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京游记

南京游记

寻找沈万三.下篇

借着沈万三故居和后代的招牌,周庄迅速成为华东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凡去周庄旅游的人,一定会去看看沈厅,尝尝著名的“万三蹄”。其实明初,沈万三就被迫将全家迁往了南京,一直到发配、家产被抄、孙子屈死狱中、曾孙以及女婿抄斩。今天周庄的沈氏后人,只是沈贵(世人称沈万四)的这一支。
沈万三当年与王公大臣过从甚密,遭此大难,一定会想方设法保留住自家的血脉。问题是:他把后代藏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明代官宦图
摄影家扎西刘在河南太行山区采风时,了解到当地人中有不少南京人的后裔,大约元末明初,他们的祖先被发配至此;后来又陆续发现,福建、江西、云南、四川等地也都有南京遗民后裔的足迹。其中,2000年贵州发现的南京遗民后裔最为惊人,不仅为数众多,还保留着600多年前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扎西刘的想法是:这些遗民的祖先里,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呢?比如说沈万三?

话说贵州有一个天龙镇。镇上有陈、郑、沈、张四大姓。其中沈姓家族,有着种种和别家不一样的习俗,比如世代经商、供奉财神、每年向东北方即江苏的方向祭祖;至今保存有一个石雕“聚宝盆”,形似大缸,刻龙凤图案及“水月清华”字样;沈家不知道祖先是谁,只知来自南京高坎儿,称沈公;也从不与另三家通婚。扎西刘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和墓志,拜访了当地十分有影响力的几个人,把他了解的趣事和推断,刊登在了《金陵晚报》上。

天龙镇街道
没想到,这张报纸在贵州天龙镇引起的震动不啻于一场地震。由于区域闭塞,收到报纸之前,天龙沈氏只知道老祖宗叫做沈富或者沈仲荣。第一次听说沈富又叫做“沈万三”,一些老人还生气地说:“老祖宗怎么会排名老三?”

天龙人日常的装束
沈族长辈特此开了家族会议,每个与会者拿着报道,都啧啧称奇:没想到,“祖先”的“魅力”居然这么大。一时间,天龙镇掀起了沈万三热,老少爷们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不久,一个叫做沈开勇的人,突然拿着一本发黄腐朽的册子匆匆来找族长了。这本册子是他的父亲沈国强留下的。文革时期,为保护祖宗遗物,沈国强把册子塞进石板缝中,才躲过了一劫。但到了沈开勇的手上,这堆“破纸片”却搁在一旁,遗忘掉了。如果不是轰动全镇的讨论,沈开勇做梦都没有想到:这秘密就一直沉睡在他的家里。册子虽然破损十分严重,页面发黄变脆,部分已腐朽不堪,但是,开头部分,却完整详细的介绍了沈氏家族的由来。经专家鉴定,此确是沈万三的家族族谱。其中详细记录着沈万三生卒年代,妻妾安葬地以及沈氏十一代人的生存去向,娶妻生子等情况。讲述了沈万三之子沈茂因避难而藏身平坝天龙繁衍后代的真相。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大将汤和、沐英率领20万大军翻越云贵高原的莽莽群山,到达平坝地界,眼前一派沃野平畴,碧水青山,仿佛又回到了江南。于是决定屯兵定居下来。4年后,沐英的姑丈沈茂,受到了牵连被治罪,在马娘娘的秘密帮助下,潜入天龙屯堡。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距此70公里
流放者沈茂在天龙隐姓埋名住了下来。为了避祸,世世代代讳莫如深,外人几乎无从知晓……荒草丛生的铺头山上,沈家许多老坟墓连墓碑也不立,沈茂的墓碑上仅写“沈公之墓”字样,没有名字。若不是长辈指认,谁也不会把这座普通的坟茔,与明初的江南首富联系起来。

叶茂思根——家在江南

同样的一个午后,相似的手艺,仿佛相隔了600年

周庄的下午.阿婆茶
“沈氏老宅”,是一座具有江南韵味的四合院。堂屋中无祖可祭只供奉财神爷;屋檐、桌椅、灶台、饭桌上的雕刻饰纹,却几乎与周庄沈厅一模一样,泄露出不可言说的信息。

老宅屋檐


供奉财神
尘埃中的一粒草籽,从江南水乡飘进了贵州大山之中。然而正是这片温暖的土地,慷慨接纳,使他躲过了灭顶之灾。今天漫步在山环水抱的天龙屯堡,仍可体会到600多年前沈茂的心境:一切终于都平静下来了吧?没有奢华,也没有了惊吓,只有期待、只有亲情。。。。。。。田野原是如此美好,自然原是如此美好,生命原是如此美好。

屯堡农庄
族谱地发现不仅证明了扎西刘的大胆猜测,也为当地落后的经济注入了一针兴奋剂。2007年3月20日上午,贵州天龙沈氏族长一行十一人,踏上了南京昆山一带的寻根之旅。他们穿着600年前的明代服饰,向南京市政府赠送了祖传的明代南京茉莉花曲本,秦淮区旅游局也回赠了秦淮的故土与明城砖。



