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广元游记

广元游记

巴蜀佛光(11)——广元皇泽寺之石窟造像

皇泽寺造像始自北魏晚期,经过北周、隋代的发展,在唐代达到巅峰,拥有巴蜀地区最早的石窟以及规模最为宏大且年代较早的天龙八部群像窟。虽然我的广元之行由于千佛崖在修缮关闭略有遗憾,但皇泽寺本身已经足够值得玩味的了。

巴蜀地区的高龄窟


皇泽寺的"蚕姑亭"实际上是"微型蜀道",短短一段却能让人感受到蜀道难的气势,与石窟艺术相映成趣

相比,原来的皇泽寺洞窟应该也是和蜀道风景相映成趣的,只不过后来随着川陕公路的修建,景点的分离,这一份寻访的趣味也就渐渐淡了。和其它很多地方一样,这里也只是成为了一个景点。兴冲冲地爬上蚕姑亭,实际上里面并没有任何东西,倒还是远看比较好一点。当然,皇泽寺精华之处并不在此。


中心塔柱窟,北朝特色浓郁的装饰

大名鼎鼎的中心塔柱窟鼎盛于云冈早期,后来渐渐消失。如今竟然能在四川找到一个,实在是觉得很惊奇。虽然与前期相比,这个中心塔柱窟规模和气势差了很多,但其卍字型干阑、帷帐、佛的裙摆等细节无一不透露着北魏一朝的飘逸风度。不过这似乎同时也说明,至少在南北朝末期,以成都为中心,岷山道西域风格为基础的南朝造像对广元的影响几乎是零,虽然同处四川,这边更多受到丝绸之路和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


塔柱顶端倒是有点南朝影响,碑文题记也很漂亮


卍字干阑和唐代重装的造像


周边三壁三龛,部分菩萨经过后世改装,但从飞天来看,仍是纯正的北魏风格,风格远追巩县


飞天的细节和万佛形象

该龛虽然创始于北魏,但在后代曾经改装过,壁龛中的佛像唐代风格较为浓郁,虽然衣着仍有"曹衣出水"的风范,但整体形象较为饱满,并非北魏"秀骨清像"的风格。还是在细节上能够看到些南北朝的东西:飞天、塔柱顶端等。说道塔柱顶端,是要说下,在多宝塔的形象方面,南朝和北朝也还是不一样的。南朝顶部是并列的多个大刹,而北朝则是一个大刹。看这个塔柱顶端,像是并列多个大刹的形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北周-隋的遗迹

在广元的大佛阁下面几层,有几个不起眼的石窟用玻璃罩子罩着,因为人们往往关注顶上的大龛,所以经常忽略这里。但此处却是皇泽寺北朝石窟最集中的区域,汇集了若干从北周到隋的造像。只是经过后世重装,它们已经显得不太起眼了...可仔细看看,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虽是彩绘重装,但线条感觉挺忠实于北朝原著


右间的小胁侍和那尊菩萨,面容似乎改装过,但北朝韵味感仍旧很强


左边的造像似乎烟熏比较严重

当中一龛烟熏严重,整体色调偏暗,虽然很多已非本来面目,但远观仍能感受到北朝清秀的遗风。而旁边胁侍菩萨头光附近飞散的飘带,也透露出了飘逸的魏晋风度,难得在后世千百年的重绘中,仍能够忠实体现,令人感到很是惊奇。


北朝特色的芒果林


这尊也是

周边两个小龛,也有浓烈的北朝特色,主尊背后的树林是带有西域风格的芒果树。佛教进入中国后,原来的菩提树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在模仿顾恺之画作中进场看到的,树叶像云朵一样的中原式圣树,还有一种就是保留着印度次大陆热带植物风貌的芒果树。在皇泽寺的两个北朝窟中,很明显是芒果树的样子,这倒未必是后世重绘的,应该原来就有雕刻的痕迹,上了点颜色而已。


标准的北朝后期


这尊损毁严重

34号和33号两个小龛,感觉就像是安阳至曲阳一带出土的北朝白石带座小佛在砂岩上的翻版。虽然从其裙摆上看,已经是北朝比较晚期的风格,但整体干练素雅的气韵仍旧和东魏-北齐时期十分接近。


后世改装严重


这尊改装更严重

当然改装严重的也有,就不细说了,看了图片就知道,口味比较重。

盛唐的密教大窟风采

盛唐大窟全貌

主尊形象

 回头想想,相比很多地方,巴蜀石窟知名度不太高的原因可能就是不项龙门或者云冈,有个很大的标志性的主佛。原本已经没什么期待了,跑上皇泽寺第三层,才发现有这么大一个标准的盛唐窟。当然,与龙门的卢舍那规模还是有差距的,但和风格略微有点怪的巴中相比,这群显然要正气许多。配置上来看,是很大气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协侍二力士。可能就是因为规模大,自然就显得规格高了,虽然后面仍旧是巴蜀地区流行的天龙八部式样,但主尊强烈的中原感让这里显得倍感亲切。

阿难和大势至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

迦叶和观音

观音和大势至合影

广元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广元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