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广州游记

广州游记

游广州之陈氏书院凝结了思念

还没到陈家书院,车刚停稳,鱼儿就被不远处屋顶上的彩雕给震了一下。


  陈氏书院,其实也叫“陈家祠”,是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座落于恩龙里,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既是书院,又是祠堂,内中有故事。走进陈氏书院,倾听岁月的声音。

  话说“天下李,广东陈”,意思是说,李姓如果说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姓氏,而在广东最多的则是陈姓。作为广东第一大姓,陈氏的绅士名流,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开始倡议建立“陈氏书院”。《陈氏书院章程》明确一点:将要建设的陈家祠是联合各地陈姓族人的合族祠,并有 “增设内试寓,以便各房赴考”的功能。另外还“延品学优长老师在本书院讲学课文。凡我祠子孙果系聪明敏捷、材学有成、无力求学者,准入书院课读,由书院酌助膏火。”根据《陈氏书院章程》,当时陈家祠的董事职位可以用金钱购买,以获得神龛正座主位作为回报。牌位的摆放位置与捐款数目挂钩,各地陈姓族人只要交纳一定款项,就可将自己的祖先牌位放入陈家祠内供奉。工程于光绪十三年(1887)开始清理场地和定格局,光绪十六年(1890)正式破土动工。整个工程集中了全省的名工巧匠和营造商号进行,光绪二十年(1894),这座耗时7年、花费数万两白银的精美建筑建成,成为岭南建筑的经典之作,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以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陶塑、灰塑)和铜铁铸、绘画装饰艺术著称,俗称陈家祠“七绝”。以规模宏大、装饰精美、保留完好著称,号称“南粤冠祠”。至于题名为“书院”,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不敢名正言顺地称陈家祠,主要是与当时朝廷禁止建合族祠的历史背景有关。清代建宗祠之风兴盛,岭南地区尤甚。合族祠就是宗族制度发展到鼎盛阶段的产物。它和最初的村落里族人建造的宗祠已经大不相同,比如捐资兴建陈家祠的广东 70多县的陈姓族人,彼此之间并没有确实的血缘关系,这种违反“礼制”的做法,引起了统治阶级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因为他们认为合族祠“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和“藏污纳垢、窝匪聚赌”,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于是对壮大的合族祠采取压制政策。从清乾隆年间开始,政府多次明令禁止建立合族祠,广州很多合族祠被禁。这些合族祠于是纷纷改名为“书院”以求保存。于是各姓宗祠纷纷改名为书院。陈氏族人极力渲染陈氏书院与广雅书院为邻,借广雅之德、广雅之风以培育广东的陈姓子弟。这样,一个联系广东各地陈姓族人的联络处,就堂而皇之地变成一座与德为邻、沐浴广雅人文之风教书育人的书院了。陈家祠也因此找到了它得以创建和存在的依据。刚建成的陈氏书院,一个主要的用途就是为赴省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提供住处。不过1894年建成的陈家祠“生不逢时”,正赶上中国科举制度走向没落之时,1905年,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此后一段时期,陈氏书院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出租房舍。1915年,私立英文学校“广东公学”迁入陈氏书院。1928年,陈氏书院创办“广东体育专门学校”,直到1937年,学校由于政局不稳而停办。抗战期间,陈氏书院办“文范中学”。抗战胜利后,陈氏书院又办“聚贤中学”。虽然陈氏书院一直作为学校使用,但每年的祭祀活动一直没有间断。和广州众多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的古老建筑相比,陈氏书院却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文革”期间,有一个印刷“毛主席语录”的工厂驻扎在陈氏书院。1955年,搞文物普查,对书院进行了维修。1959年国庆节,陈家祠正式开门迎客。1966年,“破四旧”运动在广州掀起,书院被迫关闭。“红卫兵”冲入书院扬言要砸烂“四旧”。就在这个时候,广州新华印刷厂表示要进驻陈氏书院。不等同意,新华印刷厂工人就把机器搬进了书院的主体建筑,开始投入生产。为了安放机器,厂里的工人凿开地板,搭建阁楼,在房顶接电线,在墙上开窗户取光……尽管如此,陈氏书院之所以能有今天,还得感谢在此生产的工厂。当时的“红卫兵”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冲进来“破四旧”。不过,驻扎于此的印刷厂可是负责印制毛主席著作和画像的,这是非常神圣的东西。进来“破四旧”事小,要是打砸抢影响了印刷厂的生产可是大事。为了保护生产的正常进行,印刷厂专门成立了“工人纠察队”日夜巡逻,坚决抵制“红卫兵”冲进来搞破坏。陈氏书院终于得以幸免于难。在“文革”中被占用和遭受破坏的书院重新维修,1983年2月13日是大年初一,再次开门迎客,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漫步在书院,那些精美的雕刻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恍惚间会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砖瓦、木板,都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各种飞禽、走兽、人物、瓜果……似乎在墙壁上、门楼间住了很久,随时等候主人的呼唤一跃而下,它们灵动、跳跃,穿越时空跨过承载,打动了我的心灵,凝结了我的思念。



  我就看到一老外,久久地跪在楼廊的地上,只为拍门楼上雕刻的那只小鸟的眼睛!额滴神啊!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鱼儿永远也学不好!Z说,“快拍”,我拍了两张,就把相机递给他,自己拍总比让别人拍过瘾。于是,鱼儿就举着小卡到处拍。其实,Z在去年年中到过此地,估计该拍的都拍过了,震撼一再震撼二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他就端着鱼儿的相机拍人,尤以拍美女为主。鱼儿跟Z很熟了,基本到了“距离存在而美不存在”的程度。鱼儿不能没“此一游照”,打老远也不太好意思大呼小叫的,咱就在他视力所及范围内晃悠,哼,咱不算美女一个,半个行不?我就不信你不拍我,果然不出鱼儿所料哈^^

  再看Z已一P股坐在台阶上准备跟人S聊的架式,得,咱还是拿回相机自娱自乐吧。^^


  雕梁画栋美轮美奂的陈氏书院,是一本读不完、读不厌的好书。郭沫若1959年来时盛赞道:“人工天可待,天工人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你穿越百年的旖旎,是我无法企及。
  那么精致那么细腻,一切让我着迷。
  透过窗棱仿佛房间里飘影,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纵然相隔千里万里,难掩你眼中永恒的笑意。
  树色被掩映起,没有人知道我情思飘逸。
  邂逅如此短暂,相遇如此美丽,镌刻我生命的回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