天龙屯堡,隶属于平坝县天龙镇,横跨在明代云南和湖广两个行省的古驿道上,上扼滇喉,下控湘粤。是目前贵州最大的一个屯堡,也是为数众多的小屯镇中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建筑典范。屯堡内至今生活着5000余口人。明朝建屯大多选择地域隐蔽、易守难攻的山间驻扎,而天龙屯地理位置相对平坦。

一条人工水渠贯村而过,站上山头眺望屯堡,一个白茫茫的石头世界。脚下踩着的是石头,伸手摸到的是石头,围绕屯堡的城墙,碉堡,古桥到磕盐的盐罐,都是石头。

堡垒

图书馆

石桥,颇有江南韵味

曲径通幽
屯堡四周建有御敌的大八字石拱寨门,两边巨石勾垒,支撑着精雕的门头。民居很少独立,都是紧紧挨着。宽大的条石垒起的院落,石板铺成的天井,房子并不一味粗犷,也有蝙蝠、梅花鹿、麒麟和喜鹊这些代表着福、禄、寿、喜的精美雕刻。 16条石板巷,纵横交错,狭长密集,既能单独防御又可联合作战。倘若敌人冒冒然的进入巷道中,就如同钻进了迷宫口袋,封上巷门,即可关门打狗。高大的碉楼和民居里密布的射击孔、梭标孔都是巷战中的致命威胁。

寨门洞开

阴森的梭镖孔
这里保留了众多江南根文化的元素。驻民语音多带卷舌,语速极快,透着军人的果敢,专家称它为“安顺屯堡方言”。其实这是明代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女人们依旧固执的保持着600年前的明代凤阳装:宝蓝色或月白色的对襟长衣大袖,精巧的花边透着苏绣的神韵,深蓝色的围腰,腰间系一条黑色腰带;发型依旧还是明朝的“三头”,即“前发高束形似凤凰”。小媳妇包白色头帕,象征着白头偕老,老年妇女则包青色头帕。

屯堡美妹

绣花鞋
脚下是尖尖的翘头绣花鞋:布底、鞋帮呈月牙形,鞋尖饰有花鸟,典雅高贵。当她们说笑着走过石板小巷,恍惚间,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这种地道的大明江南女子装束,曾一度被当地人疏离为少数民族。虽如此,屯堡人依旧沉眠于“汉族道统”的优越感中,不改服饰,不与本地人通婚,这倒也使得屯堡明文化得以代代相传至今。
逢节庆,尚武的男人们一定要穿起明朝的长衣大袖,跳一出地戏。

开演之前
地戏顾名思义就是以平地为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古朴粗犷的傩仪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作为出征祭典,跳军傩不是娱人,而是娱神,用以振奋军威,恐吓敌人。

贵州地戏大闹南京中华门
情窦初开的少年人则欢天喜地的耍龙灯、舞龙、划旱船,唱山歌。女人们穿上簇新的花鞋,灶上炖着浓汤。老人则念着佛歌,照旧要去庙里上香、拜佛。

农历七月半(鬼节)这一天,村民还要用老南瓜制作各式各样的瓜灯送先逝的老祖宗回江南故乡,以此了却思乡之情。。。。。。寂寂堡垒,天上方一日,世上已一千年。
寺庙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农历四月二十日,徐霞客走进贵州腹地的安顺,曾被当地繁华的景象所震撼,留下了“城垣峻整,街衢宏阔……层楼跨街,市集甚盛”的精彩描述。沈氏家族不仅使先进的江南文化在屯堡延续,大概也带去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在安顺,关于当地人会做生意的传说从古到今一直不断,人们公认屯堡妇女跑市场搞流通厉害!这些或许与沈万三注重贸易、守约、诚信的商业文明理念不无关系。金山般的财富留在了锦绣江南,荒凉贫瘠的土地却承载了他的血脉。

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等机构联合评出的首届中国100个主题公园口碑榜,贵州天龙屯堡榜上有名,定位为:中国明代军事文化与沈万山遗产主题公园。
旅游推荐小贴士:
食:屯堡风味松糕、天子黄金粒、带皮牛肉、老汉蛋卷、泡椒蹄膀、青椒 细鱼。。。。。。在江南饮食文化和贵州本土饮食文化融汇中寻找屯堡饮食油腻、不拘一格的特点
住:住屯堡人家每天约10元/人。另有农家旅社,每天40元/间。

行:屯堡东距贵阳67公里,西距黄果树70公里。可在贵阳,贵州体育馆乘坐贵阳——安顺方向汽车到天龙(28公里车程),下车后,只需花2元转车即可到达。

安顺:蜡染之乡
购:可购买到“黔中一绝”的纯银饰品——编丝银饰;工艺精湛,别具一格的面具——地戏脸子;“古酒坊”酿制的——“老房子”酒;

还有当地人制作、加工的豆腐乳、豆豉和酸辣椒。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