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宣武区游记

宣武区游记

逛前门大栅栏[2-1]

北京大栅栏很有名,有名到好像外地人不去大栅栏就没到北京一样。我很早以前就去过,那时只是一条很狭窄的巷子,街两边全是小店铺,只有老字号气派不同。人多,而且都喜欢那么挤来挤去。以后的许多年,只要去北京就一定会再去挤一挤。但对“大栅栏”的叫法,颇有异议。为什么要叫da shi la er 呢?请教北京的老居民,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认定了这个理,——怎么叫?反正老辈人留下来就这么叫咱就这么叫呗。大约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大栅栏,北京政府对它做了多次改造,总之是更热闹了,街道也更好走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不约而同地往这里挤,大栅栏可是北京的一块黄金宝地啊!

北京大栅栏,老远可见。

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大观楼,在进口不远。

现在也如其他影院一样,放中外大片。但我以前进去过,看到内面有一间小厅专门放映老电影。

还有中国老电影的史料陈列。

老字号特别多

书法大师启功题写的招牌——广德楼。

这里其实是出售紫砂茶的店子,但它与其他同类店子不同的是,同时还是中国曲艺博物馆。可能全国只此一家。

曲艺界名流的照片和演出资料陈列在店子的四周墙壁上

很吸引顾客的一面墙

外地来的老字号——张小泉刀剪店

【网摘】内联升是北京知名的老字号鞋店,由河北省武清县人赵廷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赵廷精通制鞋技术,筹集万两白银,办起了一家鞋庄,取名内联踄。内联升,“内”喻意宫廷,“联升”的谐音就是连连高升的意思。早期内联踄专为朝廷王公大臣制做朝靴,以做工细、选料考究闻名遐迩。辛亥革命后,随靴鞋被淘汰,内联踄则改为制造礼服呢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鞋。为了打开鞋的销路,他们一方面精工细做,力求工精物美,穿着舒适;另一方面履中备载,专门收集王公贵族和知名京官、外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特殊喜好,将其汇编成册,使贵客免去往返购鞋的麻烦。

由此,内联踄扬名京都,蜚声中外。

今天,内联升的鞋仍然是北京人的骄傲。

内联陞,名气之大,可以称作是北京的一张名片。旧北京曾有:“头戴盛锡福,身穿瑞蚨祥,

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

瑞趺祥,又一张北京名片。

【网摘】1893年成立的老字号,经营绸缎、呢绒、皮货为主的布店。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年),山东省章邱县人孟洛川,继于济南、青岛和天津之后,投资8万两白银,委派已在北京前门外布巷子经营山东"寨子布"多年的孟侯,在大栅栏开设了这家绸布店。参照《淮南子》、《搜神记》中"青蚨还钱"的典故,取名"瑞蚨祥"。开业后,生意兴隆,名声大作;仅七年时光已拥有资金40万两白银,居"八大祥"之首。现在,瑞蚨祥带有天井的两层楼房是大栅栏唯一保持老字号原貌的店堂,已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栅栏,处处是这么喜庆!

天津狗不理也是老字号

店子前的雕塑,说的是慈禧赞扬狗不理的故事。

【网摘】“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高贵有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

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大栅栏街上,中外游人熙熙攘攘。

卖民间工艺品的店子不少,店铺都不大,价钱也不贵。

宣武区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宣武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