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下
黄鹤楼是武汉的著名景点,可以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声名远播。

1981年重建的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上,正对着武汉长江大桥,登楼而望,很有文化修养的官绅精英就会心潮澎湃,联想到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站在黄鹤楼前的长江大桥引桥上,可看到下面的解放路。

这一片是武昌的旧街区,从临江大道到中山路,很大面积,其中有很多小街巷,不知有多少人住在这里,估计应有几十万。这里很多人还要以蜂窝煤为主要燃料,送煤球的车很普通。

路边的小饭店,就在两建筑间的过道中,用石棉瓦和塑料布遮雨。

这是其中一条小巷,通过这种曲曲折折的小巷,可以从中山路走到临江大道。

小巷不能过汽车,主要为步行或自行车。

这家的地方太小,一些杂物就堆在已很狭窄的小巷中。

秘密麻麻的电线电缆在空中,路边还有小商店。

走出小巷,来到可以行汽车的街道上,临街房屋的侧面都已经过整修和美化,房屋虽不高但很整洁了。

街道边有绿化带,乘车经过这里很可能认为这里是别墅区。

只需侧面这样看一下,里面的情况就了然了。

几十米外是经改造后的高楼大厦,当然是在主干道旁边。没那么多资金全面进行旧城改造,那么肯定首先要把主道路旁的地段建起漂亮的高楼,没几个人对后面的样子感兴趣。

但我却碰巧走到高楼的后面了,看到了这样的模样。

其实只有沿主干道边的地方才是漂亮的新建高楼,里面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对比强烈。

这里就在黄鹤楼下,距黄鹤楼只有不足百米,但很少有游人到此一游。遇到的一位当地人说:“不是只有武汉这样,到处都一样。”确实,这种“驴粪蛋子表面光”的功夫到处都在做,做给谁看呢?我就不是很清楚了,觉得大概是坐在小汽车里面看事情的,不肯屈驾移步到里面去,那么近的距离,走近些就露真容了,但级别地位的差别就是一堵无形而坚固的墙。其实无论报纸还是电视,我们每天能看到的大多都是外面的美景,什么盛世、宜居、卫生城市等等赞誉就此产生,而真正生活在里面的人看到后不过冷笑一声而已,这两种视点之间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却又是生活环境迥异的两个阶层之间的难以逾越的距离,心之间的距离大概要以光年来计算。

官绅精英,还是应去看优美的风景点,但不知能否想起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