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南通游记

南通游记

南通游记:中国现代化之父——张謇

濠南别业---张謇先生昔日的住所,现为张謇纪念馆
将这个话题安在张謇身上,是否有些高了。这也许是第一眼看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有的疑惑。就如我在去南通之前,只是从中学的历史课本中依稀听说过这个人名一样。先前,脑子里对张謇的印象几近空白,我甚至不知道张謇是什么人,都做过些什么。
随着这次2日的南通自驾游,我花了近一天的时间,去参观了南通博物苑以及涉及张謇的其他景点。我发现,在这个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市里,张謇已经以一种精神融于南通这座千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如影随形般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张謇与南通,或者说南通之于张謇,已然密不可分。

推进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张謇先生像
南通,一座偏僻的苏北城市,较之于苏南的苏杭、上海和南京,显得地偏人稀,甚至较之于同处苏北的扬州,也显得经济黯弱。但这里曾经在近代中国,辉煌一时。点燃过国人对国家民族和未来的期盼,甚至有所谓“南通模式”一说,不亚于后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圳模式”以及后来轰动全国的“温州模式”。这是国人中的有识之士,在国家濒临破灭之际,倾尽自己的能力,试图创出一条改革图强、拯救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路,这也是中国民间最早的自救图强的探索,开创了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新远景。

位于南通市南郊的蔷园,是张謇先生的最后归宿,墓葬于此

蔷园的盆景园,是否依然在怀念昔日的主人和他漫步园内的脚步声?

张謇先生的手书,现存于蔷园
我在南通的这几日,随处游走,处处可以深切感受到张謇留给这座城市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财富:这里处处存有张謇奋斗过的足迹,处处留有他的思想和信念,也处处烙下了他实业救国的印记。

蔷园内的张謇先生铜像,那深邃的眼神仿佛依然在思考着、、、、
而最令我感动的,则是张謇先生以一己之力,兴办实业,健全教育,以实业救国,以教育育人,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民族素质的宏大浩瀚的爱国精神和壮举,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责任感和志向,而上升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崇高的信仰和追求。张謇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清末民国初期那段国破凋零、百业尽废、积弱成弊的特殊时期,一群有志向、有能力却无从施展抱负的爱国精英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国家,毅然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捍卫国家的整体利益,实践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

南通博物苑,昔日的牌匾,斑驳陆离,默默见证着该苑的宠辱兴废
尽管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内部争权夺利引发的军阀混战、党派纷争甚至后来的全国内战,致使国家进一步走向深渊,加剧了国内百姓的负担和痛苦,也使得张謇的实业救国壮举,最终归于失败。但张謇先生和当时一大批有识之士,致力于创办实业、建立现代教育,他们倾尽全部身心所实践的推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实践和那种精神,至今都依然如太阳般的光芒,照耀着国人走向富强的前进的步伐。

国秀亭建于1908年,初为一封闭式的亭室,用以陈列竹石标本,后改建成现在的样子。国秀亭质朴无华,与国秀坛的竹石假山相得益彰,形成中国古典的园林格局,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这何尝不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家乡在昆山市的千灯古镇)所倡导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具体的实践与传承延续呢。只是,张謇们的义举,在那个末世乱像的年代实属不易,也更加的充满了悲情色彩,有心报国,却无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只能转向实业救国,以一己之力,参与挽救危亡中的中国,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仿佛看到了戊戌变法中那个慷慨舍身成仁、欲以血唤醒民众的谭嗣同的身影。

九龙槐,现存于博物苑内

博物苑内的盆景

昔日的纺织机器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同治七年(1868)考取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应顺天府乡试,中“南元”(南方人第一名)。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曾跟随庆军入驻朝鲜。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 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濠南别业是张謇先生的故居,建于1914年,它的主楼是一座英式建筑,由南通籍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是我国近代吸收西洋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1926年张謇先生在此与世长辞。濠南别业风格别致,气宇轩昂,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謇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如现在的南通师范及后来的东南大学),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1894年,张謇高中状元。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

先生铜像,位于濠南别业
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

濠南别业一角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

古色古香的屏风,高大气派
19世纪末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为主转为生产为主,南通成为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首开先河,创下当时诸多的全国第一。

张謇先生的全家福

主厅对联
1902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即沿用至今的南通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几乎与此同时,还兴办了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这也是当时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和聋哑教育机构。如商业学校,银行专修科、测绘专修科、工商补习学校,镀镍传习所、蚕桑讲习所,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南通的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开始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城镇向资本主义的城市过渡。

