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绍兴游记
沈园,原为沈姓旧业,是南宋时当地名园。现为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惟一保存至今的宋代园林。园中有芦池,上有石板小桥,连同池边假山、水井,均为当年旧物。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处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忧国复忧民”,出生即有“靖康之耻”。在他八十五年的生涯中,虽历经坎坷,多次为官,多次被罢免,然统一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未泯。 南宋诗人陆游初婚唐琬,后被迫离异。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园邂逅。当时唐已改嫁,陆亦另娶。一时感慨,陆游在园壁题《钗头凤》词一首,极言痛若之情。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见后和作一首,不久抑郁而亡: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鹅池碑亭,亭呈三角形,碑高1.93米,上镌“鹅池”两字,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笔,故肥瘦有别。 “太”字碑,相传王羲之之子王献之习练书法,写一“大字”,其父王羲之看过,随手加了一点,成为“太”字。其母看后,夸赞曰:小儿习练书法,大有长劲,尤以这一点最为精典。 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兰亭集序》,真迹据说陪葬于武则天的陵寝。 兰亭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诞生于此,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两处亭院,相比之下,沈园单调无味,兰亭更显精彩,实为文人雅士之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