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 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绍兴游记

绍兴游记

绍兴,怀旧之旅

5月31日~6月1日,我和老婆两人进行了一趟绍兴怀旧之旅。之所以说是怀旧之旅,是因为10年前的1998年的5月,我和老婆(当时的女朋友)第一次一起远足就是绍兴。当时尚在学生时代,囊中羞涩,青涩单纯,挤着拥挤的火车,骑着破单车晚上10点了还满城找着便宜的旅馆,绕着远路逃票,拎着水杯一路灌水,虽然艰苦但也浪漫非常,时至10后的今天,仍然如在眼前,让人久久不忘。

周五决定第二天去绍兴。在网上订了MOTEL 168快捷酒店的大床房,门市价168,网上订价148。绍兴MOTEL16位于中兴北路上,交通非常方便,离汽车站只有3站的距离,去市区中心也只要3、4站路,10多分钟,而且公交车路线暴多,去城市广场(老街)、鲁迅故居、东湖的车都很多。第一天下午我们去逛老街的时候,中途还坐公交车回来睡了一觉,呵呵真是方便,下次去还住那儿。

到达酒店的时候才10点多。稍微在房间里休息了一下,轻车简从出去逛街。本来这次来绍兴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10年的纪念,怀旧的成分大于旅游。因此,我们给自己定调为:一,尽量走10年前去过的路线,寻找原来的记忆;二,尽量去石桥、小河、乌篷船的老街;三、以休闲为主,不赶时间,漫漫品味。

出门之前向总台打听下午的去向。印象中上次骑着单车找旅馆的时候,那些纵横交错的河道、尖尖的乌篷船、白墙灰瓦的老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便打听老城区的老街还是否存在。总台小姐倒是很热情,不但告诉我们去城市广场,而且还给了我们一张自制的交通路线表,主要景区以及位置还有到达的公交车都一目了然,敢情这里是快捷酒店,自助背包客比较多,所以他们制作了这个,谢谢他们。

刚到城市广场,一阵饿意袭来,于是决定先去吃中饭。老婆来之前在网上看了别人的介绍,说是绍兴饭店中餐厅的菜非常好吃而且便宜。在地图上找了找,竟然发现绍兴饭店就在附近的环山路上,漫长的寻饭之路由此开始。也许是绍兴实在是太小,地图上标出来很长的一段距离,结果随便走走就走过了。从地图上看,应该从光明路拐弯进去最近,可来来回回好几次,还是走过了。问了好几个人,围着城市广场周边道路兜了一圈,只知道环山路在附近,愣是找不到。最后都快绝望了,终于在胜利西路上无意中看到了绍兴饭店的后门。后来才知道,环山路是在半山腰上,古城墙的后面,我们一直走在古城墙的下面,谁也不会想到蜿蜒在半山腰的古城墙,竟然后面藏着一条可以车水马龙的马路,唉。

绍兴饭店里面风景确实不错。整个饭店依山而建,院内曲径通幽,廊桥相连,内有一汪池水,池内接天莲叶无穷碧,叶下小鱼悠闲游。问了保安,才知道绍兴饭店中餐厅有好几个,我们见到的那个,里面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如此我们也犹豫了起来。在外面兜了几圈,也没见到比这人更多的中餐厅,最后还是进去了。我们点了最有名的绍兴霉干菜扣肉,真是不错,那肉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霉干菜也是非常有韧性。

酒足饭饱,沿着小河和老街慢慢的往前走。窄窄的石板老街,只容的下行人和自行车,没有了汽车的喧闹和嘈杂,显得格外宁静和古老。老街两边都是各种小店和民居,还有各式各样的彩旗和招牌。小店也都是家庭式的,很小,很简陋,很有特色。沿着老街逶迤而行的老河道,两边是摩肩接踵的老房子,贴着河水而建。河上不时划过窄窄尖尖的乌篷船,船工们坐在船尾,一个浆手划,一个浆脚划,看起来很奇怪,可非常协调,比起鲁迅先生笔下的乌篷船,可惜少了船工头上的乌毡帽。河道上每隔不远就有一座横跨其上的石拱桥,窄窄的,石块上还有一些苔藓,似乎象人们述说着遥远的过去。

