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宿迁

宿迁人文

宿迁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古时又有北方居民迁宿定居,特殊的水土和特殊的风俗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方言。因其方言声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宿迁有淮红戏以及琴书、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琴书、锣鼓、说唱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庙会、二月二、六月六、七月十五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如婚俗上要经过传喜订婚、要年庚、娶亲、双回门等程序。

淮红戏:《淮红戏》是宿豫区的地方戏。原名“清音”,俗称[旱船调]。它汇集了明、清以来,苏北、皖北一带的民歌、小调近百种,逐渐演变而成,故又有“百曲”之称。淮红戏以歌舞形式为主,其唱本多据民间故事、传说编撰而成。

苗庄舞狮:“苗庄狮子马窑龙”,这是在晓店镇以及周边乡镇流传极广的一句民谚。说得是苗庄居委会的舞狮和宿豫区井头乡马窑村舞龙两项传统民俗。每到具有传统特色的春节,精彩的表演总是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更增添了节日期间的喜庆气氛。

霸王锣鼓:霸王锣鼓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在练兵时使用,通过击鼓鸣锣来变换阵势,后经“亚父”范增编排,共有十曲,其特点是队伍庞大、阵容亮丽、边敲边舞、气势雄浑。

苏北琴书:苏北琴书原名“扬琴书”,亦名宿迁琴书,民间惯称“打扬琴”或“打蛮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杨琴书”既说又唱,说唱并重,音乐和谐、节奏明快、唱腔优美,且以宿迁方言为基调的说唱语言,发音准确清晰、唇齿音分明,语调通俗易懂,因此长期以来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柳琴戏:宿迁皂河龙王庙行宫柳琴戏是流传于苏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中前期的“拉魂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与泗州戏、淮海戏同出一源,是由原个体演唱“门头词”的“拉魂腔”发展演变而成的戏曲艺术,有着广泛的地域性、民间性、民俗性和艺术性。

旱船:《旱船》(又名《花船》)是宿豫流行的一种民间广场舞蹈。明清年间至现在,宿迁《旱船》在庙会、乡会、民俗节日期间十分盛行,《旱船》是以舞为主、说唱为辅、群众自娱自乐的主要民间文艺形式。

落子:《落子》是宿豫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后来流传、演变为当地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形式。《落子》表演共五人,均为男性表演。

皂河龙王庙会:皂河龙王庙会,源于皂河龙王庙行宫(又称乾隆行宫),该行宫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豫区西北20公里处。该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了占地三十三亩,三院九进北方官式建筑群。

沭阳烙画:烙画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