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

人们说“ 峨眉天下秀 ”。去过峨眉山三次,每一次登临,都为它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所深深吸引。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郊,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它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唐代诗人李白诗曰:“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
第一次登峨眉山,是在霜天满地、红叶满山的秋季,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月色,令人心旷神怡。
清晨,登上清音阁,在凤凰嘴上的牛心亭里,观赏各跨一桥的黑白二水,合击江心巨石,泠泠作响,古人曾经吟咏道:“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跨上黑龙栈道时,顿感天昏地暗,寒气迫人,抬头一望,势如刀劈的危崖上空仅露青天一线,恰好有白云一缕,挂在这条青线上,而脚下那条晶莹如玉、清澈见底的江水,缓缓地流向清音阁去。

环仰四周,那高大的杉松樟楠,错落有致,浓淡相间,这片绿,真是丰盈极了。眼前,峰回路转,变幻着幅幅不同的山水画,更有那悬泉挂瀑,飞漱其间;清流触石,悦人心目;莺啼蝉鸣,空谷传音。
快到洪椿坪时,深山峡谷间架起一条长廊式的石桥,在此稍息片刻,不知何处飘来一阵似云非云,似雾非雾,似纱非纱的濛濛细雨,扑在脸颊上,有一种“仙山细雨润如酥”的快感,浑身舒畅。一阵风声吹过之后,隐约飘来此起彼伏的蝉鸣和蛙声,听着就感觉它很象是哪位仙姬琴蛙在奏乐了。当年蜀僧广浚,就是在离这里不远的清音阁里,为诗人李白月下弹琴,广浚琴技之高妙,已写入李白听琴诗之中,诗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随流水,遗响人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后来诗人出峡,和尚圆寂,唯独琴声永存,在山涧幽然荡漾了千年。
一路走来,只见重岩叠嶂,荫天蔽日;山光云影,时开时合,使我流连不已。来到群峰环抱、花木扶疏的洪椿坪天色尚早,有足够的时间观赏、品评千佛禅院的千佛莲灯和锡杖清泉。这里,过去是洪椿成林,如今已剩下不多几棵千年古树,象鹤立鸡群,耸峙于万木丛中。庙前的那一棵虽已枯死,但当年的强劲势态犹存。

夜里,住在洗象池。相传佛门圣哲普贤菩萨,有一晚在上金顶途中,停留下来,把他的骑象洗涤了一下,因而取名为洗象池。每当晴日,夜幕降临,雾霭升起,群峰朦胧入睡之时,可见月从东升,月亮散出淡淡的辉光,给峨眉山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象池月色,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幻化了的世界。古人叹息道:“一月映池池映月,月明池静寄幽思”。
今夜,刚下过雨,夜空纯净得仿佛笼上淡淡的一层滢光,湛蓝如海,疏星碎溅。那是一种空灵的颜色,望着那轮残月,心里浮起一句古诗来——“峨眉山月半轮秋”,只觉得仅一句便将清秋的寥廓寂寞都写尽了,而这其中真正渲染出一场秋寂的,也只是那半轮秋月而已。半轮秋月,却唱出整个秋天的霜花满地。所以苏东坡对着中秋的一轮圆月,却填就一阕“月有阴晴圆缺”;所以李贺在壮阔雄浑的“大漠沙如雪”之后,也只续了一句“燕山月似钩”。
再抬眼,我头顶是一弯新拭的明月,而心底的叹息却已不在,那古诗却在心里萦绕: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走回客房,随后推窗而望,一轮明月当空,山高气清,久久不能入睡。心中感怀颇多。峨眉数日,数今天最有意韵,从万年寺经清音阁到洗象池是一条风景线,全山的精英秀气,恐怕都荟萃于此了。不是说“峨眉天下秀”吗?今天的游程,就凝结了这泠泠的月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