二楼的客厅墙上

张謇之子张孝若的房间

高达3层楼的爬藤,枝繁叶茂,历经百年,坚强护卫着这座别墅
张謇所受的虽是旧式教育,但思维开阔。面对当时甲午战败,列强瓜分中国,深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峻的时刻,张謇积极投身改革,参加了戊戍变法,希望通过改革实现自己拯救国家的抱负。但戊戌政变击碎了他变法图强的愿望,使他深感在官场上难有作为,遂去国还乡,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再次燃起了张謇对民主政治的渴望。他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清末宪政活动。他欢迎清政府的每一个改革,但清廷借立宪加强皇族集权的作法,使张謇大为失望。待到辛亥革命爆发后,张謇毅然支持和参加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筹建民主共和国的活动,并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首任实业总长。在民国初年复杂多变的政局下,张謇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初衷,坚持民主共和政治,反对帝制复辟活动,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发展实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始终以创办实业、参与社会活动的政治家面目活跃在民国社会的舞台上。

张孝若的房间办公桌

书法刚劲飘逸,成大家之范
在清末推行地方自治的背景下,他以南通为基点,大力推进南通地方的改革事业,促进了南通地区的近代化,将南通打造成近代中国第一城。他一生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先后开办了20多个企业,发展了我国的近代工业;他从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开始,先后兴办了大中小学370多所,发展了我国近代新型的教育事业;他从创办中国近代垦牧第一滩的通海垦牧公司开始,开发了整个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发展了我国近代农业。张謇为我国早期现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濠南别业的挂钟

兴办教育,为学校师生的题词作为校训
张謇后半生经历了革新政治〔参加戊戌变法〕——振兴经济〔创办实业,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宪政救国〕——拥护辛亥革命〔参与民主共和政治建设〕——发展实业的道路。张謇始终希望中国能建成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当时南通博物苑的中馆,门前的石狮已有百年
南通纺织博物馆立的张謇先生汉白玉像

纺织博物馆展示的纺织机器
1926年张謇病逝。遗著有《张季子九录》、《啬翁自订年谱》等,今有《张謇全集》。
张謇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只是他创办的实业和倡导教育的事业,而是一种以实业振兴国家经济,以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精神。即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中,用变革来推动中国前进的创新精神。

历史文物---当初大生纺织公司使用的货物标志(现存于纺织博物馆)
在中华漫长的文明史上,有些人是注定要彪颁千秋、名垂青史的,而且岁月愈久,印记愈发清晰,形象也愈发光辉。他们是这个民族得以5000年傲立世界、长存于世、经久不衰的脊梁。

蔷园枫叶
如敢于与当时世界最强大、也最彪悍的匈奴开战,并大败单于将其逐出中国西部边境、解决了当时危害汉朝乃至中国生存最烈的匈奴祸患的汉武帝;
如盛唐时期兢兢业业发展国家、开创贞观之治及盛唐历史的英明皇帝唐太宗;
如南宋末期写下那首著名的《过伶仃洋》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丞相文天祥;
如明代抗击倭寇对沿海骚扰的明朝将领戚继光和抗击满清入侵却惨遭明崇祯皇帝凌迟的袁崇焕;
如清末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而奋起变法却惨遭屠杀的戊戌六君子;
以及如张謇等为了拯救国家、倾其全力而奋斗不已的民间仁人志士等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张謇以及所有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未来,孜孜以求、默默奋起的仁人志士,正是他们以个人绵薄之力,“涓涓细流,终成江海”,成就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未来和进步。

濠河---南通人的母亲河,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南通儿女,为中国培养出16位两院院士和一批商贾巨富
在中国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了那些当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的志士仁人,更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利益牺牲生命的壮士英烈,没有他们昨日的努力和血汗,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未来。
英雄虽逝,但精神永存。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濠南别业,见证了一个民族志士的奋起与追求
【背景资料一】: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滨,由晚清状元,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异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独特风貌体现了创始者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的办馆理念。
原有的南馆、中馆和北馆等历史建筑如今依然保护完好。
南通博物苑现今拥有三张金色名片:
1988年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08年跨入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行列。

张謇先生像
【背景资料二】
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并投资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又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等。把实业、教育称为“富强之大本”。参与发起立宪运动,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9年(宣统元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即将称帝时,辞职南归,在南通继续办理地方事业,南通一时被誉为“理想的文化城市”。
旅游提示:
南通博物苑的入门门票免费。只是其中的濠南别业和南馆需要购票,票价合计15元/人,包含这两处景点。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