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绍兴

绍兴人文

曲艺之乡

 

越剧 是一种从说唱艺术发展起来的抒情性地方戏曲。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市。
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先后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第二大剧种。
嵊州市越剧团创建于1951年,是浙江省一级剧团。
越剧是嵊州文化的传统和特色,除了专业剧团以外,嵊州还建有“越剧之家”、“越剧博物馆”和多个民间职业剧团。越剧艺术必将更加普及和繁荣。

绍剧 即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兴起于清康熙、乾隆年间。
绍剧唱辞以七字齐言对偶为基础,有独立完整的唱调,即“三五七”与“二凡”。剧作内容多为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之事。


焦循《花部农谭》谓“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
“南猴王”六龄童以主演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而蜚声海内外,一生执著于此。
30年代称“越剧”。1950年定名绍剧。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及上海一带。

莲花落 绍兴地方曲艺,大多出现于清代中叶。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有平湖调、词调、莲花落和宣卷等。
这些曲种的曲目、唱调、扮演等方面,在吸收调腔、乱弹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经过艺人的不断加工、提高,形成了显明的地方特色,为居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1976年,绍兴莲花落艺人胡兆海、周汝珍的双档莲花落《常青指路》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获得好评。
1982年,胡兆海的《回娘家》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观摩演出,获得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