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石家庄游记

石家庄游记

游龙泉寺

    每天上班都会与游7路相交,知道游7路的终点是龙泉寺,但却不知道龙泉寺的景点是怎样的。端午假期索性乘车前往。

    出石家庄三环,沿着漂亮的槐安西路西行约一小时,旅游7路公交车径直开到了龙泉寺的脚下。

   龙泉寺为石家庄附近景观,原以为龙泉寺就算有山,寺也一定是在山脚下,及至到了龙泉寺山门才知道原来龙泉寺是在670米高的山上。山门掩映着青翠,透过山门可以看到高耸的龙泉山。

龙泉山主峰高峻雄伟,树木葱茏。进入山门,沿整齐的水泥路而上看到了这座正在修建中的佛塔。

龙泉山生长着200余种植物,山上不乏各种珍稀植物。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沿途开着小黄花的枣树,整个寺院甚至整个山野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枣花香,馥郁的枣花香气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遥远的童年记忆里那股迷人的枣花季节。

小时候家乡也曾种植枣树,但枣树大概是适合于山里生长的,在其它地方爬山也经常见到枣树,可在这龙泉寺,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枣树既像一幅古老的水墨画又透射出鲜活的生命力,山野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这种浓郁的枣花甜香,让你可以肆意呼吸,心不仅温馨而舒适。

建在半山坡的药王庙

    龙泉寺始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为净琛和尚所修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敕封龙泉寺。该寺虽然规模不大,但鼎盛时期,亦曾有僧众百余名,四方香客络绎不绝。喜欢寺院对联的我又看到寺门上的一幅对联:“龙依法座天花雨,泉润苍生古佛心”。龙泉寺一寺两院,此为龙泉寺下院

龙泉寺香火鼎盛,进门的时候看到有很多手持皈依证的俗家佛门弟子出入,我没有证,所以没进去。

沿路而上,往回看,正看到层叠相连、黄瓦红墙的寺院掩藏在葱茏的绿树中。

  这就是龙泉寺上院。关于上下两院,我也是看到两个题有相同的“龙泉寺”题匾,才产生了疑问,还是归来查资料知道龙泉寺竟是一寺两院。

过得寺来,古老的香炉,高耸的树木,幽幽的石阶感觉与寺外简单的门脸不相适应。

观音亭旁边有一个漂亮的大石碑,看文字是北京一女居士书写,亭子里有一行大字“有求必应”。看到亭子外的围栏旁边聚集了不少人,过去一看是一对老人由女儿陪着在放生一只乌龟,我往里一看,不由惊叹,这里竟然是一个如此安静的龟的世界。

整个池子大约有数百只乌龟,这些可爱的生灵此刻静静地呆在水里的一只木板上,很多乌龟身体相互叠压,神态安详,看到游人,它们也怪怪地伸长脖子打量,那样子看上去滑稽又可笑。

大概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放生池了,或许这些乌龟都是来自那些对动物对生命心存敬畏的人们。

龙泉寺顾名思义,原以为山寺会有许多泉水,结果几乎走遍整个龙泉山,才在这寺院里找到了整个山寺的精华,一个滴着天然泉水的水“龙”头。可别小瞧这一滴滴水,这是真正的龙泉山泉,泉眼就在这寺庙墙后一龙头处,当然,龙头为后修建的。

此龙泉之水非常特别,据寺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龙泉水,“洪涝之年水位上涨,满而不溢;干旱之年水位下降,仍伸手可触。”此泉水已历经数百年不枯不竭,据明正德三年重修龙泉碑记载:“冬夏异色,阿泉飞瀑,其味甘冽,可以疗疾。”当地百姓常用龙泉井水治病,并称其为“圣水”。后来很多专家学者还专门考察化验了此水的成分,证明确有其独特的功能。夜宿此地,可见满天星斗映照池水如下雨一般,即得“更有龙池施夜雨”之写照。旁边一个当地老乡告诉我,她们基本上每周都要来一次接龙泉水烧饭喝水,如果洗脸,脸会越洗越净,洗身会去肌伤。

来接龙泉水的人都要排队,据说多的时候要排两个小时,我至少排了四十分钟才接到了一矿泉水瓶龙泉水。

寺后的龙泉山看起来不高,我和爱人决定爬山。但因为此山没有开发,山路陡峭崎岖,爱人在不到三分之一处就决定原地休息,但他不反对我继续登山。

越往上,山路越险,虽然龙泉山上没有旖旎的风景,却因为人烟稀少,完全的原始生态而不失清幽和静谧。

这种植物好像是叫鬼见愁,虽然名字不好听,可其绿色惹人喜爱,在山上经常看到这种树木。

生长在两块巨石之间的野枣树。一棵枣树因了其生长的恶劣,倒成了山上的一个风景。

山虽然不高,可是翻过了一个山头,竟然还有更高的山头,很多人登山至此,累得气喘吁吁,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再往上爬,我突然感觉到原来一路同行的登山者都已经退去了。我犹疑片刻,看到仍然有崎岖的小路,还是决定继续,不到山顶不就白来了?如果我坚持下去,应该很快就会到山顶的。但直到继续攀登才知道登山的路越来越险,有时不得不用手抓着石头或者旁边的小树谨慎攀登。这时候已经没有心思拍照了。

爬山的心态很有意思,如果你知道了山顶的状况也许你不会再上去,可是想像着山顶的风景,你的好奇心会让你勇气倍增。继续往上登山时,竟然碰到了一个30多岁的女子,她说同伴没有坚持上来,她觉得好奇,一定想登到山顶,我挺佩服她,但她说,登到这个山顶,后面还有一个山峰,那才是最高峰,她也没有上去。我听了,也开始顾虑,不管怎么说,我也要登到她说的那个顶峰吧。

令人奇怪的是龙泉山虽然是座无水山,可就在山顶竟然看到很多生长的芦苇,这东西应该是生长在水土肥沃之地吧,能够在这山顶看到这么多的芦苇,确实让人不可思议。这再次证明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理论,这无水的山是不缺水的。

山顶马上就到,稀奇的是,在这样一个近乎原始的山上,竟然有一座简陋的山石庙,无法想像这是什么人又费了多少劲才修建了这样一个山石庙。进去一看石庙虽简陋,却也不失精致,大小石头错落有致,每一石都严丝入缝。我不由得纳闷,他们修它做什么?石头庙里供奉着一尊现代版观音,可以想像人们的精神力量有多伟大。

在山顶呆了一会,突然看到手机竟然没有信号,担心山腰中的爱人,我赶紧下山。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的时候有一种探索的信念,所以一味埋头爬山就是,再累也只是脚腿的功夫,可下山的时候就不同了,劲都绷在了小腿肚子上,而且又要考虑身体的重心下移时不失衡,浑身紧张,所以上山不觉累,一下山就觉得全身疲乏了。

  龙泉山虽险,毕竟还是有路可循,如果没有了前路,我想大概只有寸步难行了。龙泉山对于身体好的人很适合搞一些登山活动。

  龙泉寺之行,让我再次体验了登山的快乐,这更让我想到了24年前的那次张家口琢鹿鸡鸣山之行,我和一排长,还有胡春磊,张国群我们一起爬山时的惊险。我们在没有任何山路的情况下,在登到半山又不能退却的情况下,最终相互鼓励着爬到了山顶,当然那次的代价是衣服破了,手破了,鞋也破了,腿上还碰出了血……。可是,每每想到那次艰险的爬山,在后来的日子里就知道,还有什么山可以惧怕、不能登攀呢?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