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上海游记

上海游记

沪上行记之:探访圣约翰大学(下)


圣约翰大学校园里的主楼是怀施堂,现在改名叫韬奋楼。建于1895年,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而命名为怀施堂。施氏1859年就来华传教,1877年升任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正是他创办了校圣约翰书院。
这幢楼虽然是美国人设计的,但却保存了中国四合院式的特点,四周围合的两层楼,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很大院子,黑瓦、灰砖、红廊,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南面正中间耸立的钟楼也有着中式的飞檐,这让我们看到了一百多年前,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韬奋楼至今仍在使用,还是教学楼,我们踏着木楼梯上楼看了看,好几间教室还在上课。真正的“活文物”啊!


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是解放初期的事,当然是为了纪念圣约翰大学的一位杰出校友邹韬奋。现在,在韬奋楼中间的院子里还立着一尊韬奋的半身塑像。在入口的门廊两侧墙壁上还镶嵌了两块汉白玉的石碑,上面分别刻着缅怀韬奋的纪念文章和韬奋之子邹家华书写的题词。

以我的眼光的来看,将校园里标志性的建筑以韬奋来命名也许并不合适,因为韬奋只能说是约大杰出校友之一,在约大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上,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是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的,我们熟知的就有顾维钧、张伯苓、林语堂、连横、宋子文三兄弟、荣毅仁、刘鸿生、张爱玲、严家淦、经叔平、贝聿铭、周有光、董鼎山、黄宗英、颜福庆、高尚全、丁光训、李慎之等等,以及我们不熟悉很多院士、科学家,当然,还有我们的老总编范敬宜。这样的名单,放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与任何名校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吧。
思颜堂。建于1904年,因纪念协助施氏筹办圣约翰书院并曾担任院长的颜永京牧师,而命名为思颜堂,颜永京是最早进入教会高层的华人之一,他还有个很有名的儿子,曾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理的颜惠庆。

现在思颜堂被成为40号楼。这幢楼也是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三面围合呈U字型。门前挂着一块“ 孙中山先生演讲处”的牌子,上面说,1913年2月1日,约大举行学期结束仪式,孙中山先生应邀在此演讲。还刻了孙中山先生的一段演讲辞:“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
体育室。建于1919年,墙角处有一个石碑,上面说此楼是教师及校友为纪念“已故理科教授顾公斐德”而建。这位顾斐德教授是英国人,1894年到约大任科学系主任,也是约大体育运动的发起者。而中国学校的体育运动,也是从圣约翰大学开始的。


上海大概是全中国仅次于北京的名校汇集之地,复旦、交大、同济等也都是历史悠久的高校,但校园里留存的老建筑并不是很多,华东政法大学校园里的这片圣约翰大学建筑群是上海高校中最集中也是最漂亮的历史建筑群。今天的参观虽是走马观花,但已让我和萍子领略到这所教会大学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校园的美丽。但可惜的是,如此杰出的大学,却在解放后就结束了其光辉的历史。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即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但这并没有改变被终结的宿命,两年后即消失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其各个专业被拆散并入其他高校,主要是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二医学院,而校址则为华东政法学院所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华东政法大学虽然占据了约大的校址,但从专业上说,其实与约大基本上毫无关联。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