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永州游记

永州游记

千年上甘棠之旅

     首见上甘棠,是在《湖南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报道以“惊呼”的口吻把上甘棠的步瀛桥、文昌阁、摩崖石刻等一一道来,同时也配以“谢沐河畔千年古村图片”!这对于喜欢探古访胜的我来说,无疑是极富诱惑力的信号,以后的一段时间,我心往神弛、魂不守舍起来。尔后,就经常见些关于上甘棠旅游开发的宣传报道见诸媒体。我决心去探访。
    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跟随“三下乡”服务队前往上甘棠。盛夏的早晨,分外凉爽,我们的车在山间小道上颠簸前进。近边是金黄色的稻田,远处是清秀的小石山。路到一空旷地,大路也到了尽头,下车就直面饱经风霜的文昌阁,这是上甘棠标志建筑之一。据介绍,阁楼始建于大明万历年间,高达22米,四边宽 20.5米,进深都讲究对称美。阁分四层,一、二层为青砖砌就,三、四层为全木结构,抬梁相扣,斗拱飞檐。明代护城墙箭型设计,庄重稳定,屹立于旷野,蔚为壮观。

   依文昌阁旁侧而建立濂溪书院,书院为二进宫建筑,中间有游廊,正中是大堂,左右是侧厅。多为求学读书之所,至今仍是上甘棠村娃娃们的学堂,一千多年来书声琅琅,从未断绝。
   从书院退回来,从村子里走,就上了步瀛桥,这是上甘棠古老的最有力证据。据载始建成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为三孔式石拱桥,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相映成趣。桥由于历经风雨,塌去了一大半。关于塌去的一半,还有着十分动人的传说。相传当年八仙之一铁拐李下凡游山玩水,在步瀛桥观上甘棠之景,不禁跺脚叫好,结果桥塌了一百零一块石头。而此后,上甘棠村历史上出了大小官吏一百零一人。这一百零一人皆有据可查。这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步上步瀛桥,清澈谢沐河从桥下飘然而过,整个村落尽收眼底,一阵凉风袭来,吹起青发数缕,不仅让人浮想联翩。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谢沐公骑着棕红色千里马,从万里长安风尘仆仆一路往南奔袭。当他行到上甘棠,立于谢沐河畔。秀丽的山色和清莹河水让谢沐公惊呼不已。一阵凉风吹来,拂起他五彩的披风,谢沐公脚步被止住了……一本朝奏送到大汉天子手中,谢沐县就在这里诞生了,上甘棠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走下步瀛桥,往左沿古驿道进入村落,往右前行一两百步是月陂亭。在村长的指引下,我们走进月陂亭,这是石山断层凹陷而成的一条石巷,可以蔽风遮阳,无异于一座大亭。月陂亭的石壁上有大大小小24方摩崖石刻,绵延宋、元、明、清四朝,多记载上甘棠村的由来和发展大事,阐述一些教人为善之道。其中一首七律则绝妙地概括了上甘棠八景。“独石时耕景色明/甘棠晓读旧书声/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远清/龟山夕照纱笼晚/芳寺钟声对鹤鸣。”短短八句五十六个字,写出了“昂山毓秀、清涧渔翁、甘棠晓读、独石时耕、龟山夕照、西岭晴云、芳寺钟声”上甘棠八景。细细品味文字,在村长指点下,一一对号入座,优美景色摄入眼帘,不仅让人连连叫绝。


   月陂亭内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忠孝廉节”摩崖大字,字体临摹南宋文天祥的的真迹,与岳麓书院临摹的如出一辙,字体有一平见方,镌刻刚劲有力,精骨突显。上甘棠古人把文天祥这种崇高气节顶礼膜拜。由此可见上甘棠人的忠厚纯朴的一斑。
由月陂亭继续往右走,在旷野之中有一座唤作“寿宣亭”的歇脚亭,这座亭虽简陋却被上甘棠人视为珍宝之一。原因是亭内存有清代晚期石刻“他字歌”,碑文载有 81个“他”字,这在国内也属独一无二,用“他”字串接而成碑文劝告人们尽孝、爱幼、互助、友爱、勤劳为善等处世之道,是上甘棠人们的行为准则之一。

   从寿宣亭沿古驿道往回走200米,经过石拱门,就进入古村内。这一片古民居建筑有300多户。一户紧贴一户,错落有致。建筑特点是典型明代以后建筑:青砖、黑瓦、石板墙,雕花格窗、石雕飞檐镶嵌其间。
   村落傍溪而建,沿溪筑有高约5米的城墙,城墙偶有一小缺口,用于居民舆洗和家畜饮水之用。整个村落呈中轴对称,中间一条主巷,两侧依次建有若干相同的次巷。每一条巷又对称地建有小巷。从而形成了巷与巷,房与房都呈一一对称。每一条巷又设计为盲肠式,以防盗之用。如果那一条巷子出了文武官员就修建门坊一座。现在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建有门坊,也就等于说每个庭院都出了名人。每个民居都由天井为中心组合为单元,而居民之间墙壁相贴,充分利用土地和阳光,而各房之间建有防火防盗的马头墙。沿街民居都有凸出窗台,为古时开设店铺之用,是典型城镇居民住宅。房檐设计完整而不乏灵活。房檐争奇斗异,一字型,金字型多种组合使用。房屋高大宽敞,冬暖夏凉,居之甚爽。立于街道中心,众多村民聚集,谈笑风生,不仅联想当年这里繁华的街中心,马车来回穿梭,叫卖物品吆喝声,南来北往的乡音夹杂在一起。驿道快马嗒嗒声,羊群归来“咩咩”声……一片繁华似锦,太平盛世的景象,这一切美好止于隋文帝开皇9年(589年),历经千年而不衰。
   从最中间的大巷从村后走,走上一处刚好高出平民居的一块平整菜地。据介绍,这是古县衙的遗址。从依晰可辩的墙脚可看出当时县衙的恢宏。从遗址上极目远眺,方圆数里尽收眼底,300余栋民居整齐有序排在前方。谢沐河是多么欢畅地流,人们是多么快活地生活啊!当年那阵势有多么辉煌。而谁知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县衙突然废弃,一个时代的辉煌嘎然而止,这里人们象谢沐河一般归于平静,归于无声。慢慢地由开放转向封闭,从繁华走向沉寂。以致于上千年以后,这里封建时代辉煌见证仍在,村落生产方式未变。变替的只是生老病死的人们。上甘棠前进旅程异常缓慢,一度以居在此地为荣的人们纷纷把这份资本遗忘了,甚至纷纷外迁了。


   当这里的“原始”状态被外界的人们以“惊呼”的口吻发现以后,考古家、学者、商家和关心者都被它的神秘所吸引,纷至沓来,接踵而至。上甘棠的人们在“惊呼”地看过这些人们以后,他们思索了,他们利用上甘棠这独具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观来开发旅游,找到了推动上甘棠进步路子的人们以全新的姿态拥抱新世界,开始了千年上甘棠新的旅程,而我们也以满心喜悦的心情完成了上甘棠之旅。
   千年上甘棠的古老村落未变,可驾驭它旅程的上甘棠人在变。

永州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永州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