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京游记

南京游记

南京灵谷寺

灵谷寺原址在钟山南麓独龙阜上,始建于南朝梁代(515年),内葬名僧宝志和尚遗骨,造有志公塔,据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载:“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以钱二十万,易定林寺前冈独龙阜,以葬志公。永定公主以汤沐之资,造浮图五级于其上。十四年即塔前建开善寺。”唐代更名宝公禅院,南唐改称开善道场,北宋称太平兴国寺,明初改名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建明孝陵把蒋山寺及志公塔迁到今址。“灵谷寺”名由朱元璋亲自拟定。该寺规模宏大,占地500余亩,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常住僧千人,御题“第一禅林”,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仅存无梁殿。今天的灵谷寺则在清同治六年所修“龙神殿”的基础上而建。

1928年,国民政府于灵谷寺址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因此今天的灵谷寺是一个集寺、墓、公园为一体的风景区,通常人们仍称这一带为灵谷寺。
走过灵谷寺山门,是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道的尽头是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穿过牌坊则是灵谷寺最著名的景点无梁殿。无梁殿是明代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目前殿内是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和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造价35.5万元。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塔高60米,九层八面,用钢筋水泥和苏州花岗石构筑。“精忠报国”则为蒋介石所书。底层直径14米,向上逐层缩小,顶层直径9米,每层都以绿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围以石栏,便于游人凭栏赏景。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空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搭,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津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大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所以称为“三绝碑”。但是原碑早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已经损坏殆尽。


  灵谷寺的主要建筑规模比较小,但是玄奘院确是历史意义重大。灵谷寺现分三个院落,东院原为观音殿,今为玄奘大法师纪念堂,供奉玄奘法师像和其顶骨纪念塔一座。西院有弥勒殿、毗卢殿,殿前左右分为钟、鼓楼,清道光(182l—1850年)年间置。后院为藏经楼、法堂、祖堂。灵谷寺可以说是玄奘大师头骨舍利的祖庭,南京保存有两份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一份埋在南京九华山的三藏塔下,而另一份则在灵谷寺。因为,大师顶骨在灵谷寺安奉之后已经被分供过几次,被迎请到西安、北京、台湾等地,有部分还被迎请到了印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灵谷寺是玄奘大师顶骨舍利的祖庭,保存在他处的玄奘大师顶骨舍利,基本上都是从这儿分供出去的。有些寺庙确实比灵谷寺大,但地位却没有灵谷寺特殊,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之后,1973年4月,日本友人、日本佛教界著名人士大谷莹润长老来华访问,向中国政府提出参观中国佛教寺院的请求。周总理找到赵朴初询问,对全国的寺庙进行了解,准备恢复开放一些寺庙,但恢复开放的寺庙历史要悠久而且要有地位,开放了以后还要有影响。考虑之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先恢复开放三所寺庙,第一所,就是南京灵谷寺,前后花了15天时间就恢复开放了,第二所是杭州的灵隐寺,第三所就是天台山的国清寺。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就是在这时从南京博物院迎奉到灵谷寺的。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