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行记之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离沈园不远就是鲁迅故里景区。绍兴把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以及鲁迅纪念馆等“打包”成为“鲁迅故里景区”,统一对外开放。
鲁迅故居
先后参观了周家老台门和周家新台门,通过介绍才缕清楚新老台门的关系。原来,台门是绍兴民居的一种称谓,大约相当于北方之“大宅门”吧。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的祖居,他并未在这里生活过。他出生在周家老台门西侧的周家新台门,这是在清朝嘉庆年间周家因人口增多而新建的一处宅院。新老台门的格局都差不多,都是好几进的进深,看得出当年家道之殷实。
清朝时期的周家,在绍兴也是望族大户,但从鲁迅祖父因科场案下狱后开始家道中落。但周家老台门一直为周氏族人居住,保持完好。建国后,因为鲁迅的缘故,老台门被国家收购,如今成为鲁迅故里景区的一部分。
鲁迅真正的故居是周家新台门。鲁迅一家住的是老台门院落中的一排两楼两底的屋子,至今保存完好,鲁迅本人以及他的父母、原配夫人的卧室也都照原样复原。在鲁迅的卧室里,还放着一张木床,据说是他当年睡过的原物。

屋后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说是百草园,其实就是个普通的菜园,但在少年鲁迅心目中却是个乐园。就这么一个普通菜园子,却因为入选课本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人人皆知,大约算得上是中国最著名的菜园了吧。
现在,已经成为游览景点的“百草园”里依然种了一些蔬菜,让游人感觉这还是个菜地。更让游客感兴趣的是,鲁迅笔下“高大的皂荚树”、“短短的泥墙根”竟然还在。当然那堵泥墙已经用铁栏杆围起来了,毕竟,这已是文物了。

三味书屋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到:“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三味书屋就在周家老台门对面,距离周家新台门也不过几百米。三味书屋就在寿镜吾老先生的家中,寿家台门也是个大宅院,门前是个水巷,所以要先过一道石桥。

作为“教室”的三味书屋并不大,大约几十平方米吧,正中上方就是那块“三味书屋”的匾额。看介绍才知道,“三味”的意思原来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醇。
隔着围拦,我们能看到“传说”中的那张刻了个“早”字的书桌,就摆放在书屋的东北角落里。这应该是原物吧,不过由于距离较远,看不到书桌上少年鲁迅刻下的那个 “早”字。

和周家新老台门一样,寿家台门保存得也相当好。寿家后人一直居住在此,后来才由国家收购,谁让它曾是鲁迅读书的地方呢。鲁迅从12岁起在这里念书,一直上了5年学才离开,三味书屋阶段应该算是他的中学阶段了吧。
鲁迅纪念馆
我估计全国各地的鲁迅纪念馆不下五、六处,因为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这其中,绍兴的鲁迅纪念馆应该是有其独特地位的,因为这是他的家乡。位于鲁迅故里的这座纪念馆的馆舍建筑挺有特色,虽是新建但保持了绍兴民居的风格,与周边建筑也比较协调,但陈列水平却谈不上有多高,主要是实物太少,多为图片资料。从陈列的实物来看,比不上北京的鲁迅博物馆。

再去寻访鲁迅笔下的长庆寺和土谷祠。问了几个人才找到,两者隔街相对,还有一跨街台亭相连。街西边的是长庆寺,据说鲁迅小时侯还曾拜寺僧龙祖为师;街东边的是土谷祠,也就是土地庙,阿Q的原型据说就是住在土谷祠的。我们没进去参观,只在门口拍了两张照片。
绍兴打出的旅游口号是,跟着课本游绍兴。确实,说几代中国人都是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大的,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当我们亲眼看到百草园、三味书屋时,便有种格外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