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行记之三:仓桥直街 水巷石桥

鲁迅故居门前的街上很热闹,众多经营绍兴土特产的店铺和小饭馆分布在街两旁,门面也都是一色的仿古建筑,与周家新老台门等老建筑的风格一致,使整个故里景区同时也成为具有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在街西口,被一些三轮车夫叫住,他们都是要拉游客去游览绍兴老街巷的。谈好价钱,我们坐上一辆黄包车,趁着天色未暗,去游绍兴老街巷。
事实证明,这是“英明”的选择。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老绍兴”。若是没有这趟“黄包车之旅”,我们的绍兴游也要大打折扣,因为虽然鲁迅故里虽然也是老绍兴特色,但毕竟人工味和商业味太浓。
我们第一站到了酒务桥,桥头就是鲁迅曾提到过的恒济当铺。一面墙上硕大的一个“当”字,引人注目,好几辆黄包车停在这个“当”字下,都是拉来游客在这里参观拍照。有趣的是,当铺门口还贴有一告示,称这里并非鲁迅笔下的恒济当铺,请游客不要入内游览。上网查了一下,这家当铺确实并非鲁迅笔下的“恒济当铺”,只是新开的一家当铺借用这个名称而已。恒济当铺原址应该离鲁迅故居更近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已经成为三轮车夫们载客游览的景点之一。从恒济当铺往北,进入一条窄窄的老街巷,这就是绍兴最具代表性的老街:仓桥直街。
苏州古城内的水巷,感觉和仓桥直街旁的水巷是一样的:一条狭长的水道,两旁的老屋白墙黑瓦,略带斑驳。各家的后门都有几级台阶,大概平时可以从那里下到水边洗衣,或是登上乌篷船。在过去的绍兴,水巷里来往穿梭的乌蓬船大约就相当于今日的的士吧。

资料上介绍,仓桥直街旁的是环山河,但称之为“河”,实在不如称之为“巷”,因为实在太窄了,且岸旁即为民宅建筑,就如同普通街巷的两旁。
绍兴城里的水巷与苏州的差不多,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城。同样的,河网密布,使他们也都可称为“万桥之乡”。绍兴有多少桥?我们的这位车夫兼导游的小伙子说,有3000多座,应该差不多吧。

在我看来,抛开鲁迅故居的人文内涵不说,最“经典”的绍兴风貌应该是遍布老城的水巷石桥,而非鲁迅故居。
到仓桥直街的北口,这趟古城之行就算结束了。在我们的要求下,小伙子又把我们拉到大通学堂旧址。已经关门谢客了,只在外面看了看。一百多年前,秋瑾、徐锡麟就是在这里起事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