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山楚城,一本生动的楚文化教科书
在东湖的中心位置,有一个秀丽的风景区,三面环水,逶迤六峰,因为其峰形如圆磨,故称“磨山”。磨山之美不用言表,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美名,但其以楚文化为主题的“楚城”确实让我难以忘怀。置身其中,宛若读着一本生动的楚国历史教科书。

翻开这本教科书的第一页,就是这座三楼六柱的中式牌楼,牌楼上的“楚天秀景”四个大字向游客预示着后面的景色将非常的秀丽。国庆前夕,人们还在忙于长假前的准备工作,游人不是很多。

穿过牌楼,一座巍峨的“楚城”就展现我的面前。城门双阙高耸,由水门,陆门和城墙三部分组成。据说,这座城楼完全是按纪南城形制设计的,一主二侧三个门道。

城墙的一侧伸入东湖似巨龙饮水,城墙的另一侧倚山就势婉蜒伸展。墙砖暗赤,给今天的人们传递着一种远古的威严和神秘。

穿过城门,顺着城墙边的楼梯拾级而上。城墙上,黄底红字的“楚”字旌旗迎风飘扬。站在城墙垛口,彷佛眼前浮现出楚国将士的身影,耳边响起战鼓雷鸣般的声音。

步入城内,走进古色古香的楚市。楚市是街道旁边是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仿楚建筑。青石路面,红漆门柱,黄墙黑瓦,一派楚地风貌。店铺里摆有有楚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处处弥漫着楚都市井的商业气息。

其中一个店铺专门出租古代服装,供游客照像。在这里,遇到了一男两女三位湖北朋友,他们看到我的相机和脚架把我当成了专业摄影师,请我拍几张照片。摄影水平不怎么样,但那位男哥们好说歹说还是坚持送了我一包“黄鹤楼”。

一个店铺前面摆放着一口大水缸,水缸里面有一只“龙头龟”。传说“龙头龟”是风水招财的瑞兽,古人取钱币或铜币投入池中顺势而沉,落至头部有官运,落至背部有财运,落至尾部有长寿运。有几个朋友试着投了好多次,好像什么运都没有沾上。等大家走后,我摸出一枚“1角”的钢币,用手把钢币放在了“龙头龟”头上,也不知道是什么运。

走出楚市,来到了磨山脚下,仰头观望,台阶之上的两边相对而立着一对巨大的青铜“凤标”。凤凰造型独特,相对而立,尖嘴带钩,矫健异常,爪攫猛虎,振翅欲飞。

透过“凤标”之间往上看,山顶上耸立着雄伟的“楚天台”。楚天台的建筑造型是根据古代楚国的“章华台”设计的,临高山些,层台累榭,钟鼓楚韵,外五内六层。今天的楚天台已经成了武汉东湖的地标性建筑,让我想起了颐和园的“佛香阁”。我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爬,没有细数,据说从凤标算起,有345级台阶。

当气喘吁吁的从楚天台下来,我走进了楚才园,细心欣赏和回味“惟楚有才”组雕作品,边欣赏边休息。毕竟一天还粒米未进,唯一在楚天台处买了一根小豆冰棍充饥。

“惟楚有才”组雕以古楚国八百年风云人物和重要事件为主题,以多种雕塑手法展现了楚国名君名相名人的事迹和古楚国的矿冶、纺织、艺术、农耕、战争和日常生活情景,体现了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雕塑技艺精湛,气势磅礴,称之为“经典之作”一点不为过。

大家都知道“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故事。那块“壁”,就是这块“璞”。相传荆山产美玉但很难找到或辨识。“璞”,玉也,外为顽石,内为美玉。楚君鼢冒在位时,荆山东麓一位青年农民和氏有见璞知玉的本事,采得一璞,知道其中藏着宝玉,欲献于鼢冒。鼢冒见璞不知是玉,请玉工鉴定,玉工也是个二五眼:“这是石头。”鼢冒大怒,以欺君之罪施和氏以刖刑,砍掉其左脚。鼢冒死,武王立,和氏再献璞,悲剧重演,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立,和氏已八十高龄,回顾往事不胜伤感,抱着璞在荆山东麓嚎啕大哭三天三夜眼直流血。文王觉得蹊跷派人查问缘由,最终证实为罕见宝玉。文王请玉工把这块璞雕琢成一块璧,取名“和氏之璧”。于是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壁”的故事。

第一次听说“甘德”这个名字,据“甘德观星”的碑刻记载:甘德,战国时楚国人,提出了二十八宿学说,指出火星和金星有逆行现象,精密地记录了黄道附近五百多颗行星的位置及与北极的距离,编马恒星图,著有《岁星经》《天文星占》两部著作,最早发现木卫三。原来是一位天文学家。

“霸王别姬”?开始我也以为是,但不是。这是楚武王和他的太太“邓曼”。楚武王,杀其侄而自立为楚君,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了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雕塑中的武王已经病重,却秘而不宣,继续征战。

右手执鼎耳,左手举酒爵,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成王主盟”。楚成王,杀死其兄夺得君位,最后又被其子围困上吊而死。据说老先生上吊之前还有心思问谥号,回答是“灵”,即死后将被称为楚灵王,不满意,于是改回答“成”,才肯自杀,被谥为“楚成王”。

“庄王出征”是这里最有气势的一座雕塑,器宇轩昂的楚庄王驾驭者飞奔的战马。词语“问鼎中原”“问鼎轻重”说的就是这位老兄。传说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国家权力的象征,而这位老兄冒砍头之罪询问九鼎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最后他成功了,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一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这句话可以继续延伸,一个伟大的君主后面一定有个伟大的臣相。让我们记住楚国历史上的这几位名相以及他们的功勋:子文,被孔子誉为“忠”的子文;孙叔敖,辅佐庄王成就霸业的孙叔敖;叶公,善于治水而好龙的叶公;黄歇,白起拔郢之后复兴楚国的春申君。

大家都知道《楚辞》,也知道《楚辞》的代表作《离骚》,更知道《离骚》的作者楚大夫屈原。在这里我不想分析《离骚》浪漫主义思想,也不想评价《离骚》的政治意义上的抒情,我只是想表现一下这幅《离骚碑》的巨大和壮观。我坐在《离骚碑》前,显得那么的渺小。

老子,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教的始祖。据说也是楚国苦县人,所以这里有一座《老子出关》雕塑,和刻在花岗岩上的《道德经》。

楚文化,作为早在中国周代由楚人在荆楚大地上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所创立的特色地域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与我国中原地区的黄河华夏文化并驾齐驱,共同缔造中华文明。

楚文化的内容丰富,融合了青铜冶炼工艺、丝织、刺绣工艺、漆器、文学、美术、乐舞等灿烂的古代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变迁,楚文化,没有被历史所淹没被其他文化所替代,而是融入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证明了其极强的生命力。

东湖磨山楚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生动的再现了楚文化的起始,发展和成熟,不愧为一本难得的楚文化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