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石家庄游记

石家庄游记

秋登封龙山

    十一长假登了封龙山。
    封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地处太行山东麓,在元氏县与鹿泉市交界处,一直以为石家庄附近的太行山上植被稀少,没想到封龙山上植被繁茂,林木满山,奇石碑刻令人夺目,竟是一个清幽好去处。

不知道是石头里生长了树木,还是树木开裂了石头,这气势够霸道了吧!

  有朋友春天登封龙山,看到我秋日封龙山的照片,一片感慨:秋天的封龙山给人一种清冷和落寞的感觉。我不禁哑然,看起来这登山也与心情有很大关系,因为此时的我面对林木繁茂、到处奇峰妙石的封龙山,竟然感觉一种说不出的安逸、轻松和开心,没有看到什么落寞和清冷。大自然有大自然的生长周期,也许春日的山上满目青翠,是比秋日多了一份清新和生气,可秋日的山林,林木更健,叶子更深,浓浓的秋色把这山这树层层尽染,使秋日的山林显得更加成熟与沉稳。

山上随处可见的酸枣树,比我们平日见到的酸枣要大得多,一番番野趣不由升上心头。

 此次登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赏到河北著名的封龙书院。北宋时,河北见诸记载的书院仅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在河北名震一时,这里遂成为文化教育发达之区。其中的封龙书院在封龙山之阳山脚下,特别是元代杰出的数学家李冶,晚年在封龙山下聚徒讲学,因其对建立代数方程天元术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封龙书院在中国教育史、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李冶的天元术被看作是符号代数的开端,所设未知数称为天元,由此建立方程,这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被称为元代数学的精粹。这大概就是著名李冶的墓了!

    很喜欢封龙山上无处不见的大石头, 山腰上有彪悍魁伟的“将军石”,安卧于山谷中的龟石,还有身躯庞大重逾数吨的风动石,有天狗望月、老僧说法、修女面壁、蛤蟆跳崖、雏鸟候食、南天一柱、石驼望天、金龟探海、母子偕游等奇石。

    无论是硕大的还是小巧的,封龙山上的石头都非常有韵味,我虽然不是太懂得鉴赏,但也知道这种多彩、质地不错的石头的欣赏价值。我曾经想,石头如果躺在大山深处,则失去了流通价值,而失去了流通价值的石头也就失去了经济价值,闹世上那么多的石头却因为人为的炒作而不断翻番着价格,同样一块石头,流入尘世就成了宝贝,而静止在大山却少有人问津,原来赏石的意义远不止于它自身的价值,那得看周围环境和世人对它的爱好度。

 山石与题诗互映,诗石互衬,珠联璧合,提升了封龙山的历史文化品位。

 封龙山不仅山林幽寂,其碑碣石刻也是一大特色,其见诸史籍的汉碑《祀三公山碑》、《无极山碑》(又称《三公神碑》)、《封龙山之颂》等汉碑有着极高的书法和历史文物价值。封龙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题景摩崖石刻,也是封龙山书法艺术的瑰宝。  

    一直挺喜欢河北诗人刘章的那首吟诵山花的诗,想不到在这幽深的山石上竟然见到:“秋日寻诗去,深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作者这种独自登山,品味秋诗的意趣,想不到让山里随处可见的黄花给当了诗的引子!最喜这句一路问黄花。

能够经常远离都市的繁华,步入这清幽的山林,呼吸这清新干净的空气,暂时忘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将自己的心交与大自然,也许这才是出行的真正意义。

    水是山的灵魂,但也许是过了雨季,所以,封龙山的沟沟壑壑里缺少水源,没有了水的封龙山虽然缺少了一种灵动,但也更觉其静谧与清幽。

  封龙山主峰海拔812米,立于山顶之上,怪石奇峰、茂林繁花都隐在了山腰里,登山途中看到的清幽林谷消失得只剩下一片红色。

   山顶上的白草寺传说为南阳公主出家之所,其父隋炀帝知其出家,便派人放火烧寺,多名僧人被烧死。

佛殿巍峨,民生苍苍,每每看到在山巅有这样宏伟的寺庙,就觉得有一种疑问:是否佛家就不喜欢红尘人世呢,不然为什么他们总喜欢将佛庙选在如此荒僻险绝的山顶而故意远离民众?五台山、华山、峨嵋山、苍岩山……,太多的险峰峻岭却幽藏着佛家、道家等庙宇,是不是在他们看来,人世间还是充满了太多的捩气?所以他们才尽可能躲避得人类远远的,以至于人间虔诚的信男信女不得不攀越崇山峻岭来求其所得!

 寺院内的这棵隋朝大古槐直径达6.6米,高20多米,枝叶茂盛,遮天蔽日,气势雄伟。

  据传此树到了唐朝,唐朝大将尉迟敬德曾将一大钟挂于此树,此钟直到1958年大炼钢时被毁,但钟钮至今仍嵌于树中。

  山顶上清新漂亮的小花甚是招人喜欢,这种黄白小花迎风而动,可堪寂寞与清静。很多游人上山下山都会采摘许多,想必是想把这山里的野趣带回家里继续欣赏了。

   登上封龙山巅,放眼远望,但见阡陌纵横、都市渺渺,山风轻吹,满眼皆秋,遥想世事,大可心旷神怡,宠污皆忘之感。

   青山依旧在,不曾夕阳红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