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浙江游记
这里清晨远比上海要宁静的多,在九点半到绍兴的时候,马路上的车子非常稀少,行人也没有看见几个,原本是准备叫出租车到仓桥直街的,结果走在马路上,居然连车子也没看见几辆,到是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个古城墙,登了上去,看题匾象是原来一个城门吧。 下了古楼,发现路口有公交车子,翻看了随身带的地图,发现可以坐10路车子到市政府下,然后拐个弯走点路就是那老街了,不由的高兴起来,运气还真不错啊。绍兴的府山公园也就在老街的旁边,于是先逛了仓桥直街的北段,到了府山横街小转弯,去爬爬府山。进去的地方是公园的边门,原址是望海亭,后拆建成了飞翼楼,这门票居然还可以优惠的,或许我去的时候,人比较少吧,看门的人说门票2元,并给了我收据。登上高楼,极目远望,虽然这里还不是很高,但一眼望去,整个城市都在眼底,觉得自己有种乘风的感觉。 逛完整个府山公园之后,原路返回,继续逛仓桥直街,老街班驳的墙,写着过去的沧桑,这里的空调外面都是搭建了很奇特的小房子,不由好奇的拍了一张照片。有个大娘坐在门口,悠闲的看着来往的路人,看不出来,她有九十多岁吧,我上前和她闲聊了几句,据说她的祖辈就是住在这里的,一直到现在,临街的房子租给别人开店了,自己住在祖居,四世同堂的一家子呢,呵呵,是个很健谈的一个老妇人。问了她青藤书屋的方向之后,就和她告别了。只是最后还是没有找到青藤书屋,估计是藏在深巷里面,而非在路旁可见,略微的遗憾下了,过桥的时候,总不忘记拍上几张小桥流水的照片。 一路上看见很多门上都写着台门。心里不由的纳闷,这台门是什么意思,一个老伯伯看我在门口张望着,就随口问我找谁?我不好意思的指着对面的华家台门问他了,他说在绍兴凡是房屋比较象样一些的都称作台门,而且往往一族人而居。全部是以姓氏命名,如寿家台门、李家台门、秦家台门等等。如果是有官职在身的,就以官职命名,如状元台门、探花台门、解元台门等等。 一般台门的形式是一个小空间,上覆乌瓦,外砌石阶。台门里面便是一个小而窄的天井,正对大门的是一座很考究的门,称“仪门”,门上有砖雕花饰,还有砖刻浮雕出横披,很气派,仪门内侧是正院,然后一进一进地向内,一般为三进,也有多达五进的。 当你看见这家湘会楼的时候,就说明已经逛完仓桥直街了,原本打算简单的解决午饭的,但看见红卫兵背着书包的迎宾,感觉很好玩,就进去吃饭了,点了两个菜,一碗饭,结果一看那钵里的饭饭,还真够少的,走了一个上午,确实也饿了,吃完一碗之后,又叫了两碗。把端饭的小哥惊的目瞪口呆的。吃完午饭之后,坐了三轮车去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只是车夫把我拉到了正门,比较遗憾的没有看到咸亨酒店。坐了这乌蓬船去沈园游玩。沈园出来后,时间还早,就在返程路中去看了看八字桥,桥很古朴,因为隔者条河,对面又是横街,自然造就了这桥奇特的形状,如果从正上方看,就是这个“正”字少了左边一竖,和下面一横的形状,左看右看都是成直角型的,仿佛一个“八”字 戒珠讲寺门口的一副对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什么世界?其中若无活佛,何须用这般庄严”比较耐人寻味。此古宅曾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古宅,现在之所以名称戒珠寺,还得从一段历史故事讲起。 相传王羲之住在此宅时,喜欢养大白鹅,某日他在赏玩手中的吸墨宝珠,有位交往甚密的老僧来访,鹅也跟着一起进来,王羲之就把珠子放在桌子上,起身倒茶给僧人,待僧人走后,发现宝珠不见了,怀疑是老僧所窃。老僧得知自己的友情被怀疑后,也不作任何解释,竟悬梁自尽了。事后发现,宝珠原为王羲之家中的白鹅所误吞。王追悔莫及,舍宅为寺以纪念老僧,并亲题“戒珠讲寺”匾额,表示戒绝玩珠之癖的决心。同时也有持戒清净,犹如宝珠之意。 在离戒珠寺不远的地方还有座桥《题扇桥》这个也有个故事,相传,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在某一个夏天,用过了晚餐,和往常一样,到街上散散步、消消食,走了半条今天的蕺山街,见街左的桥堍,有一个卖六角竹扇的老婆婆,因为卖不掉扇子,无钱买米而坐在那里哭泣。这位大书法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随即从旁边店铺取了笔来,拿过老婆婆的扇,在每把扇上各写五字。老婆婆见王羲之在扇上涂写,又气又急,哭得更加厉害了。王羲之便对她说:“你只要说这字是我王右军写的,包管一把扇能卖百文钱。”老婆婆半信半疑,如是对人照说,不料扇子竟被抢购一空,把老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从此,她每天拿了扇子等在桥旁,求王羲之在扇上写字,弄得这位内史不胜其烦。乃致后来见老婆婆在桥边守候,就悄悄躲进斜对面的一条小弄绕道而过。自此,里人将桥取名为题扇桥,弄便称之为躲婆弄。故事总是令人流连忘返 看了看时间也差不多,于是打车到火车站,至此诸暨、绍兴两日游的行程全部结束。一路走过,一路欣赏了山水和历史人文风景,深感读千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我想,有空我还会继续远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