回忆中入睡。
注1,格尔木至若羌。
注2,住宿80元。
注3,茫崖至若羌的公路计划09年11月通车,现在应当没有问题了。
注4,格尔木的路牌不准确。出格尔木,路牌显示到茫崖350公里,实际走了500多公里。在茫崖,路牌显示若羌500多公里,实际只有200多公里。总里程相差也近百公里。这样的路牌还不如没有。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