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通游记

南通游记

“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狼山 剑山)

狼山


狼山全景

    狼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总用地面积11.61平方公里,其中和新区面积5.12平方公里。风景区内自东向西座落着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和黄泥山。狼五山临江而立,沿江呈弧形排列,绵延3.6公里,在江海平原上突兀而起,上摩苍穹,益显雄奇,像五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扬子江畔,有“第一江山”的完美组合和“天然水石盆景”的美誉。

  风景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区内共有43处古建筑、8处古墓、23处提名石刻、13处古洞穴。狼山位居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山顶的广教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区内有相传秦始皇驻过军的军山和磨淬过剑的剑山,有隋炀帝征辽牧马的马鞍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米芾欣然挥毫“第一山”,王安石不禁发出“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赞叹,名族英雄文天祥也在狼山留下动人诗篇。骆宾王石坊古墓、康熙御书碑亭、鉴真东渡纪念塔等历史文化古迹均颇负盛名。风景区内的啬园是清末状元张謇的纪念性园林,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园内佳木成荫,环境幽雅,是考察近代南通变迁和近代中国纺织业的必游之地。

  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的精妙组合使狼山风景名胜区成为江海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狼山山门

    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

远眺支云塔

     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自宋至清陆续兴建了庙宇殿塔,总名广教寺。佛教中狼山为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再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狼山南畅北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题为“大磊落矶”。至今尚留有张春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和“林溪精舍”、“语梅楼”等建筑。还有松巅阁、海月岩、鹁鸪岩、夕阳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迹。

远眺幻公塔

 剑山

     剑山是狼五山家族中的第三座山,山高87.33米,剑山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柄出了鞘横放着的宝剑,又名剑脊山;因为山峰如刀刃,又称刀刃山。狼五山中,其他四座山都是纵向走势,惟独剑山呈横向走势。剑山名称的由来,流传最广的还是因为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在此山试过宝剑。
 
    剑山是文殊菩萨在南通的道场。文殊菩萨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是第一菩萨。它与普贤、观音、地藏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

     剑山北门的这尊文殊菩萨卧像,连佛座在内高7.8米,长13.8米,是国内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卧像。整个造型优雅圆润、古朴庄重、浑然天成,它采用仿青石材料,重金聘请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 

     弥勒佛笑嘻嘻、乐呵呵,让人一见就开心。有谁知道他两侧常刻的对联吗?“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张謇也曾题联“但有袒怀大欢喜,不嫌成佛后如来”。

    在佛教里,弥勒佛是未来佛祖,他与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合称“竖三世佛”。他原本是身着菩萨装、交脚而坐对众说法形象,现在的胖大和尚来源于五代一个名叫契此的僧人。最早的大肚弥勒形象在杭州西湖边的飞来峰石窟,身背一只布袋,那“布袋”装的是什么呢?人们都认为是“名利”二字。所以后人常说:“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痛快!”实际上是说:行也名利,坐也名利,放下名利,何其痛快!

 特来克墓

     特来克墓位于剑山东南菩提洞前,墓上大理石柱式纪念碑为张謇先生手书。清末民初,南通沿江一带堤岸受江海潮汐冲刷,大片良田被毁。1913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裁的张謇先生特聘英、美、荷、瑞典等国水利专家,商讨治水方案,特来克先生为受聘的荷兰水利专家。

    特来克先生出生于水利世家,他的父亲奈格是荷兰著名水利工程师,受上海工部局聘任来中国,特来克随父亲到上海。1916年,时任南通保坍会会长的张謇先生聘请特莱克来通负责江岸“沉排”工程,抵挡江岸的冲击。他采用塘柴,土垫、沉石等方法,从天生港到姚港一带,修筑了 10条丁坝,收到“分杀水势”的效果。从此稳定了江岸,保护了良田。

    难能可贵的是,特来克没有机械地照搬西方的治水方法,而是对中国前人的治水经验和典籍十分重视。到中国后,他注意搜集中国治水古籍,请人翻译后进行研究,从而创造出了一套合乎中国实际的治水方案。
 
    1919年8月,特来克冒着高温酷暑,勘察港闸工程,不幸感染时疫,抢救不及,死于治河道上,年仅29岁。

    特来克的母亲感于他与南通人民的友好情谊,同意把特来克遗体安葬于南通,并把他生前珍藏的水利典籍,全部赠送给南通市图书馆。1921年2月16日,特来克先生被安葬于风光秀丽的剑山南麓。

    张謇对特来克以身殉职十分哀痛,亲自为他撰写墓表,并在其子张孝若去西欧考察时,特意嘱咐他专程前往荷兰探望特来克的母亲,表达张謇先生和南通人民的慰问。

    80年代,特来克的侄儿专程来南通祭扫先人墓冢,续写了二十年代由张謇与特来克谱写的中荷友谊的篇章。

远眺剑山

远眺狼山

 南通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南接龙爪园,紧靠长江,是长江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天然景观带。是江苏省长江沿线最大的滨江公园。整个景区充分体现了南通作为我国长江口重要港口城市和城乡相间的田园城市特色。在这里既可以充分亲近江水,体验大江东去的壮美,又可以徜徉山水田间,品味田园风光。

  南通风筝博物馆

     南通地方放风筝历史悠久,习俗成风。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为世界一绝,历来以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音响效果而闻名于世,被国外友人称为“空中交响乐”。作为南派风筝的代表,清代末期南通板鹞与北京、天津、潍坊等地的风筝齐名而享誉全国。2004年哨口风筝被正式定为:首批江苏省民族民间保护工程项目,这无疑给哨口风筝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福音。

   “南鹞北鸢”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哨口板鹞是“南鹞”的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于一体,传承了江海人民千年来的智慧与祝福,不仅是娱乐放飞的休闲品,更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赠品。其独具魅力之处是板鹞上安装了大小不等的哨口,一旦飞上天,“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

濠河夜景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