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我们走进了遥远的过去,走进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绍兴鲁镇水乡,一股怀旧之情油然而生。记得小时候读鲁迅的《故乡》、《社戏》和《祝福》,对小说中的乌篷船、乌毡帽和临河的水戏台尤为向往,如今如在眼前。10年第一次来绍兴,我们骑着破旧的单车,飞奔在一条条老街上,心情象出笼的小鸟,是那样的惬意和放松。1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不再年轻,老街还是那条老街,小河还是那条小河,只是那座驻足的小桥,那晚栖身的简陋小旅馆,如今却不知在何处。

逛完老街已是下午2点多了,也许是突然从沉浸中放松出来,人也有点乏,于是便回酒店小睡了会。再次出来直奔鲁迅路,那里有咸亨酒店、孔乙己、百草园、三味书屋和茴香豆,还有我们10前的足迹。从咸亨酒店到鲁迅纪念馆这一段的鲁迅路现在已被开辟成了步行街,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没有汽车,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浓浓的鲁迅故里的痕迹。我们到的时候已是5点多,纪念馆都已经关门,游人也是难得的稀少,显得尤为悠闲和宁静,让我们能够彻底的放松,尽情的慢慢的去回味过去。

过了沈园,沿着鲁迅路一直走了好远,又原路慢慢踱回。回来的时候意犹未尽,再去仓桥直街逛了夜色中的老街,又是另一种风味和意境. 位于老街尽头的城市广场,面积很大,非常有气势,想不到在处处秀气的绍兴,竟有这么气势的广场。广场的地底下,有一个大型地下商场,好又多就位于其中,我们想到好又多买点绍兴黄酒,围着广场找了几个圈,愣是没找到,后来经人指点,才发现原来是在底下。遗憾的是,等我们进到好又多的时候,见到的是一眼望不到尾的付款队伍,吓得我们赶紧逃了出来。

第二天去了东湖。好像东湖的门票没有什么变化,记得10年前也是差不多如此。也许是见惯了杭州的山水秀丽,也许是没有了逃票后的成就感,对东湖的感觉远不及第一次见到的那么深刻。在路过第一次合影的地方,本来再来一张同样的合影,看看10年前后岁月留下的痕迹,可惜的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的相机却没有电了,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

MOTEL168的大堂,还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细节印象非常深刻,在我们第二天办退房手续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服务员正在用橡皮擦房客退回来的房卡纸套(上面用铅笔写着房号),擦好后很整齐的放在一起给下次重新利用,真是经济型酒店啊,细节都做的非常好。而且服务员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好,看见穿兰衣服的那个MM了吧,就是她给我们详细讲解游玩的路线,而且还给了我们一个自制的公交路线表,呵呵。

中午在绍兴饭店吃的中餐。绍兴饭店里面环境确实是不错,我们去的时候中餐厅人很少,弄得我们怕这个中餐厅不是网上推荐的那个,在外面转了几圈才进去。我们点了四个菜,酒糟鸡、霉干菜扣肉、土豆霉干菜,还有一个香菇菜心。我对那个霉干菜扣肉印象深刻,那肉真是肥而不腻,非常爽口,霉干菜也不错,果然是绍兴特色菜。

城市广场的乌篷船起点码头。这是最著名的一条乌篷船游玩路线,从城市广场开始,沿着窄窄的河道,旁边是最有名的仓桥直街老街,以及最有水乡特色的老房子,很有味道。

一路上都是这种古老的石拱桥。看见船工划船的动作了没有?他是一个浆手划,一个浆脚划,好像乌篷船都是这样的,绍兴的特色了。至今我也搞不懂为什么这样,两个手不是很方便么?后来我们琢磨了一个理由:肯定是腾出手里下雨撑伞之类的啦。可惜第二天真正下雨的时候,发现乌篷船上的伞都是固定在船上的,根本不用手撑。

