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济源游记
毛主席在他的《愚公移山》一文中引用了东周列子说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照神话传说里说的,这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万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神仙把它们移了位置。如今,王屋山位于济源市西北40公里处,它的南面是滔滔黄河,山上绿树掩映,风景秀丽;王屋山还是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一洞天”,有多处道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火石一行在朋友的引导下参观了王屋山阳台宫,被其古朴的建筑和丰富的道教文化深深吸引。 阳台宫落成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为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奉唐玄宗谕“自选形胜”创建的王屋山道教散工之一。唐玄宗曾亲笔题匾额“廖阳殿”,并命胞妹玉真公主赴王屋山修炼布道。阳台宫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具有宫殿式和园林式建筑的双重风格,整体建筑质朴端庄,器宇轩昂。现存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东西廊房和道院等建筑。 (上)大罗三境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造,五踩斗栱,为河南省最大的明代殿堂式建筑。殿内天花藻井和石柱浮雕均为明代艺术珍品。
(上三幅)玉皇阁。广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造,五彩云龙斗拱,系河南省最高大的清代楼阁建筑。周围20根石柱,雕刻盘龙丹凤、花草禽兽、神仙世俗和道教人物故事,如“八仙过海”、“行云布雨”、“张良进履”、“田真哭树”、“龙抓王小”、“桃源洞”等,刻工精美,造型生动,体现道教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 (上)云龙斗拱
(上)天花藻井 (上)千年七叶菩提树。菩提树被称为“佛树”,相传此树乃唐代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亲手栽种,表示佛道在此共和。 (下)千年菩提今天仍在结果。 (上下)一侧廊房。 (上)老夫子身后是院内千年龙凤柏之龙柏,身边是院内现存明代八銴大铁镬之一。 (上)回程走了另一路。新修的通往王屋山的高速公路边,戳着一把巨大的“劈山大斧”。 (上)再一次经过黄河。再见了,王屋山!再见了,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