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大理游记
到昆明的当天晚上,暂时告别了昆明的朋友,跟随旅游团开始了盼望已久的滇西之旅,路线是先到大理,然后到丽江。坐的大巴车车况很好,但高速路却有一段路况不好,颠簸的比较厉害,大概午夜时分到了大理,第二天早晨,就开始了大理之旅。 “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一部《五朵金花》,让全中国的人知道了大理,认识了白族。“点苍山无量剑、天龙寺、段誉、六脉神剑……”一部《天龙八部》,也使大理在许多人的心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早晨7时,旅游团队来到洱海边,坐上游艇,在洱海中游览了大约半个小时,感受了洱海的魅力。但拍了几张照片却不知怎的北误删除,只剩下这一张。 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古城里店铺一家挨一家,最多的就是银店。 现场制作银器
大理三塔(本照片下载自网络) 大理三塔门票要121元,没进去,好在从外面的很多位置都能清楚地观赏,这钱就省下了。这里背靠点苍十九峰正中龙脉,面对洱海碧水,自是一番风水宝地。三塔拔地而起,显得俊逸潇洒,极有皇室风采,所以大理国段氏皇族会把家庙建在此地。 大理三塔旁销售大理石制品的门市,门口摆放的漂亮的大理石制品 乘索道上到苍山半山腰向下俯瞰,苍山点点清翠,洱海清风吹拂。苍山洱海之间,就是美丽的大理,这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正是有这风水宝地,才孕育了白族这样优秀的民族吧。 牡丹、山水、花草、诗词,绘制在粉墙山,翘脚飞檐,点出白族民居的雅致。漫步在大理古城街头,别有一番风味。 白族敬客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这难道不就是寓意人的一生? 精彩的舞蹈表演,亲身感受白族文化。 游完大理,感慨万分,彩云之南,果然是一片别样的风光。这片神奇的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景,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弥漫在你的周围的,是温馨而浪漫的空气,呼吸着这样迷人的空气,你禁不住会陶醉。在这里,你见不到行色勿勿的人,你更听不见城市化所带来的喧嚣。人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的甜美、详和,象洱海里清冽的湖水。人们的脚步,无论是老者还是青年,都是那么的悠闲。 相关信息: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围分布甚广,它们以古城为中心,沿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呈线状分布。大理市现已确定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镜水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生意盎然,并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苍山神祠、佛图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迹,纵贯了唐(南诏)、宋(大理国)、元、明、清及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