河道边上的古城墙。你能想象的到这古城墙后面,竟然藏着一条可以行驶汽车的环山公路?那就是环山路,绍兴饭店的正门就是在环山路上。害的我们兜了几个圈都找不到环山路在哪里,虽然我们沿着古城墙的下面走了好远好远。

路上的一个书院。很幽静。

站在一个石拱桥上看古河道,漂亮吧。两边都是紧贴水的房子,很多还保留着通向河里的通道,可以想象的出来若干年前,在古老的绍兴水乡里,人们出门以这种古老的乌篷船作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左边房子的后面,是一条和河道平行逶迤而行的石板老街。

仓桥直街老街。这是绍兴目前保存最完好最长最著名的一条老街。全部都是石板路,老街很窄,只能自行车和电动车,少了汽车的喧闹和嘈杂,多了份宁静和古老。老街两边都是各种小店和民居,小店也都是家庭式的,很小,很简陋,很有特色。

刚好碰见一个老奶奶出来烧煤球炉,此情此景,能不怀旧么?

有名的咸亨酒店,不过现在正在大兴土木,后面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大型工地,只留下了这个门面孤零零的立在这里。门口的孔乙己像,似乎正在说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茴字有四种写法”等叫人半懂不懂的之乎者也的话语,让人不由得对这位落魄的迂腐书生心生怜悯之情。门口一排排的木桌木凳,晚上挤满了吃着茴香豆,喝着老酒的人们,跟10年前没有什么变化。

鲁迅路纪念一条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两边都是白墙黛瓦的老建筑,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只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已经改成了商店了。我注意了一下,短短的这一条街上,除了斜对面的2家以吃饭为主的新老咸亨酒店(包括上面店门口有孔乙己像的老店),至少还有3家卖黄酒的咸亨酒店,可见咸亨酒店在绍兴的地位。

继续鲁迅路。左边黑色的是鲁迅故居,已经关门了,所以难得清净。

鲁迅路前面的小河。

鲁迅故居。

鲁迅纪念馆。第二天在东湖买票的时候,看见售票处门口贴着一张告示,说是为贯彻国务院教育精神,决定从2008年6月1日起鲁迅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我们去鲁迅纪念馆的时候是5月31日,晕死。

站在三味书屋门口拍鲁迅路前面的小河。

 换个方向看小河的另一头。右边就是三味书屋了。这里也是乌篷船的一个码头,从这里坐乌篷船,可以到前面的沈园,不过后来才知道,其实从三味书屋到沈园真的是很近,走走5分钟就够了。

三味书屋的大门已经紧闭。出于对鲁迅先生读书地方的仰慕,出于对书桌上鲁迅先生刻下的“早”字的好奇,我也顾不得这个不雅的举动。

步行街的尽头,大大的鲁迅先生石刻像。

沈园,据说是为了纪念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陆游曾多次重游沈园,留下了多首凄婉的诗词,表达了深深的哀思。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关门,不过好像还有夜场,18:20开始的。

过了沈园一直往前走,在鲁迅路上意外发现了一个尼姑俺。

大门旁边的窗户很有特色。两个不晓得名字的动物构成了一个福字。

城市广场上的大善塔。里面是空心的,从外面看,很漂亮。

从山上看东湖。典型的江南特色。这里原是一座青石山,传说自汉代开始,人们在这里开山取石,久而久之,就凿成一个四面峭壁的深谷幽洞,集水形成了东湖。后来人们又在此筑堤,堤内为湖,堤外为河,配以拱桥、小亭,形成了如今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的绍兴东湖。

山的下面是东湖乌篷船的终点。下山的台阶非常陡,非常窄,两边都是落差很大的东湖,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老婆下山的时候两腿发抖,吓的不行。下了台阶,有摆渡船来往两岸。湖水是很深的黑色,跟一堤之隔的浑浊的黄色河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