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奇异之旅
终于熬到放假了,趁着老板也去度假的大好机会,心安理得地和几个同学一起浩浩荡荡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自驾游,主要目的当然是世界7大自然奇迹之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啦。一路还顺道去了另外两个国家公园,当比起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色,还是要逊色很多。

先来一段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介绍: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总长349公里,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结晶岩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在美国出去旅游一般都会开车,因为这里的公路网实在是太发达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且一般公路都能延伸到旅游景点里。拿大峡谷来说,公路从城里一直延伸到峡谷上,然后延着峡谷边缘绕成一个回路。这样一来旅游就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只要有车,就能开到一个一个的景点上,下车就可以欣赏美丽的风光了。当然如果觉得这样不过瘾的话,很多地方还有专门为hiking设计的路线。把车停好,东西准备齐全,就可以徒步跋涉,融入大自然欣赏沿途的风光了。

同样,在这边游览国家公园都是按车头(一部车一张票,而不是按人头售票)卖票,单次的票15刀,然后有80刀的年票,买了之后就可以在一年之内任意游玩美国境内任何一个国家公园,不限次数。而且年票可以有两个主人,还是很超值的。打算明年再到黄石走一趟吧。
话说回来,大峡谷真的是一个很美很壮阔的地方,只要想想一条横跨几十公里的沟壑展现在你面前是一种如何动人心魄的情景啊。加上本身就是高原,顶上的海拔达到了2000多米,狂风呼啸而过,落日给峡谷洒上了一层炫目的红色,而峡谷便一点一点地沉入黑暗与死寂当中,继续重复着亿万年的历史。坐在悬崖边上看着深不见底的峡谷和那千奇百怪支离破碎的河道,无法不为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慨。而夕阳一点点地斜下,直至黑暗笼罩了一切,更让人叹息时间的永恒和人类的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