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宁游记

南宁游记

芭莱山岩画

广东方言“游船河”,指无目的地乘船在江河上漂荡。这大半天,我们从大新县明仕河弃船登岸,经数小时车程,到宁明县明江上船,基本就是“游船河”。
我计划中的广西之旅中,没有到明江看岩画这一项,而是旅行社定的。就个人而言,我对古老的岩画没啥兴趣,真的,若不是专门搞考古或民俗研究的人,古老的岩画还不如小孩的涂鸦好看。不过,顺路看看热闹,也无妨。
宇通中巴在午时抵达宁明县城不远的驮龙码头,我们十余人登上一条可载上百游客的游船,开始“游船河”。
明江,一条比河大,较江小的水系,她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不重要,让我们感到惬意的,两岸,近景是绿绿的蔗林,远景为高高的山峰。站在船顶观景台,我们放眼环望,自始至终,既无城镇,也无村庄,偶尔从夹岸的竹林中钻出一个渡口,已然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导游告知,从驮龙码头到岩画所在的岜莱山,水路五十余里,不计观岩画的耽搁,往返得走三个多钟的水路。因此,我们一班人,有兴致的在船顶观景照相,无趣味的到舱下打牌聊天,闲散之极。我则独自呆立船头,沐浴扑面而来的暖风,顾盼前仆后继的美景,倾听掠过江面的鹭鸣,憧憬虚无飘渺的传说,借此,敞开长年幽闭的心菲,翻晒晦涩阴湿的情愫,释放思想,出窍魂魄……
不知多久,忽听导游喊:“看,那就是岜莱山。”顺他指向,我们齐齐向左舷望去,只见一座大山,象是被明江劈去了一半,漫山遍野苍翠的植被,裹着临水一面或灰或黄,直上直下的绝壁。导游说:“岩画,就在绝壁靠下的地方。”
游船在绝壁的正面,调头慢驶,让我们有机会,隔着近百米的江面,观望岜莱山绝壁上的那些用红色颜料画成的画。
据说,面前这些由2800年前的壮族先民古代骆越人所作的岩画,高40米,宽170米,画中人物1800多个,这确实令人匪夷所思。我借助相机的长焦,拉近来看,那些画上的人物,分正面和侧面两种,正面的高举两手、叉开双腿;侧面的平伸两手、两腿则扎成马步,他们既象是练武,又象是歌舞。此外,还有些似马似狗的动物,及锣鼓和太阳的图形。导游告诉我们,这画里有很多故事,但即使专家,也至今无法破译,因此是“千古之谜”。
一面很大的手脚架,遮住了不小的一块岩画,隐约可见架子上拉开的横额上写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几个大字。我留意到,岩画中的部分,有些因为岩石的剥落,已经被破坏了,我不知道他们如何在进行保护?我还留意到,岩画下面,芭莱山临江的山脚处,用钢筋水泥建造了“栈道”,感觉大煞风景。这是宁明县一位前任领导的主意,事后遭受国家文物局的狠批,还因此丢了官。
众人对准岩画一轮狠拍,很快便趣味杳然,纷纷缩回舱里去了。游船回航,我则整理纷乱的思绪。既然是访古,难免要怀古。脑海之中,仿佛出现了一架长焦镜头,按时间的概念,把历史,迅速拉成了近景、中景和远景。
近景:2800年前,此山还是这座山,此水还是这条水,而在此山此水间生活的人,他们就算与我与你同源同种,但他们显然没有文字,只能用一些调和的颜料,画一些令后人莫明其妙的涂鸦;
中景:28000年前,此山是不是这座山?此水是不是这条水?是或不是,谁说得清?而在此山此水间,有没人?也说不清?我想,那时这里是兽的王国,是鸟的王国,是鱼的王国,因为没有了我们,这里肯定比有我们的时候,要美好;
远景:280000年前……
江途来回,镜头拉缩,时光往返,思绪跌宕,也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一切,又都静静的山,静静的野,静静的水,回复了平和。是啊,岩画中的人,习武也罢,歌舞也罢,所得所失,真的重要吗?我们今天的人,荣辱毁誉,恩爱情仇,丰盈亏蚀,真的重要吗?
若能象芭莱山那样坦荡,象明江水那样平和,方才对得起人这一生,你说是吗?!
图1:寂寞的山,将倒影映在宁静的江面,连灰色的天空驰往的云,也慢悄悄地不愿弄出一点声响,传入我耳鼓的,除去船尾螺旋桨的低呤,就只有自己的心跳了。

图2:我努力去想象,如果天地之间没有了人,该是个什么样子?人是应天地的需要而生的吗?抑或,天地耐不住寂寞,孕育出人来搅局?

图3:芭莱山横在明江的左岸。我想,它的绝壁在骆越人眼里,一定似一张白纸,诱发了他们画一点什么上去的欲望。


图4:游船调整船头,停在江心,我们纷纷涌上观景台,取出相机,从正面一轮猛拍,然后以岩画为背景,把自己和画一起,转换成数码。

图5:岩画上都讲了些什么故事,据说至今连专家也破解不了,于是便成了“千古之谜”,而这肯定不是二千八百年前的画家们的意愿,他们其实是想把某些信息,传递给我们的。

图6: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不会有复杂的思想,但却不一定没有复杂的情感。我大胆猜想,这一组画面上的人,肯定有男人和女人,还有他们的孩子。这就够了。

图7:这块石壁上的图形最为集中,在那个即使不用计划生育也无法超生的时代,要集中这么多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图8:古骆越人绘画用的颜料是如何调制的,为什么至今鲜艳不减,也是个谜。见此情形,不由得你不肃然起敬,尽管从审美的角度,画的水平连孩子们的涂鸦都比不上。

图9:巨大的手脚架在开阔的山体面前,真的微不足道,这有些象是,大自然在暗示我们,一切人为的保护措施,在岁月的侵蚀过程中,都是难以为继的。
图10:出主意修建这座人工栈道的县委领导,据说已经被免职了,因此,游客也就再没有买五块钱门票就能近观岩画的机会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