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朝阳区游记

朝阳区游记

民俗民风东岳庙[上]

老北京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意思是说人心眼儿多,不会吃亏,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就出自东岳庙中,是庙内的四块石碑。

“机灵鬼儿”指的是位于东碑林内靠近甬路的《重建东岳庙灯碑记》的碑座雕刻。这是清顺治五年立的,碑座两侧分别刻着一个小道童,手持灯笼,因为刻工运用了透视手法,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小道童都在微笑,但如今小道童的脸已经在文革中被削去,游人只能看到他的身子。

传说,因年久通灵,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因到庙门外小摊上佘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后在夜里偷偷尾随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遂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坐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

西碑林炳灵公殿前,有一座石碑,刻于清顺治七年,题名《白纸圣会碑记》,碑首雕有两条蟠龙,龙身盘旋交错,与其它石碑首不同的是,碑头的蟠龙造型镂空六空,两人站于碑前后可互相看见,因此被称为“透亮碑儿”。

“小金豆子”就在岱岳殿月台西侧,是被一块玻璃封住的青白石条,上面镶嵌着一粒粒豆状的金点,这是由于石中含有铜矿脉点,这些金点在雨后,被雨水冲刷后会格外明亮,若是再有太阳光的映照,就会闪现出熠熠金光,如黄金一般,传说从石条上跨过去会带会人财运。

“不吃亏儿”也是一座石碑座的图案,刻划的是一群淘气顽皮的小猴捅了马蜂窝,马蜂飞来,小猴抱头逃窜,可惜的是这块石碑目前不知下落。

东岳庙始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是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1248年-1322年)晚年自资兴建。当时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的行宫,但大都还没有一座,张留孙遂发愿于齐化门(今朝阳门)外买地兴建。始称“仁圣堂”,天历元年(1328年9月)改称“昭德殿”。元泰定二年(1325年)已建成大殿、大门、四子殿和东西两庑及东岳大帝的塑像。元末受战乱之苦。明洪武三年(1371年)改称“东岳庙”,沿用至今。正统十二年(1447年)英宗修葺东岳庙。正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多次扩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遭受火灾。灾后第二年(1700年)康熙敕命重建,三年后完成。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新修葺。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本庙主持马宜麟四处募化重建了东西两跨院,还在东岳庙内创办了义学,收容家境贫寒的子弟入学。

1900年,京东义和团在庙内江东之殿前设坛习武。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该庙以破败,1947年秋,来京请愿的“东北流亡”学生住在这里,以破除迷信为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洗劫。1949年以后东岳庙庙会自行中断。1950年6月辅华火药厂发生爆炸事故,使许多塑像被震毁。1952年以后朝阳区公安分局和北京市国家安全三局相继进驻东岳庙,东岳庙就此关闭。1957年10月28日,东岳庙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因扩建朝外大街,庙门被拆掉。1995年所驻局腾退、搬迁出东岳庙,经朝阳区文物局出资修建,在庙内建立北京民俗博物馆,199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

琉璃牌楼:
琉璃牌坊与棂星门间是宽阔的朝外大街,而山门已葬送与来往的车流之下了。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为三间四柱七顶的黄绿彩琉璃牌楼,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正间南北两面各有一石匾,宽2.8米,高0.9米,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现在于庙门相隔一条宽阔的朝外大街。原来东西两边各有一座木牌楼,已经拆除了。


山门:山门位于神路街北,琉璃牌楼的对面,正面名刻“敕建东岳庙”的横匾,背面原来是“东岳庙”三字横匾。1988年因拓宽朝外大街,山门被拆掉。


钟鼓楼:山门内侧东西两侧各有鼓楼和钟楼,鼓楼立额上题“龟音”,钟楼立额上题“鲸音”

棂星门:棂星门是个木制洞门牌楼,明神宗赐额“宏仁锡福”,现在高悬康熙御笔的“东岳庙”三字横匾,形如该庙的正门。

瞻岱门:瞻岱门为庑殿顶,三间过厅式的大殿,俗称“龙虎门”。塑有道教护法神将哼哈二将和十太保。侯殿挂着东岳大帝的“宝训”。


出瞻岱门是条御道直通岱宗宝殿,现在称为“福路”。

岱宗宝殿


岱宗宝殿香火旺盛岱宗宝殿始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康熙年重建,乾隆朝又加修葺。它是东岳庙的主殿,按明三暗九的结构建筑的。殿顶庑殿式,覆绿剪边琉璃瓦。殿内主祀“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世称“东岳大帝”。殿身梁、檩、枋、额均绘有皇家才准许使用的龙锦枋心和玺彩画。

碑亭:福路的东西两侧有两个碑亭,分别放置着康熙和乾隆御笔的碑。碑亭顶上覆黄色琉璃瓦。

这个动物叫特,特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高三尺许,鞍背铸康熙戊子年(1708年)制,为京城善士所献。老北京曾流传“东岳庙的铜骡子能治病”,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病自然就好。后来玉马不在,铜特移到了白云观的老律堂前。碑亭各有一只新建玉马和铜特,算为恢复原来文昌阁前的铜特玉马,相传这对神兽是文昌帝君的坐骑。

东岳庙各院落内都立有石碑,有“京城小碑林”之称。根据资料记载,庙内石碑多达160余通。最早的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最晚的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因立碑年代不一,其排列次序又不很规整。其中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以清康熙、乾隆朝的碑刻数目最多。

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被推倒砸碎,文饰也被凿去,有的碑身上还用黑墨划上了革命标语。推倒后的碑刻或用作地基或深埋地下。1995年底东岳庙被朝阳区文化文物局收归时,完好的碑仅存18通。后来,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来。1997年底石碑修复工程开始,历时一年,基本上按原来的位置归位。目前,中路正院东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现了东岳庙“石碑多”的特色景观。现存碑刻中有一通上刻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写的《道教碑》,具有极高的史料、艺术价值

回廊:瞻岱门至岱宗宝殿的东西两侧有回廊连接,每边各三十六间,后增设四司,供奉着七十四位神灵。

东岳庙供奉的神祇众多,有泰山神东岳大帝、天仙娘娘碧霞元君、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司命真君茅盈、泰山三郎、炳灵公等东岳圣班; 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斗姥元君等尊神;还有各行业的祖师神:建筑业供奉的鲁班、骡马驴贩供奉的马王爷、 梨园行祖师喜神等。大大小小的神加起来共有三千尊。

楹联多是东岳庙的另一大特色景观,庙内多数殿堂前都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它们既是对各殿各司神祇职能的诠释,也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已;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或许就是古代人民“善恶有报”的高度概括,楹联的内容折映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它们或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或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或意蕴悠长,蕴含哲理,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后罩楼:后罩楼原来正中为玉皇阁,楼下为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殿。两旁的楼部分是1929年梨园名流陈德霖、王瑶卿等建。西边楼下还有三间御座房,供皇帝来庙祭典获去东陵祭祖路过时休息使用的。现在已无原貌,一层和二层部分为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展室。

旅游地图

朝阳区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