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网上旅游 >> 天津游记
出了古文化街,时辰尚早,问了大概方向,便上了公共汽车,去南开大学。朦朦胧胧记得南开与天津大学毗邻,站牌上却没有南开字样,于是便改变主意,去了天津大学。 在一条小径上下车,按站牌显示应该是天津大学西门,正在施工,不能通过。在两位新生的指点下,绕一条铁栅甬道,过一道仅可容身的小门,便进入校园。 多年前,到过这所大学访学,朦胧记得的灰色砖楼,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依然阴沉沉在闷在校园里,所过的几栋,都是学生宿舍,打开的窗子里不见人影,却不时有脆亮的笑声传出来。水泥地的篮球场上挤满了人,也不乏女生,痴呆呆地坐在周边观战。这里也有一个湖,湖面甚阔,含了斜阳慵懒的光,似乎保留了古人的一些诗意。岸边间或有一两株垂柳,温顺地任凭偶尔一过的微风梳理刚刚泛绿的枝条。 隔了湖,可以望见远处的电视塔,还有湖岸不远处的一座灰沉沉的建筑,像是墙垣残存的远古城堡。沿湖走到近前,才发现是一幢新楼,东南角的入口处有一块巨石,刻了“北洋书院”几个字,而入口另一侧的招牌上则写着: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四面浑厚的高墙,东方和南方墙开一面,像是为了吸纳东来的紫气,高墙底部偶尔还镂出一道空隙,从墙外即可看到墙内的高树,以及宏大的水池,乃至池中的游鱼。进入显然常年开放的大门,除一幢同样色调、同样浑厚的廊桥式建筑横贯东西,有些阻滞之外,高墙显然围起了另外一个天地。地上是浅浅的池子,清澈见底,里边有各色的小鱼悠然游弋。最惹眼的自然是金鱼,闻声而集,给临近黄昏、更多枯寂与暗淡的这片天地增添了许多明丽与生气。一位女生对着池子孤坐,微屈的背部透出沉静与超然,浑然一尊塑像,甚至掩盖了装束的时代气息。 绕池而行,却被西方的玻璃方亭阻住去路。方亭突入池中,方木柱上贴了铜板,铜板上嵌了白底的铭文,似乎录了什么古籍。亭内陈设了一个方几,四周是古色的靠椅,想来是供尊贵人士附庸风雅用的,不过亭子的入口径通西侧的高楼,也因此阻断环池栈道,却不能不算一个败笔,且不说一条连接池中彩灯的电缆,长蛇一样爬出美轮美奂的四方亭的小窗。 高墙西北角有一个半亭,或者移花接木的古宅门楼,贴在北墙上,勾出另外一个空间,也算得上别致。只可惜什么人将座驾停放在左近,煞了不少风景。 离开高墙向南,经过两栋一现代、一古色的楼,来到一个广场。这里也有一泓湖水,只是更小些。广场中央有一个大理石砌就的方亭,像一只巨鼎。或者倒扣的大斗,只是开了拱门。亭内四角上砌了云石,分别刻了中国第一张、自然也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学堂第一章文凭,古人治学训语“实事求是”,以及学堂的校歌。北洋学堂建于1895年,即甲午海战、大清帝国败于东洋小国日本的翌年。 南门内外均是新建的高楼,南门自身却也在大兴土木,于是折向东,从正门离开。正门附近的草地边上,不知道是否仿效清华大学,110年校庆时竖了一块三峡石,上书“梦成真”三个大字。 出天津大学校门,步行去了电视塔,而后搭车返回。经南市食品街,买了几盒麻花,然后会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