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都江堰游记

都江堰游记

川西北,曾经的美(三):都江

    夏天,出差去了都江堰,住在青城山脚下。忙完公务的那天傍晚,去了15公里外的都江堰。到了景区已经快天黑了,景区已经关门。工作人员得知我第二天要离开这里,破例让我进去了。于是,在暮色中匆匆拍下了这几张照片(效果不太好)。汶川大地震后,不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否完好无损?玉垒山上的古银杏树是否绿叶青青?夜晚的南桥灯火是否依然璀璨?

   玉垒山上,森林茂密,鸟鸣深山。二王庙屹立山中。夏荫深深,苔痕斑驳;暮鼓声声,此起彼伏。玉垒山下,江水悠悠,晚风怡人。暮色江上,仿佛看见李冰父子向我们走来,似乎想告诫世人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天理。

  暮色灯影中,宝瓶口与离堆之间,江流湍急,山影朦胧。远处,隐约传来渔翁的川西号子。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宝瓶口起着“节制闸”作用,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右边的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玉垒山虎头岩的一部分,自然景观秀丽,有“离堆锁峡”之称。

   夜色渐浓,站在飞沙堰水边,远处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鱼嘴,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则是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漫步安澜索桥,走进苍茫暮色里。安澜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始建于宋代以前,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现存的安澜桥为1974年重建,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夜色中的都江堰陈列馆,静静地诉说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年沧桑历史。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川西平原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内江上的南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风雨廊桥,廊桥两面的牌楼上,镌刻着历代名人的题诗对联和西蜀远古的神话传说。清代的董湘琴曾经在这里写下了《游伏龙观随吟》:“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迎着河上吹来的晚风,倚在桥栏上,极目远望,星星点点的灯火中,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鱼嘴、飞沙堰。南桥上,雕梁画柱,灯饰辉煌。灯影朦胧中,游人熙熙攘攘。桥下,河水奔流不息。

站在桥下,看滔滔江水之上的南桥,仿佛是一座水晶宫,金碧辉煌,璀璨晶莹。 

   夜色里,岷江滚滚流去。远处的江中,是一座现代修建于内江上的辅助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闸——仰天窝闸。水闸的控制与量水设施采用高科技的软件控制系统,启闭闸门无需人工,由电脑根据及时采集的水情精确地进行控制。

   南桥两边是都江堰著名的啤酒长廊。夜晚,灯火通明,人们点一碟炸小鱼,握一瓶啤酒,便可以在清凉的河边惬意地坐上一晚上。也有邀三朋四友,围着一锅麻辣烫,划拳猜令,豪气十足。看着江水的悠悠而去,品尝着爆炒的麻辣大虾,听着川西坝子的小曲,不亦乐乎。

(此图片来自网络)

    都江堰的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二王庙建筑规模宏大,为木穿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汶川大地震使二王庙内的几个大殿坍塌。戏楼、厢房、照壁等建筑垮塌。李冰纪念祠堂的房顶塌陷, 瓦砾遍地,唯有李冰石像安好无损。 

   目前,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启动。6月14日,是“文化遗产日”,为表达都江堰市63万市民的感恩之情,都江堰市特意向所有参与5·12大地震都江堰救援活动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救援队队员、国际友好人士、志愿者、捐助者、献血者以及以各种形式关心、帮助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工作的各界人士赠送“大爱无疆,感恩永恒”的感恩卡。感恩卡持有者可终身享受免票游览青城山-都江堰。

    在此,祝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安好!祝愿都江堰的明天,更加美丽多姿!

 

都江堰旅游资讯

旅游地图

都江堰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